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结构化课堂过程评价策略研究

孙林江
  
天韵媒体号
2025年7期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实验小学 江苏苏州 215231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在这一背景下,“教—学—评”一致性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将深入探讨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结构化课堂过程评价策略,以期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小学数学;结构化课堂过程评价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注重知识结构化的教学方法,将数学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和呈现,使学生能够逐步建立起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并能够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此外,结构化教学还强调目标明确、过程引导、多元评价和灵活调整等特点。这些特点为“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基于此我们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评”一致性下小学数学结构化课堂过程评价的具体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评”的一致性

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它不仅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清晰的目标。同时,明确的教学目标还有助于确保评价活动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从而实现对教学效果的准确评估。首先,教师应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明晰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应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其次,教学目标应体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如量感、推理意识、模型思想等。这些核心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关键能力。再次,教学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实施和评价。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学习任务和行为表现,以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路径和最终目标。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制定以下三个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借助已有度量(直接比较、借助度量单位比较)经验去比较图形大小,在比较的过程中激活经验,发展量感。

(2)能在使用面积单位度量比较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过程中,通过剪、平移把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直接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3)能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转化,联想到其他平行四边形,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度量公式。

这些目标既体现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又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促进评价的一致性。

二、设计结构化教学内容,体现知识关联

结构化教学内容是确保“教—学—评”一致性实施的基础,它要求教师深入理解教材,将各个知识点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和学科本质进行有序的组织和整合。这种整合不仅限于单个单元内部,还可以跨越不同的单元,形成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的知识体系。

比如,在教授“多边形面积”时,确实可以通过与长方形面积、面积单位等内容的关联,构建一个结构化的知识体系。首先,教师需要确保学生对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有清晰的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长×宽)是多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其次,在教授多边形面积之前,引入面积单位的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面积单位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具体大小,以及如何进行面积的比较和计算。再次,教师可以开始教授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以长方形面积为基础,逐步推导出其他多边形(如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等)的面积计算公式。最后,通过将多边形面积与长方形面积、面积单位等内容进行关联,教师可以构建一个包括基础概念、推导过程和应用实例三个方面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通过这样的结构化知识体系构建和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多边形面积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实施多元化评价,全面了解学生情况

在结构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以“分数的认识”的教学为例,采用结构化教学方法,结合多元化评价策略,确保教学、学习和评价的一致性。

在教学过程中,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生日蛋糕被切成若干份的图片,将其中一份被分给了一名同学,并适时提问:“分到的这一份蛋糕是蛋糕的几分之几?”这一情境导入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新知讲解时教师先讲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然后通过举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例如,用一个苹果,将其切成四份,并指出其中的一份是四分之一。在动手实践环节,学生被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代表,共同完成以下任务:用图形(如正方形、圆形等)表示分数,进行分数的比较和运算。这一环节旨在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在游戏互动环节,为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分数,教师可以设计“分数接力”游戏。游戏规则是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手持分数卡片,依次传递并说出所持分数的意义,最后传回给老师,正确率最高的小组获胜。

通过上述教学过程的安排,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多元化评价。

(1)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的表现、动手实践的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即时反馈和评价。这种评价旨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小组合作评价。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对各组的合作情况、任务完成情况、以及成员之间的协作能力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游戏表现评价。在游戏互动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如分数卡片的传递速度、对分数意义的准确理解等方面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又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了所学知识。

(4)总结性评价。在课程结束时,教师通过一份包含分数概念、比较和运算等知识点的测试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估。这份测试卷旨在检验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并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结构化课堂过程评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论与展望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结构化课堂过程评价策略,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明确教学目标、设计结构化教学内容、实施多元化评价等措施,教师可以更加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未来,我们期待进一步加强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为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亚中.如何实施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课堂过程的评价[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04):85.

[2]谢燕萍.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5,(01):26-2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