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博白编织手艺产品创新设计实践
摘要:作为中国广西地区的一项古老技艺,博白县民间的手工编织技艺在宋代时就已远近闻名,发展到今天,在全球倡导可持续化发展的大形势下,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的绿色结合就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博白编织手艺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本文以实现传统手艺的创新为切入点,研究出可持续化发展的设计理念,满足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博白编织手艺产品;创新设计实践
2006年9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将“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这一荣誉称号授予广西省玉林市博白县。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录入了“博白芒竹编织技艺”。2017年,随着“博白芒编技艺”入选了自治区的第一批传统工艺振兴项目当中,博白芒编工艺发展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工艺产品在海外市场的销售中拓宽了销路,但是博白编织手艺产品受到经济改革、社会形式变革、传统观念改变等诸多因素影响,在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上缺少新思维、新理念,新技术的加入和绿色发展理念应用性不强,缺乏文化创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传承和再创造能力跟不上新时代社会发展趋势等弊端。本文旨在探寻博白编织手艺产品创新设计理念,以帮助博白手艺产品实现可持续化发展。
一.博白编织手艺产品的现状与挑战
(一)博白编制手艺产品的现状
博白县的编织手艺产业作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现有300多家编织企业,2万多固定从业人员,近20万临时、季节性从业人员,为博白县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编织工艺品主要采用天然植物作为原料,可以在使用后降解、再生,对环境的危害较小。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创新,产品品类在传统生活用品的基础上,逐步创新发展到了家居饰品、时尚包包、宠物用品等多个领域,迎合了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博白编织手艺产品通过跨境电商平台销售模式,远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了编织工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当地政府通过举办“芒编技艺培训班”,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并将传统芒编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让传统的“土货”成为大众喜爱的艺术“潮玩”。
(二)博白编制手艺产品可持续化创新发展面临的挑战
随着经济的发展,博白手艺产品在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挑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其一,手工编制原材料获取数量较少,难以大批量地生产,受制于生产环境,编织工人的管理比较困难。其二,博白编织工艺品出口的较多,但与东南亚地区产品存在激烈的竞争,这些地区的产品以低廉的价格吸引买家,对博白的产品构成了一定的出口压力。同时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国际贸易壁垒等因素,对博白编织工艺品产业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其三,传承手艺的人才缺失,随着年轻人加入编制手艺产品数量的减少,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其四,引进新材料、新技术提升产品多样性和生产效率的同时,对环境卫生以及工人健康方面带来了隐患。
二.可持续化发展理念融入博白编织手艺产品的创新设计实施策略
(一)通过技术创新将产业与乡村振兴结合
在传统的竹、芒编织技艺上,创新加入了藤和塑料等原料,节约成本的同时,提升产品的多样性。传统的博白编织工人通常在家中进行生产,产品质量、品质参差不齐。通过把工人集中到厂内,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他们进行统一培训、管理,建立“没有围墙的工厂”,编织户在农忙时下田耕种,农闲时则进厂做工或领原材料回家加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博白当地落地生根,这种灵活的生产模式成为广西传统手工艺与乡村振兴结合的典范之一。
例如坐落在博白县双垌村的宇盛工艺品公司,通过承租村内厂房,采取“党支部+公司+订单+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参与庭院经济发展,共80多户人家参与到编织行业中,通过手艺师傅的培训,半年时间就为村民带来了经济收入3万多元,有效利用了闲置厂房的同时,带动了村子的发展。在政府的鼓励下,形成了“小规模、大群体;小产品、大产业”的经济格局,助力乡村经济的走向振兴。
(二)寻求多元化发展实现产业升级
在原材料的采购和生产方式上寻求多元化的发展,鼓励企业研发新的编织产品,如“藤编面包发酵篮”等,迎合国内外的市场需求,推动传统手工业向集约化、规模化、高效化发展,增加建设产业园区规划用地,为编织企业提供更大的场地及发展空间,从而提升整个产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例如博白县客家编织产业文化展示中心建设项目(一期)的建设实施,占地8675.62平方米,总投资22604.02万元的庞大建筑群显示了政府对于展示编织文化的决心,通过对传统编织文化的展示,加强了产业推广,对提升博白手工技艺的知名度及影响力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加强人才培养
通过建立传承基地,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等方式,强调高等教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性,推进校园“活态传承”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构建新型传承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传承中华的优秀文化。同时,通过举办编织技艺大赛等活动,鼓励更多的人爱编织、学编织,实现编织手艺品的创新性发展。
例如,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批综合改革试点与整体转型试点院校,玉林师范学院借助国家艺术基金,在2019年度开展“广西芒编工艺传承与创新设计人才培养”项目,通过科学规范的课程体系、严谨有序的组织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编织技艺的优秀校园人才,项目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现出“广西传统芒编工艺”在现代生活中新的生机与活力。
(四)推动绿色编织手艺的发展
合成材料(塑料、化纤等)的应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产品的使用时长,但是在生产和废弃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危害,在材料中使用可降解的生物基塑料能减少对环境危害。同时用植物染料替代化学染料,减少粘合剂的使用,既减少了对人体的伤害,又提升了产品的美观度。
例如,博白县政府积极推动可持续化编织技艺的绿色发展,通过出台相关的帮扶政策,投入资金支持技术培训,鼓励产业使用有机棉和可降解的竹纤维等环保材料进行生产,在提高产品的质量的同时也提升市场竞争力。手工艺人们通过接受相关的培训,学习如何在保持传统技艺的同时,融入现代环保理念。在常态化的同环保组织和健康监测机构合作下,检测产品中影响健康的材料并监测工人的健康,及时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三.结束语
通过对博白传统编织手艺的创新设计实践,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这项传统工艺带来的独特魅力以及面临的考验。将现代的设计理念融入芒编技艺,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仅能增添编织产品创新的活力,还能持之以恒地保持环境健康。通过一代代博白人不懈地努力,博白编织手艺一定能成为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在当今社会中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汪艳辉.刍议芒编技艺传承与创新[J].包装与设计,2024,(05):190-192.
[2]梁柳,晏晓晖,包书芳.广西芒编手工艺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J].农村实用技术,2024,(04):32-33.
[3]丁远亮,徐越.论广西芒编工艺创新路径与发展策略[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1,42(06):51-55.DOI:10.13792/j.cnki.cn45-1300/z.2021.06.010.
[4]杨锋,邓抒华.博白:以“党建+”开拓特色产业振兴新路[N].玉林日报,2024-08-25(A02).DOI:10.38268/n.cnki.nyulb.2024.001206.
基金项目;202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馨生活,好竹意: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博白编织手艺的创新设计与应用”.项目编号202413645140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