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复杂地质条件下道路桥梁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摘要:复杂地质条件对道路桥梁基础工程施工提出了严峻挑战,需要针对不同地质特性采取科学的施工技术。本文分析了复杂地质条件下道路桥梁基础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从地基处理、施工设备选择及施工技术优化等方面探讨了具体解决方案,旨在提升工程质量与施工效率,为相关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复杂地质条件;道路桥梁;基础工程施工
道路桥梁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广泛的工程技术和管理挑战。随着工程技术的进步和施工方法的创新,现场施工技术日益成为推动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
一、复杂地质条件下道路桥梁基础施工面临的问题
(一)地质条件多样性与施工风险增大
复杂地质条件下,道路桥梁基础施工需要应对多种地质挑战,包括软弱土层、不均匀沉降、岩溶地貌和断层构造等。这些地质条件的多样性增加了施工技术难度和风险。例如,软弱土层因承载力低,易发生地基过大沉降或结构变形问题,直接影响桥梁的使用性能。在岩溶地貌中,溶洞、裂隙的分布使得桩基施工存在承载力不足或结构失稳的隐患,增加了基础设计的复杂性。断层地带的岩体破碎易引发滑坡或基础移位风险,给施工带来严重安全隐患。以上问题不仅延缓工程进度,还可能对施工人员和设备造成威胁。因此,针对复杂地质条件,应在施工前开展详细的地质勘查,通过综合分析地质特性与风险因素,为施工设计和技术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二)施工技术适应性不足
复杂地质条件对传统施工技术提出了严峻挑战,现有施工技术往往难以满足特殊地质需求。例如,在软弱土层中,传统浅基础施工方式无法提供足够的承载力,导致地基承压能力无法满足桥梁结构设计需求。在岩溶地区,溶洞分布密集且形态不规则,常规的基础开挖技术可能引发溶洞坍塌甚至施工停滞。此外,部分施工设备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较差,如钻机在坚硬岩层中作业时效率低下,甚至因高强度施工造成设备故障或损坏。这种技术适应性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施工质量与进度,尤其在复杂地质条件的深基础施工中表现尤为突出。要解决此类问题,需要结合地质特点优化施工技术,并选择适配的先进设备,以提高施工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三)环境保护与施工协调难度高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道路桥梁基础施工往往伴随着生态环境保护的高要求。在湿地、山区或岩溶地区,施工活动可能破坏周边的植被、引发水土流失或污染水体,影响区域生态平衡。在岩溶地貌中,施工中产生的泥浆和废弃物可能侵入地下水流,造成水体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时,环境保护与施工进度之间的矛盾加剧了工程管理的难度。一方面,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可能延缓工程进度;另一方面,忽视环境保护则可能导致施工后续阶段的生态问题和法律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施工单位需要综合考虑生态与工程需求,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并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环保目标与施工效率的平衡,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二、复杂地质条件下道路桥梁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化策略
(一)软弱地基的加固处理技术
软弱地基加固是复杂地质条件下道路桥梁基础施工的重点,直接影响工程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在软土地区,预压法是常用的地基加固技术,通过在地基上施加附加荷载,压实土体结构,减少后期沉降问题并提高地基密实度。排水固结法则通过布设竖向排水井和表面预压层,加速软土中孔隙水排出,缩短地基固结时间,提高地基强度。对于深层软弱地基,搅拌桩技术是一种高效手段,通过将固化剂与土体混合形成具有较高强度和抗压性能的复合地基体,显著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动态夯实技术在浅层软弱地基处理中表现良好,通过高能量冲击使地基土体快速密实,从而增强地基承载性能。针对不同软弱地基的特性,采用预压法、排水固结法、搅拌桩和动态夯实技术的组合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为道路桥梁基础提供坚实的支撑。
(二)复杂岩溶地貌的桩基础施工技术
在岩溶地貌区域,道路桥梁基础施工面临桩基设计与施工的双重挑战。针对岩溶区域桩基施工,需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查,掌握溶洞分布及其深度特征。在施工过程中,灌注桩技术被广泛应用,通过桩基穿越溶洞区达到承载层。为了防止溶洞坍塌,需在桩孔内填充水泥浆或混凝土进行加固。旋挖钻机的应用可有效提升桩孔成型效率,特别是在溶洞分布密集的区域表现良好。此外,为提高桩基稳定性,可结合桩侧注浆技术,通过注浆加固桩周土体,提高桩基与地基的整体承载能力。复杂岩溶地貌桩基础施工需严格监控施工质量,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与稳定。
(三)断层构造地带的基础施工技术
断层构造地带的施工需针对岩体破碎和不稳定问题采取专门的技术措施。在断层破碎区,可采用扩大基础设计,通过增大基础面积降低地基应力集中问题。抗滑桩技术适用于断层带滑坡风险较高的区域,通过在坡体中设置竖向或斜向桩体,增强边坡的抗滑能力。在施工设备选择上,高扭矩旋挖钻机和液压冲击锤是破碎岩层施工的关键设备,能够在复杂地质中高效成孔。此外,断层地带施工中需加强防排水系统的布设,防止地下水渗流对施工区域的扰动。在施工管理中,应对断层活动进行动态监测,根据实时数据调整施工策略,确保工程安全。
(四)环境敏感区域的施工保护技术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环境敏感区域施工需平衡生态保护与工程需求。在湿地或山区施工中,可采用植被保护技术,通过设置临时围栏避免施工对周边植被的破坏。水土保持措施如护坡绿化和生态袋堆砌,有助于减少水土流失并提升景观效果。在岩溶地区,地下水保护是施工的重点,通过设置导流渠和隔水帷幕,可有效避免施工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泥浆处理技术在桩基施工中也尤为重要,可通过泥浆回收设备减少废浆外排对水体的污染。施工管理中需加强环保监督与监测,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环境问题,实现绿色施工与生态平衡的目标。
结束语:
复杂地质条件对道路桥梁基础工程施工提出了严峻挑战,但通过软弱地基加固、岩溶地貌桩基础优化、断层构造施工技术及环境保护措施的科学应用,可有效提升工程质量与施工效率,为后续道路桥梁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参考文献
[1] 马泽林,尹月华,贾志贺.市政道路桥梁施工中现场施工技术的应用与管理 [J]. 运输经理世界,2024 (5):61-63.
[2] 张翰坤.现场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J]. 散装水泥,2022 (5):126-12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