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情感渗透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冯新新
  
天韵媒体号
2025年5期
新泰市新汶实验学校 山东省新泰市 271200

摘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运用情感渗透策略的实践与意义。通过对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现状的分析,指出情感渗透的重要性与紧迫性。阐述了情感渗透的理论基础,包括心理学、教育学及道德情感发展理论等,为实践提供依据。从营造情感氛围、优化教育内容与方法、构建家校社协同机制三方面提出实践路径,并对实践效果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与展望,助力提升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成效。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情感渗透;实践策略

一、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班主任作为班级的核心教育者,在德育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传统德育模式多侧重于知识灌输与行为规范,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内在需求。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情感渗透在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强调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以情感为纽带促进学生对道德知识的接受与内化,进而外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情感渗透的重要性

(一)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尚处于具体形象阶段,抽象的道德概念较难理解。而情感是他们最直接、最真实的体验,通过情感渗透能让学生在生动的情感氛围中感受道德之美,如培养学生对自然、对他人的关爱之情,使他们在情感驱动下更愿意参与德育活动,增强德育的感染力与实效性。

(二)增强德育教育的亲和力与吸引力

传统德育易使学生产生距离感与抵触情绪。情感渗透将冰冷的道德说教转化为充满温度的情感交流,班主任以真诚的情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个性,能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环境中接受德育,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内化与践行

道德认知只有经过情感催化,才能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与自觉行动。当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体验到积极情感,如因帮助他人获得成就感与自豪感,这种情感会强化他们对道德行为的记忆与认同,促使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践行道德准则,实现知行合一。

三、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情感渗透的实践路径

(一)营造充满情感的教育氛围

1.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 班主任要以真诚、友善、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关心与支持。例如,当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班主任耐心倾听并提供帮助,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与温暖。

-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独特想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情感,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意见,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奠定基础。

2. 创设温馨的班级环境

- 布置富有情感教育意义的教室文化,如张贴励志名言、道德故事图片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熏陶。

- 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如主题班会、节日庆祝活动等,增强班级凝聚力与学生的归属感,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集体荣誉感。

(二)优化德育教育内容与方法

1. 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 小学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班主任要深入挖掘其中的情感元素。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人物的美好品德与情感世界,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情感感染;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道德规范背后的情感内涵。

2. 开展情感化的德育实践活动

- 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如社区环保、关爱孤寡老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付出的快乐与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与同情心。

- 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如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珍惜身边的人与事,学会感恩与回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与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

3. 运用情感沟通与引导方法

- 倾听学生的心声,当学生犯错或有困惑时,班主任不是批评指责,而是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与感受,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与自我教育。例如,当学生在与同学发生矛盾时,班主任先让学生倾诉事情经过与自己的感受,然后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学会正确的处理方式。

- 讲述富有情感的教育故事,以生动形象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传达道德理念。故事可以是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或身边的真实事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受到启发与教育。

(三)构建家校社协同的情感渗透机制

1. 加强家校合作

- 定期与家长沟通交流,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微信等方式,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德育表现,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思想与行为动态,共同商讨德育教育策略。例如,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班主任与家长共同制定改进计划,在家中监督落实,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 组织家长参与学校德育活动,如亲子运动会、家长学校讲座等,增进家长与学生、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情感联系,让家长在参与中更好地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2. 整合社会资源

- 邀请社会人士走进校园,如警察叔叔讲交通安全、志愿者分享公益活动经验等,让学生接触到不同行业的人与事,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 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文化场所,让学生在社会文化的熏陶中培养爱国情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四、结论

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运用情感渗透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优化教育内容与方法以及构建家校社协同机制等实践路径,能够有效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在未来的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应不断探索创新情感渗透的方式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情感需求,让德育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各方应共同努力,为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情感渗透提供支持与保障,推动小学德育教育事业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黄玉文.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德育的策略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22.

[2] 陈宇琼.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2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