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源游印迹:农村幼儿园旅学活动实施的样态探索
农村资源丰富,本园地处拥有丰富乡土资源的农村幼儿园,幼儿园周边的资源尤为丰富。基于幼儿的成长需要、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等特质,旅学活动的组织开展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一方面,通过旅学幼儿会将沿途的自然、人文等知识进行融合,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系统认识,让学习行为自然而然地发生;另一方面,旅学中培养幼儿团结合作意识与责任意识。这样的旅学活动让教师设计活动会产生新想法,随着幼儿的兴趣和经验产生新实践,幼儿的愉快体感更强烈。
源游印迹:围绕本地资源开展旅学活动。第一层是意义是行走的意思;第二层是学习留痕,指的是幼儿学习经历的全过程,促进幼儿旅学活动发展。
本文立足本土资源,如田野、河畔、竹林等自然环境中,幼儿亲历实践过程,去发现、探索、创生,积累知识经验、习得技能,发展多方面能力、体验各种情感的完整学习样式。旅学活动的研究内容主要从源游筹备、源游绘制、源游策划、源游分享四个方面开展。根据当地资源的变化,以季节性活动、主题性活动、小组式活动开展旅学,从而形成旅学活动的样态探索,体现当地资源旅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一、源游筹备:旅学资源图,合理呈现
立足本地资源梳理,整合幼儿园、青溪街、太湖源1—3公里直径范围内各类乡土资源,将搜集到的资源按照识别符号标记,绘制出一张资源地图,包括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等,以满足幼儿对不同学科和领域的学习需求,知道可利用地点与相关资源,描述资源图。
(一)建构旅学资源图腾,实现资源的有效运用
1.确定资源图元素,析当地资源构成
乡村自然资源、地理特点、人文资源都有相对显著的特征,本底蕴当地资源是非常丰富的,随着季节时令的变化,小镇景致呈现四季的不通风貌,如云上茶园:春季茶园新芽新景;碧淙荷莲:夏季特有的荷花塘。畈垅稻田:秋季稻田丰收景等;老街古桥:小镇上老街与古桥面貌等等。出了小镇的四季景色,通过谈话、向家长了解更多有关的当地资源。梳理当地资源,如下表:
通过对资源的梳理,择取适用于幼儿开展活动的当地资源,让资源图谱的绘制更有针对性。
2.绘制资源图谱,取用资源可视化
在幼儿了解不同地域资源带来的感受后,尝试以立体造型、平面图、粘贴画、文字、符号等等方式,将资源内容生动展示给幼儿。幼儿能根据资源指引,自主生成、生发活动内容。
(1)截取地图,标注类别
利用现代技术,以幼儿园为中心而拓展开的地图,匹配实际地理位置。幼儿根据搜集到的资源类别采取不同的方式标记。如符号、图片、图形等,用幼儿看得懂的标记区分不同类别的资源。
(2)必要链接,引发学习
对于每一处可以利用的旅学资源,可以根据情况加以简单介绍,资源适合去的时间、季节、容纳人数,以及可能发生的相关学习等。
二、源游绘制:旅学行进图,聚焦活动
影响旅学设计因素主要有时间限制、幼儿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等方面等。实施旅学地域范围我爱幼儿园、青溪街、太湖源,考虑到这些影响因素,得出旅学的基本设计要求。
1.旅学活动地点的集群设计
旅学线路上活动点的集群状况,也会对旅学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幼儿人数过多,环境密集,教师在管理会处在一定难度;相反,如果幼儿活动点过于分散,相互距离太远,旅学容易变成走马观花式。因此,根据旅学时间长短与内容,可以在单一的旅学线路上,开发多条旅学线。
案例1:小镇公园
小镇公园位于小镇的中心位置,周边有商铺、园内有古桥、公园链接绿道等,可以说周边资源丰富。因此在小镇公园资源主线上,我们可以分支两个路线。人员可以分组,主线上围绕大部分的实践资源,分支上资源能补充公园资源。
2.研学地点的典型设计
从赏、味、探三线内容来看,当地资源典型地点有很多。聚焦典型地点,能够深入探究。
案例2:行走田野
根据田野所在的地理位置,教师、家长力量发挥,调查幼儿园周边基础田野位置。然后根据出发到终点,幼儿能走且安全行走的,并具有教育意义的路段地点,于是教师与幼儿一起设计了去往田野以及田野行走《路线图》。
根据孩子们的商议,以及对路程的思考,沿途设置点意义出发,最终孩子们觉得走一个圆形路程会比较有趣,统一从幼儿园正大门出发。
开展旅学活动前,对资源的删选、活动预设的内容、目标、行径脉络、物质准备等方面进行统筹思考和梳理,有助于出游计划进而开展活动。
三、源游策划:旅学日志本,助推成长
旅学观察日志本的设计,明确旅学主题、清晰旅学的任务,记录旅学的所得等等,尽最大努力的让幼儿旅游所学,学有所获。根据旅学思维开展过程,将旅学成长日志结构归纳为前、中、后三个板块。
(一)旅前部分的设计,统筹活动准备
旅前主要是做一些幼儿有关活动的准备工作,主要是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意愿。大致可以从心理、物质、知识等三方面做一些准备。
1.心理准备,做好先前调查
在旅学开展前,引发旅学的任务,带领幼儿了解旅学活动的安排。如雷笋知多少活动,在调查中发现幼儿对笋的认识零散有限,对家中笋的基本情况所知也不多。见下表:
案例3:雷笋知多少?
通过谈话,可以看出幼儿对于笋话题的兴趣度,他们非常向往亲自去挖笋,基于这一情况,开展旅学活动前可以把设立的目标、任务安排、旅学时间的长度等等都可以在旅前记录。
2.物质的准备,罗列活动清单
本部分内容主要罗列出旅学中需要的物资,幼儿根据旅学的任务,自主的记录需要随身携带的物品。幼儿以图画的形式列出物品清单,设置可勾选位置,方便幼儿记忆。
3.知识的准备,体现核心经验
这部分的设计意图是为了让旅学的价值体现。在旅学的行前部分设计了一些与主题相关问题,供幼儿前思考与计划,在旅学的过程中更有针对性的体验。
案例4:笋怎么挖出来
在出发挖笋前,孩子们需要了解挖笋的方法。笋是怎么挖出来的呢?幼儿通过和长辈一起去挖笋或是以采访的方式,了解挖笋的方法。并以小组为单位形成挖笋小组,并制定自己组的挖笋计划,进行挖笋的分工。
总体而言,在进行旅前部分设计时,一方面所选内容是需要解决核心关切,同时要注意适当留白、留出想象空间。其次,旅学准备应该“趣”。在准备的过程中引发幼儿的参与活动积极性。
(二)旅中部分的设计,聚焦幼儿发现
旅学活动开展中,会随着幼儿的新经验、新问题的发现,各种情况都可能发生,需要教师和幼儿通过反思整理游戏思路,通过反思发现儿童的创造。幼儿语言、动作、表情、行为等或通过儿童绘画表征来记录当下发生的事件。可以有不同的类型,如写生、九宫图等。具体示例如下:
1.写生实景
写生是幼儿到达旅学现场,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及时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如孩子们来到青云桥,“青云桥长什么样呢?”孩子们选择了不同的角度观察青云桥的结构,他们在日记上绘画下青云桥。
2.九宫格记录
在旅学过程中,借助九宫图来设计任务和记录任务。如幼儿挖笋小妙招。怎么才能把笋从地里挖出来呢?“先看周围的土,看到根部再去挖;用撬土的方法;挖不董、轮流挖;轻轻挖-----”幼儿就用九宫格的方式,记录挖笋的现场。一个人与团队是如何把笋从地里挖出来。
(三)旅后部分的设计,记录活动经验
旅后的部分主要抓住的核心点就是为“总结本次旅学、拓展旅学成果”而服务,根据自己的绘画表征,将旅学中的感受,大胆地描述出来。如云云走入田野时候,她看到了田野上的有小道,小道两旁的稻谷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她就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了感受。
在幼儿的游戏故事里,记录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经验的积累,从而分析、了解幼儿的喜好和能力。每一个幼儿都有对自己参与活动的体验,这些游戏故事的积累,可以与伙伴分享、与家长分享。
四、源游分享:旅学成果展,体悟成就
幼儿旅学回来后,评价和反思也是旅学的一部分,而且尤其关键。“旅学活动结束后,幼儿回到班里开展了相应的跟进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尤其注重的是个性化成果的多元呈现方式。
1.活动展示墙,场景再现
在旅学活动实践中,幼儿把把所思、所想、所为以前书写方式加以记录,配上活动的图文信息资料,平面展示在班级廊道上。如,中班开展《青云桥》项目活动,活动包括参观青云桥、各种各样的桥、桥的秘密、我们来造桥四个板块。通过通过幼儿前书写记录、活动照片实录等方式,呈现活动过程,实现活动分享。
2.游戏图画,画里有话
游戏图画指幼儿旅学过程的学习痕迹以“画”表达,最终形成可视化的旅学成果展台。
(1)作品画,直观作品展示
作品“画”指幼儿的感受用绘画、手工、制作的表达方式,孩子们在旅学中的所见、所闻用自己的方式还原呈现。有对实景物的还原等。
案例5:行走田野画
行走田野活动时,在美丽的景色中,教师和幼儿一同来共享经营学习全过程。在亲历环境中,孩子们找田野上多种植物、泥土、小石块都有可能成为孩子们收入囊中的宝贝。路途中发现的一朵花、一片叶、一棵竹子、石头、蔬菜等等都是他们认为最有意思的物品,把一路看到的美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画下来。
案例6:家乡的亭子
在幼儿对家乡的亭子深入交流过后,幼儿对亭子的整体有了更深的印象。在美工区,幼儿用木片、超轻粘土、泡沫板、小木棒、卡纸等等各种材料,制作心目中的的家乡亭子。
幼儿通过绘画、制作,将在旅学中的所见、所闻用自己的方式真实性地记录下来,还原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经验的积累,从而分析、了解幼儿的喜好和能力。
(2)记录画,间接的活动展示
绘图做标记也是幼儿一种记录方式。对自己行走的每一条路线的标记。在自己认为活动的地方做上标记,如搭帐篷、小洞、菜地、稻田、野果区等等,这样能直观的像同伴介绍自己的所见所得。
3.故事述说,习得语言新经验
在旅学的开始到结束,幼儿经历了各种的经历,在老师的带领下,幼儿记录了很多的旅行小趣事。在班级里,鼓励幼儿一起来说一说。在家长的帮助下,幼儿树立了旅行游记,旅行游记不仅邀请爸爸妈妈欣赏,还邀请弟弟妹妹观看,活动的意义就在于,不是一次活动的结束,而是另一个新的活动的开启。
乡土材料就是“活”的教育材料。随着课程资源的不段断丰富,旅学活动的创新迭代和活动突破势在必行,让幼儿亲近自然、走进生活、融进社会,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创造的精神以及建立社会性和谐的关系。旅学活动的样态探究也转变教师的儿童观、课程观,让教师“心中有孩子、眼中有教育”,在实践活动中与幼儿同学习、共成长。随着教师课程意识、课程执行能力的提升,我们逐步增加“旅学活动”,让开放、推动儿童的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