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备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实施应当坚持“备—教—学—评”一致性。本文从备、教、学、评四个方面出发,教师深入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注重实践,让学生积极参与,促进知行合一,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提质增效。
关键词:“备教学评”一体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要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为一线教师,只有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注重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教学环节中,教师要通过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策略、完善评价体系等方式,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整体优化,坚持“备—教—学—评”的一致性。
一、“备—教—学—评”一致性的基本内涵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是指将备、教、学、评视为一体,保证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师的评处在同一方向,将备课、教学、学习和评价四个环节紧密结合,形成一个连续、互动的过程。备课是教学的前提;教学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师表现出的各种教学行为,是实施课程的关键;学习是学生的主体活动,是为了达成学习目标学生参与的各种学习活动及付出的各种努力;评价则是诊断和改进的重要手段,主要指的是针对确定的目标关注过程取向的评价,实现诊断学习结果、调节教学节奏、促进并改进学习的基本功能,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直接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
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新课标中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为核心的教学育人要求。新课标中针对教学实践提出建议,要践行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开展教学评一致性课堂,落实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和教学共进。在育人导向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一致性课堂上,教师应当从目标设计入手,搭建好课堂的基本框架,再从评价实施入手,整理课堂的评 价主线,之后再从活动实践入手,规划课堂教学活动,最后从查漏补缺入手,架构完整的课堂实践体系。
二、“备—教—学—评”一致性在课堂中的实践
1.备:深入教材,定好目标
教学目标回答是“到哪去”和“怎么去”的问题,起到导向定位的作用。因此,在新课标下开展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从目标设计入手,搭建完整的课堂教学框架。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一个逐渐趋于成熟的过程,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以及感情体验在不断地发展,教材遵循学生这一心理 认知特点来编排的。依照《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置为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等五大学习主题,这些主题内容贯穿始终。在备课时,教师应深入教材,梳理脉络,精准确定目标。基于此,教师还要适时融合课程资源,跨学科整合,尝试将道德与法治教育与语文、科学等相关学科进行跨学科整合,通过多元化的编排,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教学内容。
2.教:创设情境,注重实践
在课堂活动中,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息息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充分利用多媒体、实物展示等手段,为学生呈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直观真实生活情境。通过设计真实的学习任务,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体验感,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上,教学活动还需立足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着重拓展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通过引导学生展开持续、深入的课堂探究,用任务驱动学生探究与思考,借任务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探究,引导学生开启思维的碰撞,以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积极参与,知行合一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寓教于乐是最好的教学方式。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设计有趣的学习活动,深化主题体验,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如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演绎、观察的过程中学会知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知识,也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行合一的达成。备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既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也要在实践中学习,将课堂内的知识与课外的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讨论、情景表演、辩论、实地调研、参观访谈等实践活动中获得知与行上的提升。
4.评:多元评价,全面发展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要基于备教学评一致性开展教学,并首先从评价开始实施。因为,以评促教和以评促学的实现都需要以评价为基础,要落实对教、学的实时评价,也要用评价做纽带串联教与学。基于备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应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改善功能,不断加强过程性评价细致观察学生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的实践、创造、思考、表现等,并及时给予肯定或指出不足;不断探索增值性评价,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提高评价质量;重视学生的表现性评价,及时点评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反应和变化;鼓励多主体评价,生生评价和师生评价相结合,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集体的重要性。
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更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全面关注知识、情感和行为的发展,关注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日常品行表现, 还要关注学生思想品行的发展和进步,注重对学生的激励,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备—教—学—评”一致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凸显育人价值,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应聚焦核心素养,确定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设计促进学生知行合一的学习任务,采取促进学生成长的多元评价,以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 作用,增强课堂的实践性、体验性、探究性和综合性,进而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修养和人格修养,帮助他们成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吴艳.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吉林教育,2023(2 8):20-22.
[2]雷浩.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23,43(10):42-49.
[3]周湘林,杜梦琦.一致性建构的科教融合模式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8(10):47-51.
本文系德化县中小学、幼儿园学科教研基地学校(园)课题《“备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DHZX-3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