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幼小衔接背景下提升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能力的探索与研究

张晶津
  
天韵媒体号
2025年2期
萧山区北干小学 311208

摘要: 本文聚焦于幼小衔接阶段,深入探讨提升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能力的重要性、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策略。通过对环境适应、学习适应、心理适应和社交适应等多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合作的有效举措,旨在为一年级新生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一、引言

幼小衔接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从幼儿园相对宽松、自由的学习生活环境过渡到小学较为规范、系统且有明确学业要求的教育环境,一年级学生面临着诸多挑战。入学适应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他们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成效、心理健康和社交发展。因此,深入探索如何提升一年级学生的入学适应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能力的重要性

(一)学业发展基础

良好的入学适应能力有助于一年级学生更快地熟悉小学的学习规则、课堂纪律和学习方法。能够迅速适应学习节奏的学生,往往在学业上能取得更好的开端,为后续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学会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以及专注听讲的习惯,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新知识。

(二)心理健康保障

顺利适应小学环境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若在入学初期不能适应,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学、自卑等不良心理。而适应良好的学生则更易建立自信心,保持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对其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社交能力培养

入学适应包含了对新同学、新老师和新社交环境的适应。适应能力强的学生能够主动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这不仅有利于他们在学校中的日常学习与生活,更对其今后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形成有着深远影响。

三、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面临的问题

(一)环境变化带来的不适

1.物理环境差异

幼儿园的教室布置通常色彩鲜艳、充满童趣,活动区域丰富多样;而小学教室相对简洁、规范,以课桌椅和黑板为主。这种环境的突然转变可能使一年级学生感到陌生和压抑。

2.作息时间调整

幼儿园的作息较为灵活,有较长的午睡时间;小学则要求学生早起,且学习时间较长,课间休息时间较短,作息规律的巨大改变让许多一年级新生难以适应,容易出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二)学习要求的提高

3.学习内容难度增加

幼儿园的学习多以游戏、活动为主,注重感官体验和简单认知;小学则开始系统地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知识,学习内容的抽象性和复杂性明显提升,如拼音、识字、加减法运算等对刚入学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

4.学习方式的转变

幼儿园以游戏化教学为主,学生在玩中学;小学更强调课堂听讲、课后作业等较为正式的学习方式,学生需要具备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这对一年级学生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三)心理压力与情绪波动

5.分离焦虑

部分一年级学生在进入小学后,因与父母、家人分离时间较长而产生分离焦虑。他们可能会在学校表现出哭闹、不安等情绪,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6.对新环境的恐惧

面对陌生的校园、老师和同学,一些学生可能会产生恐惧心理,害怕犯错、不敢参与课堂活动或与他人交流,这种心理状态不利于他们的入学适应。

(四)社交关系的重建

7.师生关系的新构建

幼儿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较为亲密、细致,像妈妈般照顾学生的生活起居;小学老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品德教育,师生互动模式发生变化,一年级学生需要重新适应与老师的相处方式。

8.同伴关系的适应

从熟悉的幼儿园小伙伴到新的小学同学,学生需要重新建立友谊。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社交冲突、被孤立等情况,影响学生的社交适应和校园生活质量。

四、提升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能力的策略

(一)学校层面的举措

1.优化入学准备课程

(1)开展环境熟悉课程

在入学初期,安排专门的时间带领一年级学生参观校园,包括教室、图书馆、操场、食堂等场所,详细介绍学校的设施设备及其使用方法,让学生尽快熟悉校园环境,减少陌生感。例如,可以设计 “校园寻宝” 活动,让学生在寻找特定地点或物品的过程中加深对校园的了解。

(2)设置学习适应课程

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变化,设计系统的学习适应课程。如在语文学习方面,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儿歌等形式,帮助学生认识拼音和简单汉字;数学学习则从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入手,如数一数教室里的桌椅数量、认识钟表时间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要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如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通过示范、练习和及时反馈强化这些习惯的养成。

(3)开设心理调适课程

每周安排一定课时的心理调适课程,由专业心理教师授课。课程内容包括情绪识别与管理、应对压力和挫折、建立自信心等方面。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模拟在学校遇到困难时的情景,学习如何调整情绪和解决问题;利用绘画、手工等艺术活动,帮助学生表达内心感受,缓解焦虑情绪。

(4)组织社交技能课程

设计社交技能训练课程,帮助一年级学生学会与老师、同学友好相处。在课程中,教导学生基本的社交礼仪,如问候、分享、倾听等;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如共同完成一幅绘画作品、搭建积木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同伴间的矛盾和冲突,学会理解、包容和原谅他人。

2.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1)打造温馨教室环境

教师可以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对教室进行适当装饰,如张贴色彩鲜艳的图片、摆放学生的手工作品等,营造温馨、富有童趣的学习氛围。同时,合理规划教室的功能区域,设置图书角、植物角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舒适的学习空间。

(2)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小学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尊重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关爱、耐心和鼓励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在生活中,关注学生的需求,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信任,从而建立起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

(3)促进同伴交往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汇演、社团活动等,为一年级学生提供更多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在班级中,开展 “手拉手” 互助活动,让高年级学生与一年级新生结成对子,帮助他们适应学校生活;鼓励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学习小组或兴趣小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交往过程中培养友谊和合作能力。

(二)家庭层面的支持

1.提前做好心理建设

(1)激发入学期待

在入学前,家长可以多与孩子交流关于小学的趣事,如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认识更多的新朋友等,让孩子对小学产生向往之情。可以带孩子参观小学的校园环境,观看小学生的课间活动,使孩子提前感受小学的魅力,从而减轻对新环境的恐惧和焦虑。

(2)培养独立意识

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例如,让孩子学会自己穿衣、洗漱、整理书包等生活技能;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如摆放餐具、收拾玩具等,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2.协助学习习惯养成

(1)创设学习环境

在家中为孩子创设一个安静、整洁、光线充足的学习空间,配备适合孩子身高的桌椅、台灯、书架等学习用品。同时,将学习区域与娱乐区域分开,让孩子在进入学习空间时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制定学习计划

与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明确每天的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例如,规定每天晚上完成作业后进行 20 分钟的阅读或复习当天所学知识,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和学习自觉性。家长要监督孩子按照计划执行,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调整。

(3)亲子阅读与学习互动

每天安排一定时间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分享书中的故事和知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家长可以适当参与,如与孩子一起做数学游戏、讨论语文作业中的问题等,增进亲子关系,同时也有助于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三)社会层面的助力

1.社区资源的整合利用

(1)开展幼小衔接讲座

社区可以邀请教育专家、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举办幼小衔接讲座,向家长和即将入学的儿童普及幼小衔接的知识和注意事项,如学习习惯培养、心理调适方法、入学准备等内容,提高家长对幼小衔接的重视程度和科学育儿水平。

(2)组织亲子活动

社区组织各种亲子活动,如亲子运动会、亲子手工制作、亲子阅读分享会等,为家长和孩子提供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增强亲子关系,同时也让孩子在活动中锻炼社交能力、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更好地适应即将到来的小学学习生活。

2.社会舆论的积极引导

媒体应发挥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宣传科学的幼小衔接理念和方法,避免过度强调知识学习和升学竞争,倡导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通过报道优秀的幼小衔接实践案例、分享家长和教师的经验心得等方式,为社会大众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营造有利于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结论

幼小衔接背景下提升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同合作。学校应通过优化课程设置、营造良好氛围等举措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入学适应支持;家庭要做好心理建设和学习习惯培养等工作,成为孩子入学适应的坚强后盾;社会则需整合资源、积极引导,为一年级学生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只有三方形成合力,才能帮助一年级学生顺利度过入学适应期,为其小学阶段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基础,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使其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

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不断探索和完善提升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能力的策略与方法,关注每一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一个一年级新生都能在充满关爱与支持的环境中开启美好的小学学习之旅。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