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全面质量管理视角下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摘要: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其教学质量保障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剖析当前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现实问题,从质量目标设定、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管控、质量评估改进以及质量文化营造等维度,深入探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策略,旨在提升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推动其持续稳健发展,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概述
全面质量管理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的制造业,后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核心思想是以质量为中心,通过全员参与,对产品或服务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以达到顾客满意,并使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的目的。全面质量管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教育机构与企业在运营模式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有明确的目标、资源配置、生产或服务过程以及质量要求。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引入教育领域,有助于打破传统教育质量管理的局限性,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整合,规范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增强教育机构的竞争力和社会声誉,最终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
(一)质量意识淡薄
部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机构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将招生规模和学费收入作为首要目标,忽视了教学质量的重要性。教师方面,一些兼职教师缺乏对继续教育教学的深入认识和责任感,将授课视为额外的经济来源,备课不充分,教学投入不足;管理人员也未能充分意识到质量管理的关键作用,在教学管理制度制定和执行上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导致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质量意识淡薄,无法为教学质量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教学资源不足且配置不合理
师资队伍结构失衡。兼职教师占比较高,且部分教师缺乏系统的教学培训和专业实践经验,对继续教育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了解不够深入,难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效果差。同时,教师的教学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完善,无法充分调动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
教学设施与资源不足。教学设施陈旧落后,实践教学设备匮乏,无法满足学生实践操作的需求,影响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教材更新滞后,部分教材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不足,网络教学平台功能不完善,不能为学生提供便捷、高效的在线学习支持服务,限制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质量评估与反馈机制不完善
现有的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未能充分体现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特点和目标,存在照搬现象,对继续教育学生的学习特点、职业需求以及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考虑不足,导致评估指标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无法准确衡量教学质量的高低。
现有评估方式主要以学校内部的定期评估为主,评估过程中存在形式主义,缺乏日常性、随机性的评估手段;以定量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不足,难以深入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和原因。此外,评估过程中缺乏与学生、教师、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者的充分沟通和互动,导致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受到质疑。
评估结果的反馈渠道不畅通,未能及时、准确地将评估结果反馈给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部门,导致各方无法及时了解教学质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难以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三、全面质量管理视角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明确质量目标与标准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定位和特点,确立清晰、明确且可衡量的教学质量总体目标,如: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较强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良好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等。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围绕教学质量目标,构建涵盖教学全过程和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包括专业建设标准、课程建设标准、教学大纲编写规范、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实践教学质量标准、教学评价标准、教师教学规范、学生学习规范等。明确每个环节的质量要求、操作流程和评价指标,使教学活动有章可循,为教学质量保障提供具体的依据和准则。
(二)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严格的教师选拔标准,优先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较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的教师,尤其是具有行业企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充实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知识更新培训、教学技能培训、教育技术应用培训以及企业实践锻炼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支持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和科研项目,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平台,激发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在动力。
完善教学设施与资源建设。加大对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更新和完善教学场地、实验室、实训基地等硬件设施,确保满足教学实践的需求。积极开发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整合优质教学课件、视频、案例库、试题库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和便捷高效的在线学习服务,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拓展教学空间和时间,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完善质量评估与反馈机制
结合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除了传统的学生考试成绩、毕业率、学位授予率等指标外,增加对学生学习过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引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评价、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评价、社会对学校继续教育品牌的认可度评价等外部指标,使评估指标体系更加全面、客观、科学地反映教学质量的实际情况,为教学质量评估提供准确的依据。综合运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定期评估与日常评估相结合、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相结合、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等。将教学质量评估结果与教学资源配置、教师绩效考核、教学管理制度修订、专业建设与调整等方面紧密挂钩,充分发挥评估结果对教学质量改进的促进作用,形成教学质量持续提升的良性循环机制。
(四)营造高质量文化氛围
在学校内部建立完善的质量激励与约束机制,对在教学质量保障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如设立教学质量优秀奖、优秀教学团队奖、教学管理先进个人奖等,激发全体人员参与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违反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导致教学质量事故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追究相应的责任,形成有效的质量约束机制,保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行。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指导,从质量目标与标准、教学资源配置、教学过程管理、质量评估与反馈以及质量文化营造等多个方面入手,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和措施,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这样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才能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为推动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该论文用于2023年吉林省老年教育协会课题《老年学员学习动机分析及其激发策略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2023JLXY04)。
该论文用于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十四五”成人继续教育科研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基于全面质量管理视域下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研究》成果之一, (课题批准号:2023-286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