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针对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目标与内容的偏差、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以及评价体系的局限性,提出构建系统化、科学化的阅读教学策略。通过深入分析影响“教-学-评”一致性的因素,着重从“教”的策略、“学”的策略以及“评”的策略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高中英语教师提供有效的阅读教学指导,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教-学-评”一致性
引言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学目标、方法和评价体系之间的不一致性,导致阅读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探索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阅读教学策略,对于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迫切性和重要性。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普遍问题
1.阅读教学目标与实际教学内容的偏差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教学目标与实际教学内容的偏差问题显著,具体表现为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灌输,如词汇记忆与语法解析,而未能充分重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及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全面培养。这种倾向不仅造成了教学内容与目标之间的不匹配,还限制了学生通过阅读教学实现语言能力综合提升的可能性,因为教师多聚焦于语言形式的剖析,却忽视了对主题意义的挖掘与阐释,致使阅读教学流于浅显,难以触及核心要义。
2.阅读教学方法的单一性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常陷入方法单一之困,即过度依赖“讲解-练习-巩固”的传统模式,缺乏必要的创新与多样性,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与兴趣激发。此模式不仅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限制了他们阅读策略的自主发展与阅读能力的深度提升,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阅读教学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育人价值。
3.阅读评价体系的局限性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局限性显著,其过分偏重于语言知识的检测,诸如词汇掌握与语法运用,而忽略了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品质的综合考量。此评价体系不仅难以全面准确地映射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与综合素养,也未能为阅读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与指导,进而限制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个性化成长,不利于其创新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二)影响“教-学-评”一致性的因素
1.教师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差异
教师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多样性,根植于其教学背景、经验积累及认知差异,对阅读教学成效产生深远影响。这一差异性导致阅读教学中难以确立统一的标准与流程,进而阻碍了“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因此,教师需持续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掌握并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以提升阅读教学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确保教学活动与评价机制紧密相连,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发展。
2.学生阅读能力与兴趣的个体差异
学生阅读能力与兴趣的显著差异,构成了阅读教学的一大挑战。教师难以在统一的教学框架下兼顾所有学生的需求,致使部分学生因难度过高而难以跟进,另一部分学生则因内容缺乏挑战性而感到枯燥乏味,削弱了阅读教学的整体效果。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分层教学与个性化辅导,精准对接每位学生的实际需求,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均衡发展[3]。
3.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的限制
教学资源和环境的局限性,对阅读教学构成了不可忽视的制约。部分学校因缺乏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和先进的教学设施,致使阅读教学难以高效推进。同时,教学环境的不完善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阅读体验与学习成效。面对这一现状,教师需充分发挥创造力,巧妙利用现有资源,着力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的学习氛围,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其阅读能力的稳步提升。
二、构建“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一)“教”的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与内容的一致性
为构建“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明确教学目标与内容的一致性至关重要。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需深入考量学生的实际阅读需求与水平,确保目标与所选阅读材料的内容紧密契合,避免脱节。同时,教师应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与任务,如深度讨论、批判性阅读练习及跨文化对比分析等,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文本,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其综合阅读能力,实现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的无缝对接。
2.优化阅读教学方法与手段
(1)基于文本理解的阅读策略
在构建“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基于文本理解的阅读策略。选择性必修二Unit1阅读课中,笔者设计图表引导学生阅读两篇从不同角度报道同一事件的新闻,熟练掌握预测、扫读以快速捕捉文本大意,略读以筛选关键信息,以及精读以深入剖析文本细节等技巧。
通过这些策略的有效运用,学生不仅能显著提升阅读效率,还能进一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从而培养出更加扎实的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
(2)基于批判性思维的阅读策略
批判性思维是英语阅读教学的核心要素,对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至关重要。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勇于对文本观点及信息提出质疑,并进行深入评价。在此节阅读课中,笔者还通过精心设计开放性问题Why do news reports differ from or even contradict each other? How can we be critical news readers?,组织学生从五个不同角度展开辩论活动,如Journalists write the new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at different stages of an event, or approach information differently.这一过程不仅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极大地拓展了阅读的广度与深度,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与阅读能力。
(3)基于跨文化理解的阅读策略
教师需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通过精心挑选涵盖多元文化的阅读材料,助力学生深入洞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特色与表达习惯。选择性必修一Unit1的阅读课堂中,笔者用一系列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家的绘画特色和影响。What are the subject painting of Claude Monet and Pierre-Auguste Renoir? What are their masterpieces?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Impressionists’ paintings and the works that came before? What influence do the Impressionists’ paintings have? 这一策略不仅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能极大地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进而全面提升其阅读能力。
(二)“学”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习惯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习惯是提升英语阅读能力的基石,教师应精心挑选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既富有趣味性又充满挑战的阅读素材。选择性必修四Unit1 Reading的课文改编自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同名小说After Twenty Years,文章构思巧妙,逻辑严谨,细节描写生动细腻,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教师可以挑选课外读物,整合优质网络资源,提供一个包罗万象、形式多样的阅读素材库,如欧亨利的其他作品 The Gift of the Magi、The Cop and the Anthem、The Last Leaf等。同时耐心指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鼓励其养成定时阅读的良好习惯,为日后的终身阅读奠定坚实基础。通过积极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并提供多样化的阅读资源,教师能够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滋生与阅读习惯的稳固,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其知识体系,从而全面提升其英语阅读综合素养。
2. 设计个性化学习路径
面对学生阅读能力与兴趣的显著差异,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精心设计个性化学习路径,鼓励他们根据个人兴趣与需求自由选择阅读材料,以确保阅读教学的精准性与高效性。通过实施分层教学,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提供恰如其分的指导与支持,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取得进步。
After Twenty Years的开放式结尾为学生留下创作的空间,是读后续写的优秀语言材料。读后续写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不仅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对小说角色的把握,而且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使阅读成为一种主动探索与自我提升的过程。个别辅导进一步强化了教学的针对性,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自主选择权,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还能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使阅读教学更加生动、有效。
3.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着重于阅读策略的系统传授与实战练习,这是提升学生阅读效能的关键所在。通过细致入微的指导,教师应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快速阅读以迅速把握文本大意,寻读以精准定位关键信息,以及推理判断以深入理解文本内涵等技巧。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方式直观呈现,极大地提高记忆与理解的能力。笔者在选择性必修二Unit3 Reading课中,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攻克阅读难关。
教师需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阅读技巧的全面培养,这不仅是提升阅读效率的关键,也是增强理解能力的基石。学生逐步掌握并能在不同阅读目的与文本类型间自如切换策略,从而显著提高阅读的效率与准确性。同时,定期的训练与及时反馈机制不可或缺,它能有效助力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巩固与提升这些技巧,在阅读过程中更加自信从容,为构建“教-学-评”一致性的阅读教学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三)“评”的策略
1. 评价体系的多元化
为确保“教-学-评”的紧密一致性,教师需着手构建一个多元化、全面的评价体系。这一体系不仅涵盖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阅读理解能力的深浅、批判性思维的锐利度,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强弱,实现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全方位考量。笔者结合高中英语核心素养和阅读课的课堂教学,设计学生阅读课的评价量表。
总分:
通过融合课堂表现的即时反馈、作业完成的细致评判,以及测试成绩的客观衡量等多种评价方式与手段,教师能够更为准确、全面地洞察学生的阅读水平与综合素养。更为重要的是,这样一套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公正、全面的自我认知平台,还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驱动他们在英语阅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从而实现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升。
2.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对于提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质效至关重要。教师在进行评估时,不应局限于语言知识的单一维度,而应拓宽视野,将学生的各项能力均纳入评价范畴。教师应多问几个问题,例如:
(1)学生是否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探索欲望,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2)学生有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有没有完成学科任务,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3)学生是否了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全面的评价内容如同一面镜子,为阅读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反馈信息与指导方向,助力教师及时审视并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教学活动始终紧贴学生需求,推动学生阅读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持续攀升。
3.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对于提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与趣味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以测试为主导的评价方式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阅读水平,但其单一性往往难以全面捕捉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因此,教师在实践中应积极探索并采纳更为多元的评价手段。口头报告,作为一种动态的评价方式,能够鼓励学生以口头形式表达阅读感悟,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让教师能更直观地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深度与广度。小组讨论则通过团队协作的形式,促使学生间相互启发,共同探索,既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又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使评价过程充满生机与活力。项目展示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展示平台,让他们能够围绕阅读主题进行深入研究与创作,无论是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编写剧本还是设计海报,都能充分展现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这种评价方式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阅读教学的内涵,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
三、总结
本文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视角,深入探讨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构建。通过分析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教-学-评”一致性的因素,本文提出了从“教”的策略、“学”的策略以及“评”的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优化的建议。这些策略旨在提高阅读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在今后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为阅读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参考文献:
[1]王蔷,李亮.推动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评一体化:意义、理论与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9(05)
[2]崔允漷,夏雪梅.“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J].中小学管理.2013(01)
[3]程晓堂,谢诗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3(01)
[4]葛炳芳.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改进策略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 2012(02)
[5]孙静.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生英语阅读思维品质培养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2)
杨思佳 女 1983年6月生人 江苏省苏州人 本科学历 一级教师 吴江盛泽中学
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
课题信息:苏州市“吴江区国家课程高质量实施”专项课题《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4GZ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