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课标下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策略

曾岩松
  
天韵媒体号
2025年6期
德化第五中学

摘要:新课标下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初中美术课堂,为学生学习美术提供一条高效的学习路径,也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减负,促进教师与学习在“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实现“以美育人”的课程目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课前,提升学生的预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课中,创设创新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培养创新思维。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课后,提升美术课后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美术;新课标;赋能;人工智能;湘美版

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成为新时代美术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借用人工智能技术等开展教学。近年来,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影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更加智能化、学习更加现代化,它既为学生学习美术提供一条高效的学习路径,也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减负。人工智能赋能初中美术课堂成为必然选择,作为初中美术教师要积极引入这一新的教学理念,积极寻找人工智能赋能美术课堂教学的突破口,并运用有效策略解决美术课堂教学的问题。

一、人工智能赋能课前

初中美术课堂借用人工智能,让学生眼前一亮,给他们带来全新的美术学习体验。人工智能成为学生课前预习和教师课前“激趣”的重要方法,既提升学生的预习效率,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欲望。

(一)赋能课前预习

初中美术课前如何提升预习的效率呢?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学生预习美术的效率,为学生课前的学习奠定基石。

例如,湘美版2024版新教材七年上册《民间手艺看非遗》这一单元的预习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Kimi或豆包等人工智能技术,了解泉州本地有哪些“非遗”、这些“非遗”又有哪些特点、传承情况如何等信息,特别是对本土“非遗”的了解可以拉近学生与“非遗”的距离,增加亲切感,为课堂“非遗”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赋能课前“激趣”

初中美术课借用人工智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一些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的美术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这时教师可以借用人工智能,赋能课前“激趣”。

例如,湘美版2024版新教材八年上册《笔墨千秋》这一单元的学习时,学生接触中国传统绘画的机会较少,如何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学习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运用AI工具制作动态中国传统绘画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如第一课《笔墨之美》课前时,教师以AI工具制作动态唐代韩滉的中国画《五牛图》,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学习兴趣,感受中国画“用笔状物传情”的特点,初步了解中国画在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的特点。

二、人工智能赋能课中

初中美术课堂借用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创设与AI互动全新的学习模式,以AI解答学生美术学习中的困惑。人工智能作为最前沿的技术,在美术个性化学习、体验式学习上有着先天的优势。初中美术课堂充分发挥出其智能化的优势,把它有机地融入到学生的美术学习活动中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美术综合素养。

例如,湘美版2024版新教材七年上册第三单元《自我塑造与表达》第一课《画自己》课堂教学时,教师设计运用AI画自己的环节,以AI绘画作品和自己绘画对比。这一环节引入人工智能Midjourney 绘画工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描述出发型、脸型、五官等个性化特点,输入所要的自画像风格,Midjourney根据关键词描述自动完成绘画作品,学生再根据自己的特点对人工智能绘画作品进行修改。通过两个绘画作品的对比,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绘画技术,知道传统绘画与人工智能绘画各自的优势,学会艺术作品的多元表达。

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过程,有机地融入到学生美术学习活动之中,为学生创造个性化、现代化的学习模式,以提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人工智能赋能课后

初中美术课堂借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课后阶段,可以激起学生对美术的创作欲望,提升学生课后美术学习的效率。初中美术课后阶段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续,这一阶段体现在美术课后作业上。教师引导学生借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美术课后学习的效率。借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课后寻找美术创作资源,可以为美术创作中的难题提供帮助,也可以直接用AI创作美术作品。

例如,湘美版2024版新教材七年上册《民间手艺看非遗》这一单元课后作业——向世界推荐家乡德化的非遗,包括绘制家乡德化的非遗分布示意图、撰写家乡德化的非遗推荐语、绘制家乡德化的非遗推荐海报、制作家乡德化的非遗专题网页等学习活动。为提升课后作业的效率,教师引导学生借用人工智能技术完成部分课后学习活动。如绘制家乡德化的非遗推荐海报可以借助AI绘画软件文心一格等人工智能工具,选择海报排版布局、风格,输入海报主体的详细描述,再输入海报主体的描述,由人工智能工具完成一幅美术作品。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初中美术课后,有效地提升学生课后学习的效率,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活动提升技术上的支撑,帮助学生克服课后学习美术的困难,减轻学生课后学习的负担。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美术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艺术的工具和手段,创作动态、多维的美术作品。新课标下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初中美术课堂,促进教师与学习在“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实现“以美育人”的课程目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课前,提升学生的预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课中,创设创新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培养创新思维。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课后,提升美术课后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敖国兴.美术与人工智能的”共振”:AI对美术创作的颠覆与创新[J].美术观察, 2023(11):74-75.

[2] 曹丹.人工智能赋能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J].天津教育,2024,(01):129-131.

[3] 臧澄,桑圆圆.AIGC与美术教育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4,(05):90-92.

[4] 杨立旺.人工智能赋能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3,(12):74-76.

[5] 王同聚,罗航,管思梅.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应用[M]. 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23,6.

注:本文系泉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二批)课题《新课标下AI技术助力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研究》(立项编号QG1452-211)的研究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