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社区空间活化策略研究

王明璐
  
天韵媒体号
2024年31期
广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老旧社区面临着功能退化、环境恶化和社会活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社区的空间活化不仅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也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老旧小区空间活化的意义与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选择,为老旧社区的再生提供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老旧社区;空间活化;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小区空间活化的意义

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老旧小区的空间活化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意义。首先,老旧社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记忆,通过空间活化,可以有效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增强居民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同时,改善公共空间的设计,增设休闲区域和社区中心等设施,有助于提升居民的交往便利性,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从而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谐氛围。其次,空间活化能够显著提升老旧小区的整体形象和功能,吸引更多的投资与消费。这种改善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生活选择,还能够为社区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增强经济活力,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此外,空间活化的过程也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绿地和水体,提升城市的绿化覆盖率,进而改善微气候和空气质量,创造宜居的生活环境。通过引入可持续的风景园林设计理念,老旧小区的活化不仅满足了当前居民的需求,也为未来的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老旧小区的空间活化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发展及改善环境的重要举措,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小区现有空间存在的问题

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老旧小区面临着诸多空间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可以从城市规划、空间改造设计和空间改造施工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老旧小区往往存在规划理念滞后、土地利用效率低和交通规划缺失等问题。许多老旧小区是在城市规划理念相对单一的时期建设的,缺乏对现代城市生活需求的考虑,导致小区在功能布局上难以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从空间改造设计的角度来看,老旧小区的改造设计常常面临人性化不足、生态与可持续性缺乏和文化元素缺失等挑战。设计往往未能充分考虑居民的实际需求,缺乏人性化与个性化的元素,导致公共空间使用率低下。在空间活化改造施工过程中,老旧小区同样面临施工质量不均、施工周期长、干扰大以及缺乏后期维护机制等问题。由于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限制,施工质量往往参差不齐,施工期间对居民生活造成干扰,且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维护机制,导致改造后的设施快速老化,环境也随之恶化。

三、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小区空间活化的策略选择

从城市规划角度来看,老旧小区在城市更新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主要体现为规划理念滞后、土地利用效率低以及交通规划缺失。为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可以探索以下三方面策略,以促进老旧小区的空间活化。一是更新规划理念。现代城市规划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居民的参与感和体验感。结合智能城市的概念,利用大数据和智能技术对居民生活模式进行全面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居民的需求,从而制定灵活的规划方案。这一方案不仅要确保小区功能的多样化,还应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如教育、医疗和娱乐等,满足居民的多层次需求。二是在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方面,应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功能整合来实现。在小区内增设社区活动中心、商业设施和公共绿地,形成多元化的社区空间。这不仅能够提升小区的整体活力,还能激发居民的参与意识,鼓励他们在公共空间中交流、休闲和娱乐,从而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活力。此外,通过引入绿色空间和生态设计,可以提升小区的环境质量,营造更加宜居的生活氛围。三是优化交通规划。在改造过程中,应重视交通流线的规划,增设便捷的步行和自行车道,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出行选择。同时,改善公共交通接驳点,确保交通系统的连贯性和便利性,能够有效提高居民的出行效率。通过优化交通流线和提升交通设施,不仅可以减少交通拥堵,还能提高小区的通达性,使居民更加便捷地享受周边的商业和文化设施。

从空间改造设计的角度来看,老旧小区在城市更新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设计缺乏人性化、生态与可持续性不足以及缺乏文化元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以实现更加宜居和具有活力的社区环境。一是人性化设计。在空间改造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居民的实际需求,特别是不同年龄段和群体的需求。通过引入灵活的空间布局,鼓励居民在公共空间中进行互动,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此外,设计还应关注无障碍设施的建设,确保老年人和行动不便者也能方便地使用社区资源,从而实现更为包容和友好的生活环境。二是注重生态可持续性。增加小区内的绿地、植被和水体,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空气质量。通过建设屋顶花园、垂直绿化和雨水花园等设施,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有效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同时,应用雨水收集和太阳能利用等生态技术,打造节能环保的社区环境,降低资源消耗和碳排放,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重效益。三是挖掘文化元素。许多老旧小区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因此,在改造设计中应注重保护和展示地方特色文化元素。这包括保留历史遗迹、文化符号和传统建筑风格,使其成为小区的标志性元素。组织社区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鼓励居民参与文化传承与展示,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从空间活化施工的角度来看,老旧小区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常常面临一系列问题,包括施工质量不均、施工周期长、施工干扰大,以及缺乏有效的后期维护机制。可以探索实施相应策略,以确保空间改造的顺利实施和后续管理。一是提升施工管理水平。引入专业的施工团队和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可以有效提高施工质量,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设计标准和安全要求。通过规范化管理和技术创新,不仅可以提升施工质量,还能增强居民对改造项目的认可和支持。二是缩短施工周期。在设计阶段,应合理规划施工流程,尽量减少工程量和施工时间。采用分阶段施工的方法,可以将大型改造项目拆分为多个小型项目逐步实施,从而降低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应科学安排施工进度,确保各个阶段的衔接顺畅,避免因施工延误而造成的额外干扰。同时,设立施工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向居民通报施工进展和相关安排,增强透明度和沟通,减少居民的焦虑和不安。三是建立长效维护机制。在改造完成后,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和维护机制,定期对公共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可以考虑设立社区自治组织,鼓励居民参与小区的日常管理与维护,这不仅能够增强居民的责任感和参与感,还能提高社区的凝聚力。此外,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和资金使用方案,确保有足够的资源支持设施的长期维护与更新。

参考文献:

[1]黄慧明,龙萧如,冯萱,陈嘉平.新时代广州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创新与实践[J].上海城市规划,2023,(04).

[2]林宝军.基于老旧小区改造的社区空间设计与思考[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1,(14).

[3]南月慧,罗国娜,赵庆玲.生态城市建设理念下的老旧小区改造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1,(0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