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房屋住宅建筑工程中钢结构设计的现状与优化措施

王志宇 张文强
  
天韵媒体号
2024年40期
1.辽宁创拓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辽宁兴城 125100 2.中建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近年来,钢结构逐渐成为现代房屋住宅建筑工程的主流结构型式,其凭借自重轻、易于施工、造价低廉的显著优势,在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及商业综合体建筑等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然而,钢结构建筑投运使用期间,在内外部因素共同影响下,可能会出现结构失稳的情况,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为此,需重点关注结构稳定性问题,要明确建筑钢结构稳定性设计原则,并运用科学的设计方法,以保证建筑各部分结构构件受力合理,进而打造优质高效工程。

关键词:房屋住宅建筑工程;钢结构设计;钢材选用与性能

引言

随着城市化蓬勃发展,房屋住宅建筑工程界掀起了一股钢结构设计的热潮。这种技术以其轻盈、坚固、塑形等独特优势,纷纷应用于高楼大厦、跨江桥梁、以及广袤空间构筑。近年来,建筑品质和效率诉求不断攀升,钢构设计成为实现目标的不二之选。其不仅确保工程稳健、牢固,更能加速施工进程,减轻结构荷载,提升建筑灵活性与多样性。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钢结构设计必将持续发挥关键作用,引领建筑技术的不断演进与升级。

1钢结构建筑概述

钢结构建筑主要包括钢柱、钢梁、钢桁架等构件,这些构件可以通过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组成建筑物的结构体系。钢结构建筑在我国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工业厂房、高层建筑、大型体育场馆等多个领域。首先,钢结构建筑在工业厂房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工业厂房通常要求空间大、结构简单、施工周期短,而钢结构建筑正好满足这些要求。例如,某汽车制造厂的焊装车间采用了门式钢架结构,这种结构具有跨度大、柱间距大、空间利用率高等优点,非常适合焊装车间的布局需求。此外,钢结构建筑在工业厂房领域的应用还可以减少建筑物的自重,降低基础造价,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其次,钢结构建筑在高层建筑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日益紧张,高层建筑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钢结构建筑具有自重轻、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等优点,可以大大缩短施工周期,降低建筑成本。

2房屋住宅建筑工程钢结构稳定性设计原则

2.1精密性

建筑钢结构设计专业性较强,需开展大量计算工作,包括力学关系、框架平衡关系、连接抗弯承载力及框架结构稳定等计算内容。如果某一环节出现计算错误,都将导致钢结构实际受力状态与稳定性能充满不确定性。目前,一些设计人员过度依赖自身经验,尚未熟练掌握现行设计规范中的各项计算公式,设计方案中缺少科学、全面的计算数据。对此,必须遵循精密性原则,以精密计算作为钢结构设计工作的重要一环。设计期间应严格遵循规范要求开展各项计算工作,要反复验算计算数据的准确性,并在设计方案编制完毕后,对钢结构整体稳定系数加以验算,以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2.2配合性

建筑钢结构通过精密焊接与螺栓紧固等高效连接方式,将众多构配件精准组装,并确保各部件间协调配合,这种完美的契合度直接决定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与牢固性,是构建坚实稳固建筑体系的关键。因此,在工程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必须遵循配合性原则,应重点考虑各处构配件的配合状态,既要分析平面稳定情况,也要分析立体建筑物是否具备稳定基础,要确保各处构配件功能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进而为建筑钢结构的整体刚度与强度提供保障。

2.3剪力调整

根据同类工程案例来看,部分建筑钢结构形式不规则,以降低钢结构稳定系数为代价,过度追求钢结构灵活分隔性能与建筑造型美观性,造成平面结构散乱布置构件、简化垂直构件和斜柱的情况,虽然可以降低设计难度,表现出独特的建筑造型,但也会影响结构剪力调整精度。对此,设计人员必须严格遵循剪力调整原则,重点分析局部与整体结构荷载状况及剪力调整效果的影响,应优先保证剪力调整稳定性和灵活性。

3钢结构设计优化措施

3.1框架优化设计

采取钢框架结构型式的房屋住宅建筑工程,其理想状态下的框架侧向位移量在允许范围内。但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受到楼层数、相对刚度等因素影响,实际框架受力状态和侧向位移量不够理想。采取常规的增加构件截面尺寸措施,可以解决此项问题,但也会造成增加钢材耗用量、占用建筑室内空间的后果。对此,设计人员可以从优化框架结构方面着手,采取增加节点刚度、设置斜撑、翼缘加腋三项设计措施,确保钢框架侧向位移量在设计规范允许范围内。

3.2先进制造工艺对结构性能的提升

运用先进制造工艺对钢结构设计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设计层面,更在于制造和施工过程中的全面应用。通过数控切割、焊接和加工技术,钢结构构件的制造得以精确一致,制造误差得以降低,构件整体质量和可靠性得到提升。这一技术的采用简化了制造流程,增强了结构元件适应设计要求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整体结构的性能水平。在钢结构制造领域,先进制造工艺的广泛应用为构件的制造和施工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为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3绿色材料在钢结构中的应用

绿色材料以其环保、可再生、低能耗的特性,在钢结构设计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们不仅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依赖,降低了能源消耗,还有助于降低建筑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在钢结构中,绿色材料如高强度钢材、再生钢材以及环保型防腐涂料等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材料不仅增加了钢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还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寿命,有效减少了维修和更换的频率。此外,绿色材料的应用还推动了钢结构设计的创新,通过巧妙运用绿色材料,实现了钢结构的轻量化、模块化和预制化,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降低了建筑垃圾的产生。绿色材料的使用也推动了钢结构设计的个性化发展,使得建筑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3.4防腐设计

相比于常规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抗腐蚀性能有待提高。由于钢构件长期暴露在外部空气环境中,受到空气中水分侵蚀及其他腐蚀物质影响,建筑投运使用一段年限后,逐渐会出现结构腐蚀现象。腐蚀类型包括电化学腐蚀以及化学腐蚀,腐蚀程度越严重,钢构件力学性能越差,进而会严重影响主体结构承载性能与稳定系数。对此,必须对钢结构进行防腐保护,应隔离钢构件避免其与外部空气环境直接接触,并阻拦太阳光直接照射到钢构件表面,以此来保证建筑钢结构的稳定状态,也有利于延长建筑实际使用寿命。

3.5防火设计

耐火性差是钢结构天然存在的短板,钢结构耐火极限普遍在450~600℃不等。多数建筑火灾事故在发生10~15min时的火场温度达到400℃,建筑内部分布过多可燃物、易燃物时,还会进一步提高火场温度及温升速度。在建筑火灾持续期间,由于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钢结构承载性能大幅削弱,会陆续出现钢柱变形、钢梁弯曲等情况,严重时还会出现建筑结构失稳及坍塌事故。一般情况下,缺少专项保护措施的建筑钢结构耐火极限仅为15min。因此,应对钢结构进行防火保护,须最大限度延长钢结构耐火极限时间。

结语

钢结构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钢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将不断发展和完善,钢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信息化和数字化,以及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这些发展趋势为钢结构建筑施工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有望推动钢结构建筑施工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从而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丹.建筑钢结构设计中稳定性的设计方法研究[J].新疆有色金属,2024,47(05):109-110.

[2]朱洪伟.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的问题和优化改进措施[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4,23(02):150-152.

[3]阮祥炬.建筑钢结构设计的问题与施工技术分析[J].居舍,2023,(21):27-3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