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整本书阅读”深度学习课堂模式构建研究

吴春华
  
天韵媒体号
2024年29期
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 361000

摘要:深度学习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更多的思考和互动,但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难以满足这一要求。本文基于认知负荷理论,探讨了“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在优化深度学习课堂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合理设计阅读教学任务,减少无关信息,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的无关认知负荷;科学组织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可以调控内在认知负荷,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吸收;鼓励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反思,则有助于提升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增加有效认知负荷。总之,本文构建的“整本书阅读”深度学习课堂模式,为优化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认知负荷理论;整本书阅读;深度学习课堂

引言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构建“整本书阅读”深度学习课堂,关键在于优化信息加工过程,促进知识的有效建构。该模式强调将认知负荷理论的三个维度——内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和无关认知负荷——融入教学设计。通过精细化的认知负荷管理和元认知策略的运用,“整本书阅读”深度学习课堂便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最终促进深度学习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而非仅仅停留在浅层信息的获取。

一、优化阅读教学设计,降低无关认知负荷

阅读教学设计的优化应立足于降低无关认知负荷,精简阅读材料,突出重点,设置与阅读理解目标紧密相关的任务,循序渐进地提供适度的脚手架支持,引导学习者聚焦文本内容,调动已有知识,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度加工,最终内化为自身的认知图式,实现深度学习。例如,学生在阅读《哦,香雪》这一篇文章时,教师与其花费大量时间讲解背景知识或分析修辞手法,不如将“时代变革与个体命运”作为核心主题,引导学生探究不同人物在时代洪流中的选择与命运。通过阅读《哦,香雪》以及其他相关篇目,如同时期反映农村变革的小说,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社会转型期个体的情感与命运。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跨文本的阅读活动,如比较不同人物的价值观、分析不同作品的主题思想等,引导学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下进行思考和探究。为降低认知负荷,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支架,如人物关系图、时间轴等,帮助学生梳理文本信息,构建知识网络,引导学生关注核心主题,并进行跨文本的阅读和思考,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深度学习能力。

二、合理分配认知资源,调控内在认知负荷

在整本书阅读的深度学习中,合理分配认知资源的核心在于调控内在认知负荷。这需要教师对文本的复杂度进行精准分析,并结合学习者的已有知识水平,对学习内容进行必要的拆解和重组。通过提供清晰的概念图式、引导性的阅读路径以及适当的学习支架,可以有效降低学生处理核心信息时的认知负担,使其能够将更多的认知资源投入到深度理解和意义建构上,最终实现高质量的学习。例如,学生在阅读《窦娥冤》(节选)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窦娥的形象与中国古代其他悲剧女性形象的异同,如《赵氏孤儿》中的庄姬、《汉宫秋》中的王昭君,并进一步探讨造成这些女性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窦娥冤》的理解,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更宏观的文学视野。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艺术特色,如元杂剧的语言特点、舞台表演形式等,并将其与其他剧种进行比较,如京剧、昆曲等,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避免学生认知负荷过重,如可以将整本书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并最终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

三、促进有效认知加工,提升有效认知负荷

有效的认知加工是深度学习的关键,而合理控制认知负荷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当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根据学习内容的复杂度和学习者的认知能力,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学习任务,引导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最大限度地发挥认知资源的作用,从而实现有效认知加工,提升学习效果。例如,学生在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分析林冲语言的变化,在此过程中,学生不能仅局限于“风雪山神庙”这一章节,而要联系前文,如林冲与鲁智深的交往、林冲误入白虎堂等情节,以及后文林冲上梁山后的表现,才能更完整地把握人物的心路历程。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便可以发现,林冲的隐忍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情节的推进逐渐递进,最终在山神庙爆发。这种递进式的变化,只有在“整本书阅读”的框架下才能得到清晰的展现。同样地,在探讨林冲题壁的行为时,也要联系整本书的情节。如林冲在柴进庄上题诗,表现出其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而在山神庙题壁,则体现了其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和对黑暗现实的控诉。通过对比不同情境下林冲的题壁行为,学生便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悲剧命运的必然性,真正提升有效认知负荷,实现深度学习。

结语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整本书阅读”深度学习课堂,需要教师通过优化认知资源分配,避免认知超载,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和内化,并关注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最终才能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激发自主阅读动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韩影,赵雅宁,刘瑶,等.认知负荷理论指导下促进护生深度学习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2(5):40-41.

[2]葛运梅.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J].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 2024(7):0011-0013.

注:本文系省规划办“十四五”专项课题“认知负荷理论视域下高中语文深度学习课堂模式的建构研究”(课题批准号:Fjxczx23-14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