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学校教育中古典音乐教学的现状及优化措施研究

王小毛
  
天韵媒体号
2025年6期
四川爱乐乐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古典音乐教学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并且古典音乐不仅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审美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表达和创造力。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分析学校教育中古典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随后阐述学校教育中古典音乐教学的优化措施,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学校教育;古典音乐;教学;现状;措施

引用:

在教育现代化进程高歌猛进之际,美育跃升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关切,古典音乐教学承载着不可替代的美育重任。作为人类艺术瑰宝,古典音乐蕴含深厚文化与精神价值,理应为学生心灵注入养分,然而当前其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学方式滞后、内容选取失当、教材适配性差等问题频现,制约美育效能,由此深入剖析现状、探寻优化路径,对提升教育品质意义非凡。

一、学校教育中古典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古典音乐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存在问题

教学方法上,不少教师依旧沿袭传统的单向灌输模式,课堂成了老师的“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与参与的机会。乐理知识的讲解枯燥乏味,只是照本宣科地罗列音符、节拍等概念,全然不顾学生是否能消化理解,使得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学习热情在生硬的说教下逐渐熄灭。教学内容方面同样问题重重,曲目选择常常局限于少数几位大众熟知的作曲家,像莫扎特、贝多芬的几首经典之作反复出现,大量风格各异、同样精彩的作品被埋没。而且,教学侧重于作品的旋律、节奏等表层赏析,很少深挖作品背后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的人生经历以及作品蕴含的时代精神。学生难以触及古典音乐的灵魂,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听觉感受,无法建立起对这门艺术完整且深入的认知体系,长此以往,古典音乐教育沦为浮于表面的形式,背离了其传承高雅艺术、滋养学生心灵的初衷[1]。

(二)古典音乐教材选择不合适

学校现有的古典音乐教材,在适配度上存在显著缺陷,一方面教材同质化现象严重,翻来覆去都是那些被过度“消费”的经典曲目,未能充分展现古典音乐的浩瀚与多元。西方古典音乐往往聚焦于维也纳古典乐派,东方古典音乐更是只选取寥寥几首古筝、二胡名曲,学生接触到的只是古典音乐版图中的小小角落,难以领略其全貌。教材编写形式也缺乏新意,文字表述生硬刻板,乐理知识像是干巴巴的说明书,晦涩难懂,配图少且毫无生趣,无法引发学生翻阅的欲望。更关键的是,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没有将古典音乐巧妙融入现代场景,学生感受不到古典音乐和当下时代的关联,自然难以产生共鸣。同时,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音乐基础的分层不明确,低年级学生觉得深奥,高年级学生又觉得太过浅显,极大地制约了古典音乐教学在校园内的有效开展,难以达成预期的美育目标。

二、学校教育中古典音乐教学的优化措施

(一)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

要想为学校教育中的古典音乐教学注入活力,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势在必行,其中在教学方法上,应打破传统的教师主导、学生被动聆听的模式,积极引入互动式、体验式教学。例如开展音乐工作坊,教师设定主题,让学生分组围绕经典古典曲目进行再创作,融入现代音乐元素,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展示成果,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又让他们深度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多媒体技术更是不可或缺的助力,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学生仿若置身于古典音乐的诞生现场,亲眼目睹作曲家创作的场景,沉浸式感受音乐氛围。丰富教学内容方面,不能仅盯着少数几部传世之作,要拓宽曲目库,挖掘冷门但极具特色的古典作品,按音乐风格、历史时期系统梳理,让学生感知古典音乐的发展脉络[2]。

(二)科学甄选教材,适配教学需求

科学甄选教材是优化学校古典音乐教学的关键环节,其核心在于紧密适配教学需求,教材的选择要秉持多元与包容的原则,既不能厚此薄彼,也不应忽视学生的接受程度。一方面,要搭建起全方位的古典音乐体系,教材内容不仅要囊括西方从巴洛克、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等不同时期的经典之作,还需精心收录东方各国独具韵味的古典曲目,像是印度的拉格音乐、日本的雅乐,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展现全球古典音乐的丰富景观。针对学生的年龄层次和知识储备,教材要有清晰的分层架构[3]。低年级教材需走趣味路线,用色彩斑斓的插画、简短生动的故事搭配简单易学的小曲目,像《动物狂欢节》里的片段,以激发孩子对古典音乐的好奇与喜爱;高年级教材则向专业靠拢,附上完整精准的乐谱、深度专业的赏析文章,引导学生开展学术性探究。此外,教材要紧跟时代步伐,融入数字化资源,扫描二维码就能聆听高清音频、观看演奏视频,以新颖形式贴合现代学生的学习习惯,真正让教材成为开启古典音乐大门的贴心钥匙[4]。

(三)强化师资建设,保障教学质量

强化师资建设犹如为学校古典音乐教学筑牢根基,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学校要为音乐教师铺就专业成长的高速路,定期输送教师参加高规格的古典音乐培训课程与学术研讨会。这些活动应邀请业内顶尖的演奏家、音乐史学家授课,让教师能第一时间接触到最新的演奏技法、前沿的教学理论,例如关于古乐器的复原演奏技法,或是基于脑科学的音乐学习规律研究,使教师知识储备常换常新。校内也需营造浓厚的教学研讨氛围,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活动,鼓励教师相互听课评课。课后组织深度研讨,分享教学中的创新点与难题,集体头脑风暴找对策。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中的古典音乐教学改革刻不容缓且意义深远,其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能为课堂注入灵动活力,唤起学生心底对古典音乐的热爱与探索欲;科学甄选教材,适配不同阶段的教学需求,仿若为学生量身打造一把精准开启古典音乐宝藏的钥匙,让知识获取更为顺畅高效;强化师资建设,则是稳固教学的中流砥柱,有专业且富有激情的教师引领,教学质量方能节节攀升。

参考文献:

[1]唐婷婷.西方声乐学的发展与融合[J].戏剧之家,2024(14):102-105.

[2]汤巍.聆听经典音乐叩动成长旋律——”我与经典音乐的故事”[J].电脑爱好者(普及版)(电子刊),2023:1895-1896.

[3]熊婷.民族音乐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和渗透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2024(6):0227-0229.

[4]王晓静,刘东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大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与改革探索[J].炫动漫,2024(10):0119-0121.

作者简介:王小毛(1981.10- ),男 ,汉族 ,四川成都,副教授 ,研究方向:1、乐团建设、小提琴教学与研究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