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协同教研,合力成长:区域推进幼儿园园本研修的实践探索

房菁
  
天韵媒体号
2024年41期
昆山市陆家镇菉溪幼儿园 215300

摘要: 近年来,随着《“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实施,教育部强调要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推动学前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在此背景下,培养“四有好教师”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本研究聚焦区域推进幼儿园园本研修的实践,以培养“四有好教师”为目标,深入分析当前园本研修存在的问题,阐述协同教研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过程,探讨其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方面的成效,从而为区域学前教育质量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协同教研;园本研修;四有好教师;学前教育

一、引言

幼儿园园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部分地区幼儿园园本研修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研修资源分散、研修活动缺乏系统性、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研修效果参差不齐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区域推进幼儿园园本研修的协同教研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旨在整合区域内教育资源,搭建教师交流合作平台,以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为目标,推动幼儿园园本研修工作深入开展,提升区域学前教育整体水平。

二、当前幼儿园园本研修存在的问题

当前幼儿园园本研修存在多方面问题:其一,研修资源不均衡,不同幼儿园在师资、设施和课程资源上差距显著。优质园资源丰富且师资专业,能开展多元研修活动,而薄弱园资源匮乏,教师学习提升机会少,难以契合园本研修需求;其二,研修活动孤立,多数园局限于园内开展,与其他园交流合作匮乏,园际间研修内容重复、方法单一,无法共享互补经验,致使研修效率低,难以突破发展局限;其三,教师参与度不高,研修活动组织与内容缺乏吸引力,未充分顾及教师实际需求和兴趣,教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积极性和主动性受抑,削弱了研修效果;其四,缺乏专业引领,部分园在研修中缺少专业指导支持,教师教学实践问题难以及时有效解决,阻碍了园本研修深入推进和教师专业成长。

三、协同教研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一)区域协同:整合资源,搭建平台

1.成立区域教研联盟

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联合区域内各幼儿园成立教研联盟。制定联盟章程,明确联盟的目标、任务和组织架构,为区域协同教研提供制度保障。教研联盟定期组织召开会议,共同商讨区域园本研修的发展规划、工作重点和活动安排,确保研修工作有序推进。通过这种方式,各幼儿园能够打破地域和规模的限制,实现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从而提升整体的教育质量。此外,联盟还可以通过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各幼儿园积极参与教研活动,确保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2.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搭建区域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各幼儿园的优质课程资源、教学案例、师资培训资料等,实现资源的互通有无。鼓励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上传至平台,供其他教师参考和学习。平台还提供在线研讨、专家讲座、远程培训等功能,拓宽教师的学习渠道,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资源共享机制,教师们可以更便捷地获取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3.开展区域主题教研活动

根据学前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确定区域主题教研活动的主题。例如,“幼儿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幼儿园课程建设与实施”等。组织区域内各幼儿园教师围绕主题开展教学观摩、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等活动,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区域主题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思想碰撞和经验分享,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这种活动不仅有助于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还能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园际协同: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1. 结对帮扶

选取区域内优质幼儿园与薄弱幼儿园结成帮扶对子,签订帮扶协议。优质幼儿园通过选派骨干教师到薄弱幼儿园支教、开展送教下乡活动、组织教师跟岗学习等方式,帮助薄弱幼儿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薄弱幼儿园则定期选派教师到优质幼儿园观摩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改进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

2. 园际教研活动

组织园际教研活动,鼓励各幼儿园之间开展教学交流与合作。例如,联合开展教学开放日活动,各幼儿园教师相互观摩教学活动,交流教学心得;举办园际教学竞赛,激发教师的教学创新热情,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开展园际课题研究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攻克学前教育领域的难题。

3. 教师交流机制

建立教师定期交流机制,促进教师在不同幼儿园之间的流动。可以通过教师互派、挂职锻炼等方式,让教师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中学习和成长。教师交流不仅有助于拓宽教师的视野,还能够促进不同幼儿园之间教育文化的融合,推动区域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园内协同:全员参与,共同进步

1. 构建教研共同体

幼儿园内部以年级组、学科组为单位构建教研共同体。教研共同体成员共同制定教研计划,确定教研主题,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们相互协作、共同探讨,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例如,年级组教师可以共同设计主题活动方案,学科组教师可以针对某一学科领域的教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2. 师徒结对

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开展师徒结对活动。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结成师徒对子,签订师徒协议。骨干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等方面给予年轻教师指导和帮助,年轻教师则虚心学习,积极实践。通过师徒结对,促进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也提升了骨干教师的指导能力和专业素养。

3. 家长参与教研

积极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优势。例如,开展家长教育经验分享会,邀请家长分享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成功经验;组织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研讨,听取家长对幼儿园课程设置的意见和建议;邀请家长志愿者参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家长的参与不仅能够为园本研修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还能够增强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协同教研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在区域推进幼儿园园本研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区域协同、园际协同和园内协同的多层次合作,教师们在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上实现了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也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这种模式有效地解决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促进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未来,继续深化协同教研机制,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进一步推动区域学前教育的发展,为培养更多“四有好教师”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秀丹. 四有好教师,法规来引路[J]. 中外交流,2020(23):54-55.

[2]胡亿军,张虹. 基于"UGK合作"研究范式,区域推进幼儿园品牌课程建设——来自湖州南浔的思考与探索[J]. 教育视界,2023(36):8-12.

[3]史晨晨. 区域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J]. 早期教育,2024(21):48-4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