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四化”课堂转型理念下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
摘要:随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改革全面启动,要求基于学生发展的立场,从“知识与技能”为本向“能力与素养”为本转变,课堂教学转型由此成为改革的迫切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浙江省提出了体育课堂教学转型的“四化”理念,即教学内容结构化、教学组织小组化、教法学法问题化、教学评价精准化。这四个转型方向不仅为体育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教学改革路径,也为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实现综合育人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四化”课堂转型;小学体育;小组化教学
前言: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体育教研员余立峰提出的体育课堂教学转型“四化”要求,为广大体育教师指明了方向。这四个转型要求不仅是对体育教师固有教学观念和理念的冲击,更是对体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本文聚焦于小学体育小组化教学实践,结合“四化”转型理念,探讨如何有效实施小组化教学,以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教学内容结构化,强化小组内知识传递
在教学内容结构化方面,小学体育教师应将复杂的体育技能和知识分解成若干个相互关联、逻辑清晰的模块。每个模块都应包含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评估标准,以便于小组内的学生能够在清晰的知识框架下进行学习[1]。
例如:小学体育教师在设计足球基本技能课程时,应采取一系列细致且系统的步骤来强化小组内的知识传递,教师应将足球技能划分为几个核心模块,如传球、射门、控球和防守,这些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足球技能学习的完整框架。每个模块都应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这些目标不仅要具体、可衡量,还要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匹配,确保学生能够在小组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挑战。针对每个模块,教师需要设计一系列循序渐进的练习活动,例如,在传球模块中,可以从简单的两人对传开始,逐渐增加传球的距离、速度和准确性要求,直至过渡到小组内的多人传球配合。这些练习活动不仅要能够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还要融入团队合作的元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在小组内有效沟通和协作。
以足球射门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射门的基本动作要领和技巧。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每组轮流担任射门者和守门员,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加深对射门技巧和防守策略的理解。最后,通过小组间的射门比赛或对抗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组织小组化,促进多维度课堂互动
教学组织小组化是实现课堂高效互动的关键,小学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体能水平、技能掌握情况和性格特点,灵活地进行分组。可以采用同质分组(将水平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或异质分组(将不同水平的学生混合分组)的方式,以促进小组内的互动和合作。
例如:在教学“乒乓球基础技能”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乒乓球基础、体能水平以及性格特点进行灵活分组。对于初学者或技能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采用同质分组的方式,将他们分在一起,以便进行更为基础且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而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或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则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将不同水平的学生混合在一起,通过高水平学生的示范和带领,促进低水平学生的快速提升。
在分组完成后,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需要小组内成员共同完成的练习活动。例如,在乒乓球基础技能的练习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的对打练习,每组学生轮流担任发球者和接球者,通过不断练习来提升球感和技能水平,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要求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连续对打,或者设定特定的得分目标,以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
三、教法学法问题化,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在教法学法问题化方面,小学体育教师应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小组内通过讨论、实验和反思来解决问题[2]。
例如,在教授传球技能时,教师可以提问:“在比赛中,如果我们想要快速传球给队友,应该怎么做才能确保传球准确且不被对手截断?”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在小组内进行传球练习,通过实践来探索传球的技巧和策略。在讨论和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传球的角度、力度和速度等因素,以及如何通过身体语言和眼神交流来提高传球的默契度。
同样地,在教授接球技能时,教师可以提问:“当队友向我们传球时,我们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位置和身体姿势来更好地接住球?”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接球练习,并鼓励他们相互纠正动作,共同提高接球的准确性。
四、教学评价多元化,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教学评价精准化是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小学体育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等,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例如:在教学“广播体操”时,随着学习的深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练习或展示,此时可以引入同伴评价的方式。同伴评价可以帮助学生从他人的角度看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能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友谊。在同伴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积极、建设性的态度进行评价,避免负面或伤害性的言论。在每次练习或展示后,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思考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自我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同时也能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评价学生的广播体操表现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身体条件、运动能力和兴趣爱好都不同,因此他们的广播体操表现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评价标准和发展目标。例如,对于身体协调性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更多地关注他们的进步幅度和努力程度;对于已经掌握基本动作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他们挑战更难的动作或组合。
总结:
综上所述,基于“四化”课堂转型理念的小学体育小组化教学实践策略,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素养。通过结构化内容设计、小组化组织形式、问题化教法学法和精准化教学评价等策略的实施,小学体育教师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互动、探究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体育技能、提升体育素养并实现综合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俞志波,张朝晖.小学体育课堂小组化教学中“任务单”的使用技巧[J].体育教学,2023(12):36-37.
[2]巨有太.小组化教学在小学高年级体育中的应用[J].教育,2024(19):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