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职空乘专业课程体系的路径探究

于莉
  
天韵媒体号
2025年1期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辽宁省大连市 116100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关于传统文化教育重要论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方向。坚持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融入“四新”建设理念,结合航空公司、机场等对口岗位需求,明确空乘人才培养定位,彰显空乘专业特色。与时俱进,修订空乘专业课程体系,将中华传统文化有效融入专业课程、师资队伍、专业教材、专业课堂以及实训场所建设中,帮助学生体悟传统文化魅力,提高人文素养,为培养高素质空乘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传统文化;空乘专业;课程体系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1]。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2]”。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高职空乘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沃土。

高职空乘专业学生大部分是成年人,但是在此阶段的空乘专业学生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对社会发展的节奏和方向把握不准。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3]。推进传统文化教育融入空乘专业课程体系,能为空乘学生提供正确精神指引,对培养能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传统文化融入空乘课程体系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并站在国家繁荣富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4]。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包括礼仪、道德、艺术等方面,并分析其与空乘专业的关联性和契合点,结合空乘专业的特点进行有机融合。例如,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教育可以提升空乘人员的服务水平和职业素养;道德观念的培养有助于塑造空乘人员的良好形象和职业道德;传统艺术的学习则可以丰富空乘人员的文化底蕴和审美素养。将传统文化融入空乘课程体系具有深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升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思想精华。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空乘人员可以拓宽知识面,提升文化素养,从而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2. 提高服务质量

将传统文化融入空乘课程体系,可以培养空乘人员在服务过程中运用传统文化元素的能力,如礼仪规范、语言表达、服务技巧等。有助于空乘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乘客,还能在服务过程中展现出更加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能够提高空乘服务的整体质量,使服务更具特色。

3. 促进文化交流

航空业具有高度的国际性和跨文化性,空乘人员作为航空公司的代表,需要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空乘人员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在服务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成为文化的传播者,介绍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提升中国航空公司的国际影响力。

4. 增强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凝聚力的精神纽带。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有助于培养空乘人员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体系的路径

在现有高职空乘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专业课程、师资队伍、专业教材、专业课堂、实训场所五个方面将传统文化教育有效融入,设计并构建融入传统文化的课程体系,包括课程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设计以及课程评价机制的完善等方面,以确保教学效果和质量。

1、空乘专业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走访行业协会和各航空公司,召开专家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与高职院校同行座谈等形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融入空乘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调研活动。大胆打破传统的空乘教学模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类型教育基本定位,以全新的“四元”融通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培养复合型、创新型民航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航空公司空中乘务岗位和企事业单位的服务性岗位为目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适应性融入课程体系的研究过程;优化改造空乘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专业素质拓展课程体系,挖掘适应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空乘人才的传统文化课程,逐步融入现行空乘专业课程体系,形成包含传统文化知识和民族精神教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空乘专业课程体系,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5]提供坚实技能和高素质人才支撑。

2、空乘专业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培养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课程体系的实践者和评价者,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题的课程体系建设需要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作为支撑。在师资队伍培养上一方面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引进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在传统文化领域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专家参与教学;另一方面加强本院教师传统文化教学技能培训和进修,鼓励教师争当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派遣教师到企业学习实践,逐步形成以人生八雅“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为主题的传统文化大师工作室和传统文化教学团队。

3、空乘专业传统文化课程教材开发

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空乘专业适用性课程教材在传承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空乘专业教材主要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两大系列,结合现行课程教材的组织布局以及多年的教学经验,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转化的研究逻辑,编制适应空乘专业人才培养的茶艺、花艺、礼仪等一系列传统文化教材,畅通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空乘专业课程教材理论与实践有机衔接的一体化路径。

4、空乘专业传统文化教学项目提炼

课堂教学是提升空乘专业学生认知最直接的渠道,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要灵活多样化。在推进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参与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和案例教学基础上,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育人功能,整合、梳理、挖掘空乘专业可落实、课渗透的传统文化课程资源,打造礼仪、茶艺、插花3门品牌课程,帮助空乘学生体悟传统文化魅力,提高人文素养。①将传统文化中的茶艺、礼仪等内容与民航企业培训内容、教学内容、竞赛项目融合;②将学生职业素质中的礼与美的培养,通过传统文化学习融合到民航乘务员工作过程中;③通过传统文化课程的考核形式、课程评价方法融合到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中。

5、空乘专业传统文化实训场所建设

习总书记强调,“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6],这一理念强调了文化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持续加深与大连机场、北京大兴机场等单位的校企合作过程中,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围绕高素质空乘职业人才培养,打造礼仪、茶艺、插花、舞蹈等传统文化特色实训基地,通过实训场馆环境加强对空乘专业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和熏陶,强化空乘学生的情感认同。同时,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优势,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和育人功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24日

[2]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10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

[4]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2014年3月

[5]中国共产党辽宁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2023.2

[6]任俊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推进文化自强自信》,2023年5月12

[7]韩力争,闵馨文 《接受理论视域下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培育路径探索》,《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02.28

本文系大连现代服务职业教育集团2024年度集团化办学课题,项目名称:“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职空乘专业课程体系的路径研究” (项目编号:6)

作者姓名:于莉,出生年月:197304,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省市):辽宁省丹东市,学历:在职研究生,职称: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航空技能、空乘礼仪、形象塑造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