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双减”政策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探索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 “双减” 政策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通过阐述相关教育理论支持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应用原理,分析 “双减” 政策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重构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助力目标达成的策略,并详细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在课堂教学、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评价中的应用实践,最后对未来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以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人工智能技术、信息技术
引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正面临着新的变革与机遇。人工智能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为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可能。它能够助力教学目标的精准达成,丰富教学实践形式,革新教学评价体系,开启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智能化的崭新篇章,值得深入探索与研究。
一、人工智能技术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应用的理论基础
(一)相关教育理论支持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建构,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基于自身经验和情境进行知识的构建。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的丰富资源和多样化交互方式,能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探索和建构知识的机会。例如,智能编程软件允许学生通过尝试不同的代码组合,在实践中理解编程逻辑,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念。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具有多种智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多种智能。比如,利用图形化编程培养学生的逻辑 - 数学智能和空间智能,通过多媒体创作激发学生的语言智能和艺术智能,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智能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二)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应用原理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基于数据驱动和智能算法。它能够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如学习进度、操作行为、答题情况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智能算法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风格。例如,智能学习系统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其推荐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练习题目,实现精准教学。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还能模拟人类教师的部分功能,如智能辅导、自动批改作业等,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双减” 政策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
(一)“双减” 政策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目标重构
“双减” 政策旨在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目标需要重新构建。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核心能力,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例如,引导学生关注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培养其信息意识;通过编程项目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创新能力。其次,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培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减少对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依赖。
(二)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目标达成的策略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多种策略助力教学目标的达成。在信息意识培养方面,利用智能信息推送系统,向学生推送与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前沿资讯,拓宽学生的信息视野,增强其对信息的敏感度。对于计算思维的培养,借助智能编程教学平台,提供循序渐进的编程课程和丰富的案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编程思维方法,如逻辑分析、算法设计等。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提升上,使用人工智能辅助的创作工具,如智能绘画软件、多媒体编辑软件等,激发学生的创意和灵感,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数字化作品创作。同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学习社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信息社会责任。
三、人工智能技术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实践
(一)智能教学工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智能教学工具如智能交互式电子白板、智能教学一体机等已广泛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这些工具具有强大的功能,例如,智能电子白板可以实现触摸操作、手写识别、多媒体展示等功能,教师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如演示软件操作步骤、展示优秀作品案例等。学生也可以直接在白板上进行操作和互动,增强了课堂的参与度。智能教学一体机集成了多种教学资源和软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快速调用,如在编程教学中直接打开编程软件进行现场演示和教学,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人工智能辅助教学活动设计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辅助教师设计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例如,利用智能教学设计软件,教师只需输入教学主题、教学目标、学生学情等信息,软件就能自动生成详细的教学活动方案,包括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方法推荐、教学资源链接等。在编程教学活动中,人工智能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编程基础,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编程挑战活动,如基础的图形化编程拼图游戏、进阶的代码编写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教学评价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评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智能作业批改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批改学生的作业,如对编程作业进行语法检查和功能测试,对理论知识作业进行答案匹配,并及时反馈给学生批改结果和错误提示,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改进。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学习数据的长期分析,人工智能可以构建学生的学习画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进度、知识掌握程度、技能提升情况等。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画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辅导,实现因材施教。
四、结论与展望
在 “双减” 政策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相关教育理论的支撑和人工智能技术教育应用原理的结合,重构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多种策略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在应用实践中,智能教学工具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人工智能辅助的教学活动设计丰富了教学形式,教学评价应用为精准教学提供了依据。然而,人工智能技术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教师的人工智能素养提升、学生数据隐私保护等。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和优化,提高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适用性;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使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同时,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机制,确保学生数据的合法合规使用。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工智能技术将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信息素养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彭祥宇,向丹丹,陈文博,等.“双减”政策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探索[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3,35(13):254-256.
[2]韩艳芳.“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现状及对策研究[D].聊城大学,2023..
[3]陈丽,任萍萍,白蕴琦,等.“双减”政策背景下智能技术助力学生健康发展的卓越探索与前沿趋势——“2021全球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大会”综述[J].开放学习研究,2022,27(05):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