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跨学科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研究

黄伶
  
天韵媒体号
2024年33期
贵港市港北区荷城小学 5371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跨学科教育活动逐渐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之一。科学素养作为现代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强调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具备运用科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出发,分析跨学科教育活动的内涵与特点,探讨其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提升中的作用及具体实践策略。通过优化课程设计、融入实际情境、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等多方面的探索,为跨学科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跨学科教育;科学素养;教育活动;实践策略

引言

科学素养是21世纪人才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解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跨学科教育活动被赋予了更高的期待,它打破了传统学科界限,强调知识的整合与迁移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育中,科学素养不仅是单一学科教学的目标,更需要通过多学科融合与综合实践活动来实现。然而,目前教育实践中,跨学科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还存在诸多不足,例如学科整合不够深入、活动目标不够清晰、实施效果评价体系不完善等。因此,探讨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跨学科教育活动如何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对于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跨学科教育活动的内涵与特点

(一)跨学科教育活动的定义与内涵

跨学科教育活动是指以某一主题或任务为中心,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通过情境化的学习活动,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这种教育形式突破了传统学科教学的界限,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整体性思维。例如,在设计“生态保护”主题活动时,可以融合生物、地理、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使学生从多角度分析生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跨学科教育活动的特点

跨学科教育活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情境性等显著特点。首先,它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整合多个学科的知识,让学生理解复杂问题的多维度属性。其次,这种活动以实践为核心,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知识并提升实际应用能力。最后,跨学科活动注重学习的情境化,将知识融入真实生活情境中,使学生能够将学科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三)跨学科教育活动对科学素养培养的意义

跨学科教育活动的核心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与科学素养的培养高度契合。通过跨学科教育活动,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科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还能够增强其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跨学科教育活动促进科学素养提升的理论依据

(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科融合”“核心素养培养”等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在这一背景下,跨学科教育活动以其综合性和实践性,成为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跨学科教育活动,学生能够突破单一学科知识的局限,融会贯通不同学科的核心内容,获得更加全面的学习体验。同时,这种活动形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现实问题。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知识建构过程实现有效学习。跨学科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机会,使其能够在合作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科学概念的理解,还能在真实的情境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从而实现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此外,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个体差异性,跨学科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路径,有助于个性化学习目标的实现。

(三)情境学习理论的应用

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必须发生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这与跨学科教育活动的实践属性高度契合。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能够将科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学习如何通过团队合作、资源整合和创新思维解决复杂问题,从而有效提升科学素养。此外,情境化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促进科学知识的深度理解与广泛应用。这种方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社会实践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跨学科教育活动促进科学素养提升的实践路径

(一)主题活动设计的优化

跨学科教育活动的主题设计是实践的关键环节。教师应选择贴近生活、具有实际意义的主题,确保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以“节能环保”为主题,可以融入物理、化学和社会学知识,设计包括能耗测算、环保倡议书撰写等环节的综合活动。通过这样的主题活动,学生不仅学习了科学知识,还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多学科资源的有效整合

在跨学科教育活动中,资源的整合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教师应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博物馆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机会。例如,在研究“食品安全”问题时,可以邀请食品检测专家进行讲解,组织学生参观食品生产企业,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科学知识的应用。

(三)活动形式的多样化

为了确保活动的吸引力和教育效果,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形式设计跨学科活动。例如,通过角色扮演、项目式学习、情境模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这些活动形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使其在互动中更好地理解科学概念,提升科学素养。

四、跨学科教育活动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教师是跨学科教育活动实施的核心,只有具备多学科知识背景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教师,才能有效开展跨学科教育活动。学校应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为教师提供跨学科教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例如,组织跨学科教研活动,鼓励不同学科的教师合作设计活动主题和教学方案。

(二)课程评价体系的完善

科学素养的提升需要科学的评价体系作为保障。学校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将学生在跨学科教育活动中的表现纳入评价范围。例如,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创新意识。这样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够激励学生参与跨学科活动,还能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五、结语

跨学科教育活动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为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提供了重要途径。通过优化活动设计、整合多学科资源、创新活动形式以及完善评价体系,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掌握科学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未来的教育实践中,学校和教师应进一步探索跨学科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创造更多提升科学素养的机会,推动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朱素娟.高中生物跨学科教学实践探究——以“探究影响扦插枝条生根的因素”为例[J].高考,2024,(32):145-147.

[2]詹泽慧,吕思源,周嘉慧,等.基于新课标的教师跨学科教学素养模型研究[J/OL].现代远距离教育,1-21[2024-11-17].https://doi.org/10.13927/j.cnki.yuan.20241108.001.

[3]高志同,陈家起,高奎亭,等.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价值解构、困局制约及破围路径[J].山东体育科技,2024,46(05):58-63.DOI:10.14105/j.cnki.1009-9840.2024.05.004.

[4]缪淼.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探索[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4,5(17):88-90.DOI:10.20155/j.cnki.issn2096-8485.2024.17.030.

[5]马晓月.基于新课标背景下的历史跨学科教学策略分析[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4,(31):98-99.

注:【本文系港北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课题《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跨学科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研究——以荷城小学科技特色教育为例》 课题编号:2024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