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职教高考的计算机类专业教材和数字化资源建设理念与路径探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职业教育改革的推进,计算机类专业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为适应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构建符合职教高考特点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材体系与数字化资源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职教高考的计算机类专业教材及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理念与路径,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职教高考;计算机类专业;数字化资源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计算机类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此同时,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特别是职教高考的推行,对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实效性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教材和教学资源已无法满足学生对最新技术和实践能力的需求,导致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脱节。在这种背景下,迫切需要开发新形态的教材和配套的数字化资源,以更好地支持学生的技能培养和职业发展。
一、职教高考下教材数字化资源建设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互动性强的数字教材,利用多媒体与虚拟现实技术增强学习体验,促进自主探索式学习,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
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开放共享平台,促进校企合作,确保内容与时俱进,符合行业标准,支持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满足多样化需求[1]。
强化数据分析应用,通过学习行为追踪,智能推荐适合的学习材料与方法,实现精准教学;同时保障信息安全,尊重并保护个人隐私。
二、当前计算机专业教材数字化资源建设现状
内容更新滞后:信息技术快速迭代,但教材更新速度慢,导致许多数字教材内容过时,无法及时反映最新技术进展,学生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影响教育质量。
互动性和实用性不足:多数数字教材仍采用传统纸质书的静态模式,缺少互动元素如模拟实验或编程练习,这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限制了他们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技巧的发展。
资源共享与版权问题:优质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少数机构手中,版权问题复杂,阻碍了跨机构间的内容共享。此外,缺乏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标准,使得不同来源的教育资源难以整合使用,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工作负担。
三、职教高考的计算机类专业教材和数字化资源建设理念与路径
1.基于职教高考,明确教材定位
明确教材定位,强化职业导向:在构建职教高考下的计算机类专业教材时,首先需要明确教材的职业导向性。这意味着教材内容不仅要覆盖基础理论知识,更要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2]。例如,在讲解编程语言时,除了介绍语法结构外,还应加入实际项目案例分析,如开发一个小型的企业管理系统或者网站前端页面,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利用数字化资源,创新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职教高考下的计算机教育,应当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创新教学模式。例如,开发在线实验平台,允许学生远程访问云计算资源进行大数据处理实验,或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提供网络架构搭建的沉浸式学习体验。此外,建立一个包含丰富视频教程、互动习题和在线测评系统的综合学习平台,能够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进度自主学习,并通过即时反馈了解自己的掌握情况。
2.开展专业调研,建构核心课程
开展专业调研,确定行业需求:为了确保计算机类专业教材和数字化资源的有效性和实用性,首先需要通过专业调研来明确当前及未来行业的需求。这包括与企业、行业协会以及行业专家进行深入交流,收集关于技术趋势、岗位要求和技能缺口的信息。例如,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或研讨会的形式,了解企业对于网络安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的具体需求。
建构核心课程,形成系统化的教学体系:基于调研结果,下一步是建构一套符合行业需求的核心课程体系。这一体系应该涵盖从基础知识到高级应用的各个层次,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例如,可以设立“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基础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设“Web前端开发”、“移动应用开发”、“大数据分析”等进阶课程,以满足不同方向的专业需求。
3.明确课程标准,梳理目标体系
明确课程标准,确保教学质量和一致性:为了确保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和一致性,需要制定明确的课程标准。这些标准应详细规定每个课程模块的具体学习目标、教学内容、评估方法和所需达到的能力水平。例如,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可以设定如下标准:学生需掌握TCP/IP协议栈的工作原理,能够配置基本的网络设备,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梳理目标体系,构建层次分明的学习路径:在明确了课程标准之后,接下来需要梳理整个专业的学习目标体系,形成层次分明、逻辑清晰的学习路径。这包括从初级到高级的不同阶段目标设定,以及各阶段之间的衔接。例如,在“软件工程”专业中,可以将学习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如编程基础、数据结构)、进阶层(如软件设计模式、项目管理)和高级层(如敏捷开发、软件测试)。每个层次都有明确的目标和相应的课程设置。
4.开发新形态教材,配套数字化资源
开发新形态教材,融合多媒体和互动元素:为了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计算机类专业教材应采用新形态,融合多媒体和互动元素[3]。例如,可以在教材中嵌入视频教程、动画演示和交互式模拟实验。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教材中可以包含一段视频,展示如何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同时附带一个虚拟实验室,让学生能够在线上模拟实际配置过程。
配套数字化资源,提供全方位学习支持:与新形态教材相配套,应开发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支持。例如,可以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在线学习平台,集成各种数字化资源,包括电子图书、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互动论坛和在线测验系统。以“Web前端开发”课程为例,可以在平台上提供HTML5、CSS3和JavaScript的基础教程,同时设置多个实战项目,如开发响应式网页或简单的电子商务网站。
结语
综上所述,职教高考计算机类专业的教材与数字化资源建设需紧跟技术发展,融合实际应用案例,强化实践技能培养。通过校企合作、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构建丰富多样的学习平台,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建文,王霞.基于职教高考的计算机类专业教材和数字化资源建设理念与路径[J].教育科学论坛,2023(33):58-61.
[2]罗苑琨.职教高考下中职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思考[C]//聚焦新课改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论文集(一).2023.
[3]鄢烈洲石俊华.数字化赋能职教高考:价值再释与实施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4.
本文系吴江区国家课程高质量实施专项课题:“基于网络课程的职教高考计算机原理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课题编号:2024GZ083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