
- 收藏
- 加入书签
轨道交通防汛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轨道交通防汛安全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鉴于近年来多个城市区域在极端天气下城市轨道交通发生多起水淹车站及区间的安全事故,本文首先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常见的防汛黑点,其次探讨城市轨道交通防洪防汛安全措施,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防洪防汛能力,保障地铁运营安全。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防洪防汛;安全措施
引言
作为城市最为便利的交通工具之一,且地铁车站一般设置于地下,车辆基地一般设置于人口稀少处,一旦发生严重的水淹车站及区间的事故,不仅给防洪防汛带来极大的风险,还严重影响地铁安全运营和乘客生命安全,后果不堪设想。故地铁防洪防汛安全措施的建设尤其重要,关乎着成千上万的广大市民的安全。轨道交通在城区内主要以地下站模式建设,出入口、风井、出入段线、建筑主体渗漏等均会导致雨水进入地铁范围内,对运营组织、运营抢险、设备防护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搭建高效组织模式,做好地铁防汛工作相当重要。
1城市轨道交通常见的防汛黑点
城市轨道交通防汛黑点指的是车站或车辆基地区域内存在的可能受外部因素影响导致水淹车站或区间隐患的防汛重点处所,即“防汛黑点”。防汛黑点一般处于地铁车站与商业连接处、地铁车站预留及在建出入口处、地铁车站周边存在江河湖处、地铁车站周边市政管网排水不畅造成道路严重积水处及场段出入场段线露天U型槽口进入正线处。针对上述5处常见的防汛黑点建立防洪重点区域台账,明确区域责任部门、责任人、风险管控等级及制定应急保障措施,成立防汛抢险应急队,且车站及各部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配备充足的防汛物资,同时,做好相关的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定期开展防汛应急演练,提升各部门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及时响应、有效应对。
2城市轨道交通防洪防汛安全措施
2.1防汛物资准备在地铁车站防汛工作中,应坚持“预防为主、抢险为辅”的工作宗旨,从挡、截、疏、排4个方面展开地铁车站防汛工作。“挡+截”应以地铁车站出入口为防汛重点,车站出入口的设计高度一般高于地面,并设置3级以上台阶,且配套防汛挡板。当水位到达一定高度时,安装防汛挡板及防汛沙袋来截断水源侵入站内,“疏”主要是疏通车站积水区域,将车站的积水引排至城市排水系统,“排”主要是利用水泵等设备将车站的积水抽排至站外。车站防汛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防汛物资的配备,如防汛挡板、防汛沙袋、水泵、动力站、防水布、防滑垫、发电机、手套、铁锹、雨衣、雨鞋等,同时应对防汛物资定期开展检查,且做好检查记录,有依可寻,确保功能正常,如有缺失及损坏的应及时完善及更新。
2.2迎水侧混凝土表面防腐层设计
高速公路、桥梁工程中常采用硅烷浸渍剂作为结构防腐涂层。硅烷浸渍剂作为一种有机硅,在涂刷混凝土面层后可有效渗入基层内部,与基层中水分子反应形成隔离膜,防止氯离子渗透进入混凝土内部,从而发挥防腐作用。参考市政工程中成熟的防腐处理方案,加固方案在防汛墙迎水侧于聚合物水泥砂浆表层增加硅烷浸渍剂2道,以延缓氯离子侵蚀,提高防汛墙结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2.3 编制公司级防汛作战地图
为了提升地铁运营防洪防汛能力,确保汛期安全平稳度过,地铁运营单位制定公司及防汛作战地图。防汛作战地图以一场一段、沿线车站及主变电所为基础,从防汛物资、车站及各专业配备情况、防洪抢险队建立(属地防洪抢险队、专业防洪抢险队及公司防洪抢险队)、车站设备履历、排水量、所属区域历史水位情况、防汛等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出入口高程情况及外单位协作作战联系方式等多方面为依托,编织成一张地图,全面保障汛期安全。通过防汛作战地图可详细了解哪个车站是防汛重点及防汛黑点、哪些区域属于几级防汛点、什么时候出动什么级别的防洪抢险队、物资的数量及存放的准备位置以及巡查责任人及区域等内容,使参与防汛工作的领导、工作人员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为防汛预警、资源调度、决策指挥提供有力支撑。
2.4基础档案建立到位
完善各项防汛基础数据,形成台账并及时更新,主要包含:车站各出入口、风井距离周围地面及路面的高度;车站各出入口宽度和防淹挡板高度;防汛物资设备台账(主要设备的数量与存放地点);防汛应急取电处点位台账;防汛通讯录,包含各设备专业抢险队及外部排水所联系方式。
2.5应急预案管理
地铁运营单位应建立健全科学、规范、严谨的防汛专项应急预案,重点关注防汛专项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日常加强员工应急处置安全常识培训,定期检查防汛物资是否完备充足,各单位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防汛应急救援演练,检验防汛应急救援措施的可操作性,持续发现未知防汛安全风险,并及时更新防汛风险数据库。建立暴雨预警信号(蓝色、黄色、橙色、红色),根据不同暴雨预警信号、洪涝灾害严重程度以及可能中断行车影响等将地铁防洪应急响应分为Ⅰ、Ⅱ、Ⅲ、Ⅳ四级,对应不同程级制定不同的响应判断条件及措施。制定详细的防洪处置方案,各部门各专业需分工明确,配备充足的防汛物资,重点防控对象是与外界有开口连接(如出入场段线、区间风井、电缆廊道等)的区间和相关重点车站,遵循“安全第一,先通后复、快速响应、快速处理”的原则。对超设计承受暴雨强度等非常规状况下应果断采取紧急停运列车,有序疏散乘客,关闭车站出入口等应急措施,真正让地铁车站及正线做到抵御暴雨、洪水灾害、减轻损失、有效保障乘客及地铁工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另外,地铁运营单位应认真贯彻“高度集中、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与气象、市政排水等主管部门合作建立健全科学、规范、严谨的应急处置流程,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在恶劣暴雨天气下,及时启动应急救援流程,最大程度减少因暴雨天气造成的人员伤亡。
2.6新技术的应用
在既有防汛措施的基础上,积极利用新技术进行措施补强,主要实现了两项功能:一是出入段线加装了水位检测设备,并远程联网,通过后台可实时查看出入段线水位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二是通过综合监控增加了水泵智能分析功能,通过水泵运行时长、水泵启停次数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存在的漏水情况、水泵运行状态不佳、排水口堵塞等问题,提前预判问题。
2.7汛情后的工作
一是漏水点位的统计及跟踪处理,是否有堵漏效果不佳的情况;二是是否有站外市政排水不畅及外管网整体水位偏高造成站内排水压力过大的情况;三是对使用后的防汛设施及时归位和整理,对损坏的设施及时进行维修,对使用过后的应急配电箱进行线束整理等;四是防汛抢险应急过程的全程复盘,从抢险队的响应、处置等方面分析是否有可改进部分,如人员临时更换技能是否到位、接电过程中的安全措施是否到位、抢险队指挥调动是否有效等。
结语
面对未来可能出现复杂多变天气形势和防汛任务,交通运输系统将继续保持高度警惕和紧张状态,密切关注气象和灾害预警信息变化情况,督促各级各单位做到责任到位、指挥到位、人员到位、物资到位、措施到位,确保汛期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通过各要素分析,搭建了防汛体系,并经历了汛期检验,能够为地铁防汛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为乘客提供良好的出行保障。
参考文献:
[1]姚前伟,张冰.哈尔滨地铁防汛工作要点分析与研究[J].文渊(小学版),2021(12):1467-1469.
[2]蔡晶晶,张学华,陈宁威,等.地铁运营期防汛风险评估[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9(S1):470-478.
[3]段晓东.地铁防汛排涝风险隐患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1(30):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