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指向时代性价值的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的主题架构与实施策略
摘要:不同时代对同一历史事件有不同看法,这使得时代性价值成为历史学科的特性之一。主题式教学可较大程度解决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给历史课堂教学带来的一系列困难。指向时代性价值的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将是一线历史教师进行课改的很好选择。
关键词:时代性价值;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实施策略
高中历史课程修订的基本原则之一为“坚持反映时代要求”。这就要求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也应该“体现时代气息”“反映时代内容”“关注学术研究前沿成果”“联系学生经验和生活”[1]。这也体现了时代性价值是历史学科特性之一。本文从主题式教学的角度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进行价值教育做了初探。
一、关于指向时代性价值的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的理解
(一)时代性价值的含义
价值,指向不同的适用范畴,其意蕴也不同。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往往成为人们从事社会活动时对具体事物或现象进行评判和取舍的标准。时代性,指事物在某个时期内有效、有意义或有作用的特征。时代性价值,指与当时经济制度、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相适应的价值观体系。本文所指的时代性价值,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引用具有时代内涵的最新史学研究成果,融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内容的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历史观。依据历史学科的特质,代入同时代人的看法,考量后来人的看法,以史鉴今,形成当代人的正确价值取向。
(二)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的含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主题”的定义是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在不同领域中,“主题”的概念有着不同的内涵。在历史教育领域里,主题应指涵盖某部分历史教学的核心内容、主要线索或思想内涵。主题式教学,主要指以文本和内容为载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本课题的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是指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从历史时段内容、教材单元内容或教材每一课的内容中确立相应的价值立意,从价值立意中提炼出一个相关主题统领课堂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创设活动情境,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问题,习得知识,提升能力,培养历史思维,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会价值判断、能价值选择、有价值担当的教学活动。
(三)指向时代性价值的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的理解
本文要论述的“指向时代性价值的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指以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念,会价值判断、能价值选择、有价值担当的当代高中生为目标,以时代性价值为参考系,通过分析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通史体例的编排特点,结合课标要求,从历史时段内容、教材单元内容、教材每一课的内容三个维度中确立相应的时代价值立意,并从中提炼相关主题,绕价值立意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
二、指向时代性价值的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的主题架构
(一)主题架构的原则
指向时代性价值的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需要主题反映价值立意,教学内容围绕主题取舍,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指向价值判断能力养成,情感态度感悟指向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这就需要在主题架构时遵循以下原则。
1、知识与价值的同一性
育人是课程教育的目的,课堂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实现这一目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以教师的知识传授为起点,以学生的价值浸润为重要节点[2]。从教学内容看,指向时代性价值的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其价值立意从知识内容中提炼,其主题围绕价值立意确定,讲授知识围绕主题取舍,知识与价值相互融合。从教学目标看,不管是知识还是价值,两者都是历史课堂教学要实现的目标。让学生通过历史课程学习习得知识是历史教学的首要目标,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由此可见,知识与价值具有同一性。
2、思维与价值的同一性
学生从知识习得到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也非直线联系,这还需要学生养成历史思维。养成历史思维,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这是学生提高学习力的必然要求。历史思维能力包括辩证思维能力、扩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历史形象思维能力。学生只有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养成历史思维,才能在掌握大量知识的前提下,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评价、提取、重构,对历史理解逐渐深入,透过现象看到历史的本质,从而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取向。由此,历史思维的培养与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具有同一性。
3、情感与价值的同一性
很多老师都认为一节好的历史课应该有温度,有深度,但很多老师并未对此进行深思。有温度,笔者的理解是历史从来不是冷冰冰的、无情的,历史知识蕴含着情绪与情感。有深度,笔者的理解是历史知识处于浅层的东西,是学生应该掌握的最基础的东西;在知识习得过程中所形成的历史思维是学生应该提高的能力,是较深层次的东西;在习得知识和提高能力的过程中激发的情感,进而形成情绪共鸣后产生的情怀,最终升华为时代性价值是最深层次的东西。因此,在进行指向时代性价值的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的主题架构时应注意情感与价值的同一性。
(二)主题架构的尝试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价值取向,不同的时代又往往会形成与当时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相适应的价值观体系[3]。在遵循知识与价值的同一性、思维与价值的同一性、情感与价值同一性三原则基础上,通过分析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通史体例的编排特点,结合课标要求,以时代性价值为参考系,在一个时代的主流价值取向中提炼主题,即从历史时段内容、教材单元内容、教材每一课的内容三个维度中确立相应的时代价值立意,并从中提炼相关主题,形成三类主题,进行教学。三类主题分别是:
时段主题式教学:每一个历史时段有其主流价值,围绕一个历史时段的价值立意提炼主题。(如:中国古代可提炼主题“多元一体”;中国近代可提炼主题“救亡图存”等)此类主题式教学更适合二轮复习课。
单元主题式教学:依据教材的单元内容,确定价值立意提炼主题。(如:《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可提炼主题“国家统一”;第二单元可提炼主题“民族融合”等)此类主题式教学更适合一轮复习课。
课主题式教学:依据教材每课的内容,确定价值立意提炼主题。(如:《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可提炼主题“文化认同”;第2课可提炼主题“文化自觉”等)此类主题式教学更适合新授课。
具体架构与关系见下图:
三、指向时代性价值的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通过历史课堂对学生进行价值教育,仅依靠提炼价值立意的主题进行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学评一体化是当下提高课堂效率,达成教学目标的一大方法。主题架构是开展指向时代性价值的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的先决条件,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一个贯穿价值立意的教学设计,围绕价值立意所提炼的主题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创设相应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升华时代性价值,最后进行有效评价。这样,就初步形成了以“提炼教学主题、确定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创设主题活动情境、升华教学主题、探索有效评价”为主要环节的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的一般范式。教师可以将此范式用于公开课、课例研究课中,让其在实践中修正完善,最终为高中历史新课改提供借鉴。
具体操作见下图:
指向时代性价值的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以主题为引领,以活动为平台,以学生为活动主体,将历史知识的习得与时代性转化相融合,将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与价值判断能力的养成相结合,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正确价值观形成相切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彰显历史学科的人文素养,培养会价值判断、能价值选择、有价值担当的现代高中生。这样的尝试呼应新课改的召唤,迎合时代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唐琴《融正确的价值判断于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时代性价值指向的高中历史教学建构与实践》. 上海教育 . 2024 (03), 52-54.
[2] 徐峥.历史教学的时代性价值及实践——以统编教材“明朝的对外关系”为例[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2 (07):53-57.
[3] 唐琴.时代性价值: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然取向和实践建构[J].上海教育科研.2021 (2):81-84.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指向时代性价值的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编号:C-b/2021/02/7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