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数字经济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数字经济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首先,阐述了数字经济和农业经济韧性的概念及内涵。接着,从多个方面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农业经济韧性的积极影响,包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强农业风险管理能力等。然后,详细剖析了数字经济影响农业经济韧性的作用机制,如通过信息技术创新、产业融合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途径实现。最后,提出了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增强农业经济韧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数字经济;农业经济韧性;影响效应;作用机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提高农业经济韧性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数字经济以其独特的优势,为提升农业经济韧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因此,深入研究数字经济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一、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韧性的概念及内涵
(一)数字经济的概念及特征
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等特征。
(二)农业经济韧性的概念及内涵
农业经济韧性是指农业经济系统在面对外部冲击和内部变化时,能够保持稳定、恢复和适应的能力。农业经济韧性包括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农产品市场的适应性、农民收入的可持续性等方面。
二、数字经济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
(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数字经济背景下,精准农业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通过传感器、卫星定位、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农田土壤、水分、养分、病虫害等信息的实时监测和精准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准化水平,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智能灌溉系统、智能施肥机、智能收割机等农业智能化设备的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二)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
数字经济推动了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新的渠道。农民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直接将农产品销售给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农产品销售价格,增加农民收入。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新型营销模式的兴起,为农产品销售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农民可以直接向消费者展示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品质,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促进农产品销售。
(三)增强农业风险管理能力
数字经济背景下,农业大数据的应用为农业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对气象、土壤、市场等数据的分析,农民可以提前预测自然灾害、市场价格波动等风险,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数字经济推动了农业保险的创新,为农业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例如,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农作物生长情况的实时监测,为农业保险的定损理赔提供准确依据,提高农业保险的效率和公正性。
三、数字经济影响农业经济韧性的作用机制
(一)信息技术创新机制
数字经济促进了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推动了农业技术创新。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为农业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增强了农业经济韧性。数字经济推动了农业管理创新,提高了农业经济的管理水平。例如,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对农业生产、销售、物流等环节的全程管理,提高了农业经济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增强了农业经济韧性。
(二)产业融合机制
数字经济促进了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拓展了农业产业链,提高了农业附加值,增强了农业经济韧性。例如,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实现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提高了农业经济的抗风险能力。数字经济推动了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提高了农业产业的集聚度和竞争力,增强了农业经济韧性。例如,通过建设农业产业园区、电商产业园等,实现农业产业的集聚发展,提高了农业产业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增强了农业经济韧性。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机制
数字经济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在线教育、远程培训等方式,农民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成为适应数字经济时代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增强农业经济韧性。数字经济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发展,提高了农业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增强了农业经济韧性。例如,通过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实现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四、数字经济背景下增强农业经济韧性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宽带网络、移动信号基站、物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数字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和质量水平。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整合农村政务、商务、服务等信息资源,建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和数字化生活体验。
(二)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
政府应制定农业数字化转型战略,明确农业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任务和重点领域,引导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方式,鼓励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对数字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力度。
(三)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政府应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通过在线教育、远程培训、实地指导等方式,提高农民的数字素养和农业生产技能,培育一批适应数字经济时代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政府应支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服务等方式,促进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合作与联合,提高农业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
(四)完善农业数字经济政策体系
政府应制定数字农业发展政策,明确数字农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点领域,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数字农业的投入力度,推动数字农业快速发展。政府应加强数字农业监管,建立健全数字农业标准体系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规范数字农业市场秩序,保障数字农业健康发展。
结束语
数字经济对农业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强农业风险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积极影响,数字经济为提升农业经济韧性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支撑。同时,数字经济通过信息技术创新、产业融合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作用机制,实现了对农业经济韧性的提升。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增强农业经济韧性,政府应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农业数字经济政策体系等方面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优势,提高农业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和适应能力,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美雯.数字乡村建设对县域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J].农业经济,2024,(08):28-30.
[2]林栋,王金秋.数字乡村建设、创新创业活跃度与农业经济韧性[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4,(05):123-128.
[3]李萍,何瑞石,刘畅.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及效应[J].统计与决策,2024,40(02):11-17.
[4]周鹏飞,李美宏.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业经济韧性:影响机理与实证考察[J].调研世界,2023,(09):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