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初中生物跨学科融合对核心素养的提升研究

潘佳滢
  
天韵媒体号
2024年40期
辽宁省沈阳市第四十三中学 110036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逐渐注重跨学科融合,旨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通过研究初中生物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探讨其对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及态度责任四个核心素养的提升作用。研究发现,跨学科融合教学不仅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生物;跨学科融合;核心素养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跨学科融合成为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初中生物跨学科融合对核心素养的提升进行研究,旨在为初中生物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初中生物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必要性

当下教育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而跨学科融合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金钥匙。它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巧妙融合,为学生开启了一扇通往广阔知识世界的大门。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不仅能享受到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还能被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与创新精神。然而,初中生物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这一教学模式仍处于摸索阶段,面临着不少挑战。一方面,部分教师对跨学科融合的理解尚显肤浅,缺乏有效的实践方法;另一方面,不同学科教师间的合作也非易事,协调起来往往困难重重。

二、初中生物跨学科融合对核心素养的提升策略

(一)生命观念的培养

当生物学知识与地理学、化学等学科相遇,学生们眼中的生命世界瞬间变得丰富多彩。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为例,老师们不再局限于生物学的讲解,而是巧妙地引入了地理学知识。学生们惊奇地发现,原来不同地域的环境对生物的生长有着如此深远的影响。比如,热带雨林的茂密与沙漠的干旱,背后都藏着地理环境的奥秘。这种跨学科的融合,让学生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了生命现象和规律,生命观念也在这一过程中悄然形成。在初中生物的跨学科教学中,老师们还精心设计了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生命的奥秘。比如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活动,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学生们亲手种植植物、照顾动物,观察它们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感受生命的脆弱与顽强。这种亲身体验,让学生们对生命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学生们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调查生态环境的现状,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仅学到了环保知识,更重要的是树立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科学思维与探究实践能力的提升

1.跨学科融合,科学思维在资源保护中觉醒

当生物学与数学、环境科学等学科交织在一起,学生们学会了以更宽广的视角审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生物资源的保护”这一课题中,老师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说教,而是巧妙地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学生们在统计生物种群数量、分析生物分布规律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数据分析能力,更深刻理解了生物资源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他们开始意识到,观察、记录、分析数据,是科学探索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保护生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有力武器。而在“植物的营养器官”的学习中,物理知识的融入为学生们揭开了植物生长的秘密。他们不再只是机械地背诵根、茎、叶的功能,而是通过物理原理的讲解和模型的构建,直观地看到了植物如何吸收水分和养分、如何进行光合作用。

2.探究实践,让科学思维在食物链中延展

科学思维的培养,如同种子的萌发,需要实践的土壤来滋养。老师们匠心独运,设计了一系列围绕“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领略科学的奥秘。以构建食物链模型为例,学生们不再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的文字描述,而是亲手制作代表不同生物的卡片,通过连接卡片来模拟食物链的形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如何识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如何根据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关系来构建食物链。在后续的食物网探究活动中,学生们更是深入其中,体验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他们通过添加更多的生物卡片和连接线,构建出了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模型。学会了如何识别食物链之间的交叉和联系,如何理解食物网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制约关系。

(三)态度责任与社会责任感的树立

1.跨学科融合,让社会责任感在水循环中流淌

跨学科融合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方面,跨学科融合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社会责任感,是每个学生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素养。在初中生物的跨学科教学中,老师们巧妙地将这一素养的培养融入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这一课题中。通过学习水循环的过程,学生们不仅了解了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流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水资源的宝贵和有限。老师们适时引入环保知识,引导学生们探讨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如污染、过度用水等带来的后果。学生们在交流中逐渐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维护水循环的平衡,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2.实践活动,让社会责任感在光合作用中升华

理论知识如同种子,而实践活动则是那片让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沃土。在“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课题中,老师们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这一生命基本过程的理解。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学生们对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重要性有了直观而深刻的认识。首先老师们巧妙地引导学生们进一步思考:光合作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何紧密联系?如何优化植物生长环境,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氧气和有机物?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使他们主动寻求答案。接着,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校园绿化、植物优化生长环境等实践活动中。他们亲手种植植物,调整光照、水分和温度等条件,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并记录下详细的数据。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自然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他们开始思考如何减少污染、保护资源,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这些思考和实践不仅提升了学生们的科学素养,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社会责任感的种子,促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

结论

初中生物跨学科融合教学对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跨学科融合,可以打破学科壁垒,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视野和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同时,跨学科融合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探究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岳春妹.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学跨学科教学实践[J]. 中学生物教学,2024(18):22-24.

[2]张炜.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生物学跨学科教学实践[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4(28):115.

[3]张玉容. 基于跨学科实践的初中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J]. 中学生物教学,2024(21):21-2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