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辐射防护现场检测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史祥新 马芳慧 陈怡香
  
天韵媒体号
2025年9期
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 甘肃嘉峪关 732850

摘要:辐射防护现场检测是保障核技术应用安全的重要环节,其检测质量直接影响到辐射防护措施的制定与评估情况。本文从仪器设备性能、工作人员操作及环境状况三方面分析影响检测质量的关键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强化仪器设备管理、完善环境监测体系,以期能为提升辐射防护现场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辐射防护;现场检测;质量控制

随着核技术在医疗、工业、能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辐射防护现场检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工作人员及公众的辐射安全,而复杂的现场环境、仪器性能波动及人为操作差异等因素可能导致检测误差。因此,系统研究辐射防护现场检测的质量控制方法,对规范检测流程、提高数据可信度具有重要意义。

1.影响辐射防护现场检测质量的因素

1.1仪器设备性能

第一,仪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低灵敏度的仪器可能无法检测到微弱的辐射信号,从而导致漏检。而长期使用后,仪器的元器件老化会降低其稳定性,表现为读数漂移和响应时间延长,进而影响检测质量。第二,校准与溯源管理情况。如果日常使用中,未定期校准或校准周期过长,则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差。第三,设备的抗干扰能力。电磁兼容性差的仪器容易受到现场高压设备和无线通信信号的干扰,而温度适应性不足的仪器在极端高低温环境下会出现性能异常。例如,低温导致电池续航骤降。

1.2工作人员能力及其操作的规范性

首先,专业知识和能力情况。若操作人员未系统掌握辐射物理基础,则会影响其对检测结果的理解与判断。同时,若缺乏标准化操作培训,则会导致测量偏差。其次,操作不规范。若工作人员未按标准流程执行检测,则会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并且,如果对数据的记录过于随意,未标注检测时间、位置坐标或环境参数,则会降低数据的可追溯性。再次,主观判断误差。如果工作人员识别异常信号的能力较差,则会导致在高辐射场中未及时调整检测策略,进而影响检测质量。

1.3环境状况

第一,本底辐射。本底辐射是辐射防护现场检测中典型的背景信号,其充满了复杂性。在现场检测中,这些复杂的本底辐射信号会掩盖微弱的异常辐射源,增加检测难度,降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第二,物理环境。物理环境条件对检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温湿度和空间限制上。极端温湿度(如高温死机、高湿度短路)会降低仪器性能,而空间狭小或高空作业(如核电站管道内检测)则会限制设备的部署,只能使用小型便携设备,影响检测全面性。这些因素降低了数据的可靠性。第三,电磁干扰。电磁干扰主要来自工业设备(如变频电机、高压输电线)和通信设施(如5G基站、微波雷达),它们产生的宽频电磁噪声,会干扰检测设备信号的传输和处理,进而导致检测设备误判或漏判,降低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增加误报风险。最后,化学与生物污染。放射性气溶胶会通过吸附于灰尘的方式干扰检测设备对辐射源的探测,降低检测精度。而如硫化氢等腐蚀性气体会加速设备老化,降低检测设备的精准性。

2.辐射防护现场检测质量控制的方法

2.1优化仪器设备性能

第一,应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校准与维护。仪器设备需定期校准,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校准周期应符合国家标准,如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校准。第二,要利用智能运维平台实时监控仪器的电池电量、校准有效期等关键参数。一旦发现异常,立即进行维护,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工作状态。第三,增强仪器的抗干扰能力。在设计和选择仪器时,应优先考虑电磁兼容性,采用电磁屏蔽技术减少外部电磁干扰。例如,使用铅屏蔽盒可以有效降低γ射线的本底干扰。第四,选择适应复杂环境能力强的仪器设备。要选择具有适应高温、低温、高湿度等极端环境条件的高性能仪器设备,以保证在异常环境下仍能准确、可靠地进行检测。

2.2提升工作人员能力

首先,加强专业培训。应从辐射物理的基本概念、剂量率与累积剂量的区别、以及不同射线的特性等方面,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性、持续性的培训,确保其系统掌握辐射物理基础知识。同时,要督促和帮助工作人员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自己对检测结果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其次,规范操作流程。要制定详细的标准操作流程(SOP),并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流程执行检测任务。同时,要督促其规范、完整填写检测时间、位置坐标、环境参数等信息,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追溯。再次,定期组织应急处理培训。例如,要定期开展关于如何快速识别异常信号、如何调整检测策略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在高辐射场中的应对能力。

2.3防控环境干扰

第一,对检测环境进行预评估。实际检测前,要先对现场进行实地勘察,识别如工业设备、通信设施等可能的干扰源,然后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同时,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区域辐射本底的历史数据,了解检测区域的天然本底辐射水平。第二,采用多维度干扰屏蔽技术。物理屏蔽是减少干扰的有效方法。检测中,可以使用铅屏蔽盒减少γ射线的本底干扰。也可以使用数字滤波技术设备剔除高频电磁噪声,提高检测信号的纯净度。第三,实时监测环境参数。要对温湿度、电磁场强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动态持续监测,并通过仪器的自动修正算法进行实时调整。例如,在高温或高湿度环境下,要对相应的参数进行调整,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结语

辐射防护现场检测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核技术应用安全的关键环节。本文从仪器设备性能、工作人员操作及环境状况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影响检测质量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优化仪器设备性能、提升工作人员能力和防控环境干扰。

参考文献:

[1]何远,庞洪超,刘阳,等.移动式人员辐射防护作业装备研制[J].中国辐射卫生,2024,33(02):158-163.

[2]覃于敏,邓光尧,廖炎鹏.试论辐射防护现场检测的质量控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3,4(20):183-184+187.

[3]荣曙,毛应华,李宏,等.38家医疗机构放射诊断场所辐射防护检测结果分析[J].东南国防医药,2023,25(01):99-10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