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扬传统文化 探劳动课程“二十四节气”背景下幼儿园中班劳动教育课程探索
摘要: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也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是幼儿德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幼儿发挥自我价值,让幼儿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通过融入二十四节气的传统文化元素,以劳动教育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知、体验,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内涵,促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喜爱,激发中班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德,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劳动课程;劳动教育;劳动习惯
一、引言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农耕文明的产物,充分体现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通过融入二十四节气的传统文化元素,以劳动教育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知、体验,促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喜爱。
二、问题的探索
二十四节气,自立春起始,至大寒终结,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瑰宝,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劳作中洞悉自然规律的智慧结晶。不仅为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更蕴含了深厚的劳动教育价值。将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课程体系,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精心设计多样化的劳动教育活动,能够让孩子们在亲身实践中体验劳动的乐趣,收获成长的喜悦。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们对劳动的尊重与热爱,为他们未来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融节气农耕,展劳动教育
中国农业生产深受二十四节气影响,这些节气作为农历中标记季节更替的24个关键节点,自古便是指导农耕、预测天气变化的智慧结晶。
幼儿园的种植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亲近自然,更蕴含深刻的教育意义。
因此,我们深入挖掘节气的农耕元素,将农业劳动融入其中,旨在让幼儿深入理解节气的精髓,同时在劳动中体验生命成长,感受劳动的喜悦与收获。
伴随着夏季第二个节气——小满的到来,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种植园地,策划了一场生动的劳动体验。
孩子们踏入植物园,面对郁郁葱葱的黄瓜苗,眼中闪烁着惊奇与好奇。“老师,黄瓜苗长叶子啦!”“我在家见过,它长得真快!”“黄瓜苗绿油油的,这么多,好挤啊!”孩子们纷纷提出问题,并自发讨论如何解决拥挤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动手尝试移栽瓜苗,他们井然有序地接力浇水、施肥,将瓜苗小心翼翼地移栽至新坑中。孩子们边拔苗边讨论,探索着大自然的奥秘。
同时,种植园中的辣椒、茄子、豇豆等作物也面临虫害困扰。孩子们积极探讨,尝试各种生态杀虫方法,如自制辣椒水喷洒作物,以绿色安全的方式防治害虫。此外,孩子们还亲手种植豆角,期待在悦宝小菜市中售卖,共同呵护植物园的农作物健康成长。
(二)乐自主探究,创劳动实践
二十四节气还蕴含着丰富的习俗活动,在幼儿园劳动课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习俗,为幼儿打造充满创意的劳动体验。
清明时节,我们举办了“巧手绘风筝,缅怀清明节”主题活动。活动中,我们首先向幼儿讲述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如:踏青、春游、荡秋千、放风筝和蹴鞠等,并重点介绍了风筝习俗的历史背景。
活动中指导孩子们学习风筝的绘制技巧,鼓励他们发挥创意,用剪、贴、粘、画、缝等多种方式,制作属于自己的七彩纸鸢。孩子们将卡通人物、小动物和春天的景色等元素融入风筝设计中,每一件作品都独具特色,寄托着他们对清明节的祝福。在制作过程中,充分了解了清明时节的习俗,增强了文化自信。
夏日小满时节,我们则围绕养蚕的传统习俗,开展了“动手做蚕宝宝,感受节气文化”活动。传说小满是蚕神的生日,人们会在此日祭祀蚕神。为了加深幼儿对蚕的了解,我们引导他们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餐巾纸、竹签、吸管、双面胶和马克笔等材料,动手制作白白胖胖的蚕宝宝。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捧着自己制作的蚕宝宝,仿佛它们真的在绿叶上扭动,一个个作品栩栩如生,孩子们也乐在其中,感受到了节气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趣自然观察,享劳动探索
陶行知先生强调:应充分释放儿童的双眼,让他们学会自主观察、深刻感悟自然。在劳动教育中,敬畏与尊重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基础。我们依托二十四节气,引领幼儿走进自然,通过观察自然、与自然互动,进行体格锻炼,学习劳动知识,并培养劳动审美。
在“秋分”这一秋季的第四个节气,我们精心策划了一场户外劳动活动。
活动开始,我们利用绘本资源:《秋分凤仙美》 《藏在地图里的二十四节气》,利用生动的图片、形象的动画视频等形式,向幼儿详细讲解“秋分”的由来、气候特点及传统习俗。
随后,我们带领孩子们到幼儿园附近的农地,让幼儿身临其境,感受秋收活动;利用远足活动的机会,一同收集落叶。在收集的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将落叶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将迷人的秋色定格在户外的每个角落。
通过这一活动,孩子们不仅加深了对“秋分”节气的理解和兴趣,体验了传统节日的快乐。同时,这也是一次深刻的劳动教育实践,孩子们在劳动中锻炼了动手能力,感受到了劳动带来的快乐。
(四)合生活美学,续文化传承
二十四节气中,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饮食风俗,如:立春品尝春饼、小满食用苦菜、冬至享用饺子等。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餐桌,也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食育,作为教育之基,与德育、体育、美育相辅相成,当它与二十四节气相融合,回归幼儿日常生活,便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食育劳动之旅。
在谷雨时节,我们策划了“谷雨美食探索日”主题活动。
通过绘本,首先让幼儿了解谷雨的由来、风俗及其美好寓意。随后,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和味觉全方位感受了红豆、绿豆、黄豆、黑豆等多种豆类的魅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亲自动手,将这些豆类变身为八宝粥、绿豆汤、红豆汤及豆沙包等美味佳肴。
这一过程中,幼儿深刻体会到了食物的珍贵,学会了珍惜与感恩。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动手制作,真正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幼儿劳动课程之中,融入二十四节气的传统文化元素,以劳动教育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知、体验,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内涵,促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喜爱,激发中班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德,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玲.陈鹤琴幼儿劳动教育思想探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1):130-134.
[2]洪认市.基于儿童视角的二十四节气园本课程的架构与实践].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1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