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导向下古诗词教学中插图的有效运用研究

——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为例

李泳琦
  
天韵媒体号
2024年40期
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港头小学 510897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插图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运用插图来提高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质量,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目前,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我提出了四种插图运用策略,即“以图入诗,激发兴趣”“借图理解,融情入图”“借图想象,提升表达”“诗图结合,自绘插图”。教师们应该在古诗词教学中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采取不同的插图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古诗词教学;插图应用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传承文化和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载体。古人常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言说诗画的内在联系,“诗”与“画”两种艺术形式存在内在的一致性,插图对于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地发挥古诗词插图的作用,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质量。

一、插图对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一)古诗词插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诗词具有语言凝练的特点,学生学习起来会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古诗词插图的直观性能够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图像,这种视觉上的冲击能够让他们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愿意主动去学习和探索。

(二)古诗词插图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1.增强文化自信

古诗词插图能有效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豪。通过插图,学生能深入理解诗意、感悟诗情,从而深刻领略中华民族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统,这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使他们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2.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古诗词的语言精炼而富有韵律,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插图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诗句的含义和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解读古诗词,还学会了如何将视觉信息转化为语言表达,这对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至关重要。

3.提升思维能力

插图的使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插图可以通过图像、色彩等手段将抽象的意境呈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想象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和情感。除此之外,学生在分析插图与古诗词内容的关系时,需要运用观察、比较、联想等思维方法,这有利于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4.提升审美创造能力

插图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作,它的美育功能不容忽视。通过欣赏和解读插图,学生可以培养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这是审美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插图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在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进行绘画、写作等艺术创作活动。

古诗词插图有利于促进跨学科学习

插图的使用可以将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如美术、历史等结合起来,实现跨学科学习。它将视觉艺术与文学完美结合,让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插图展现了历史时期的服饰、建筑和生活习俗,使学生了解诗词背后的历史文化;它也融入了自然科学知识,帮助学生识别自然元素,了解地理特征。

二、插图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存在问题

(一)插图运用的频率比较低

部分教师仅仅将插图视为图案或装饰品,而忽略了插图所蕴含的文化和历史内涵。除此之外,部分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往往更喜欢使用音频和网络图片,而忽略了教材本身就已经存在的古诗词插画,从而影响了古诗词教学的效果。

(二)插图运用方式比较单一

教师有效运用插图的技能欠缺,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插图运用方式比较单一,以“引导学生直接观察插图”的方式为主,没有深入串联诗词与画存在的内在关系,并未在不同环节中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

(三)插图运用范围比较局限

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通常只将插图运用于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文字内容,而忽略了插图所具有的美育和德育方面的价值。

三、古诗词教学中插图的有效运用的策略

(一)以图入诗,激发兴趣

如果教师能有效地运用这些插图进行教学,就能够巧妙地增添教学过程的生动性,从而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从军行》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两首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插图然后提问:“你们看到这幅图时有什么感觉?它让你们想到了什么?”这样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二)借图理解,融情入图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插图是帮助学生们理解古诗内容、感悟古诗情感的直观而有力的工具。以下讲述教师如何利用书中的插图教授《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

1. 观察插图,理解诗句

首先,让学生们仔细观察插图中描绘的场景,并引导他们将插图中的元素与具体的诗句相对应,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在这幅插图中,可以看到一位老者站在篱笆门前,远眺着黄河和华山,这种场景直接对应了诗句“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随后引导学生观察老者那充满愁苦的表情,这正对应的是“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两句诗。

2. 联系背景,体会情感

通过插图,学生们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诗人的感情和历史背景。例如,这位老者的形象可能代表了诗人陆游本人,插图中他站在篱笆门前,面露忧愁之色,这正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句诗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的人民生活在金朝统治下的痛苦以及对南宋朝廷收复失地的渴望。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助插图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三)借图想象,提升表达

通过古诗词的插图,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古诗中传递的意象,进而促进学生运用丰富的语言进行表达。除此之外,借助古诗词的插图可以提升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体验,从而加强其语言表达的力度和准确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将古诗词那优美的凝练的语言与形象联系起来,营造出形象深刻的画面,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古诗词中蕴含的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诗图结合,自绘插图

将古诗词的内涵和情感融入到绘画当中,是一种更为直观、灵动而有趣的方式来学习古诗词。当学生们学完一首古诗词后,学生可以依据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想象为古诗配画。这个“诗配画”的特色作业就会成为一个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绝佳平台。例如,在教学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画出诗人当时听到多年战乱被平息的好消息后的情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绘画插图,能更好地促进他们对古诗词的记忆和理解,能更好地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能更好地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能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心……

总之,运用古诗词的插图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古诗中的插图是教材创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有了诗图结合,学生们便能够更好地体会古人的思想和情感,深刻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之美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们必须充分重视插图的运用,巧妙将其与诗歌内容融合,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古诗词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魏景泗.小语课文中插图的妙用[J].小学语文教学,2002(01):1.

[2]孙鑫.教科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3]柯一冰.课本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J].海峡科学,2008(5):93-9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