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初中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对古诗词理解与表达能力提升的实践探索

赵红鹤
  
天韵媒体号
2025年12期
河南省浚县卫溪中学 456250

摘要:朗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方式,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初中语文课堂为背景,探讨朗读教学如何有效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表达能力。通过理论分析与教学实践,总结出朗读教学在激发学生兴趣、深化诗词内涵理解和促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提出针对性的实施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古诗词;理解能力;表达能力

引言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初中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因对古典语言和文化背景的陌生而出现理解困难和表达欠佳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手段之一,朗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还能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诗词意境和情感,从而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如何有效运用朗读教学这一方法以实现古诗词学习的多维提升,成为初中语文教师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践案例,系统探讨朗读教学在提升学生古诗词理解与表达能力方面的作用与策略。

一、朗读教学对古诗词学习的重要作用

1.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朗读教学以其音律美和节奏感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通过声音传递,朗读将文字转化为具有听觉冲击力的语言形式,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古诗词的艺术魅力。例如,《静夜思》的轻柔朗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李白浓烈的思乡情感,而《行路难》的慷慨激昂则通过朗读展现了诗人的豪放气质。这种声音与情感的结合不仅让学生更易投入学习,还能激发他们主动探究诗词内涵的兴趣。

1.2 降低文本理解难度

朗读能够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听觉语言,使诗词的意义更易被学生接受。诗词中的语言虽精练,但往往具有一定的晦涩性,而朗读过程中语音、节奏和语调的变化可以直观地传递其语义信息。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天街小雨润如酥”通过轻缓的朗读能够展现春雨的柔和与细腻,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到诗中描述的意境。同时,朗读的逐字逐句推进也能让学生对词句的理解更为细致,从而在整体上降低学习难度。

1.3 促进记忆与积累

朗读教学通过反复的语音刺激强化学生对诗词的记忆,使其成为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机械记忆和情感记忆的结合让学生不仅记住诗句,还能内化诗词情感。例如,在《春望》的朗读中,学生通过反复咏诵“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逐渐将杜甫的忧国情怀转化为深刻的情感体验。同时,朗读过程中诗词特有的语言美也潜移默化地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储备,为其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二、朗读教学在古诗词表达能力提升中的实践应用

2.1 提高语言表达的流畅性与准确性

朗读教学通过示范和模仿,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的规范表达。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标准发音和正确语调为学生提供了语言示范,而学生的反复练习则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例如,在朗读《登高》时,通过反复练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语调起伏,学生能够体会和模仿杜甫笔下萧瑟秋景的语感。此外,通过情境朗读,学生可以将诗词的语言表达与具体情境结合,在表达时更加流畅自然。

2.2 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朗读教学强调对诗词情感的细腻体会与准确表达。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如思乡、愁苦、喜悦等,都能通过朗读中的语气、语调表现出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背景资料理解诗人的情感取向,从而在朗读中传递诗词情感。例如,在朗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通过低沉的语调展现杜甫的忧愤和悲悯情怀,可以培养学生情感表达的敏感度与精确性,进而提升其语言表达的层次感。

2.3 激发创意表达

朗读教学在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创意表达的空间。通过改编、仿写和表演式朗读等活动,学生可以将古诗词内容进行现代化或个性化的表达。例如,在学习《江雪》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用现代语言描绘“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场景,既加深了对诗中画意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结合朗读与表演,学生通过多感官体验更加生动地展现了古诗词的意境。

三、朗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3.1 精心设计朗读教学环节

朗读教学需要结合诗词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环节。在文本选择上,应挑选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诗词作品,如语言流畅、情感鲜明的作品更易于朗读教学实施。同时,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朗读活动,如配乐朗读、角色朗读和分组朗读等,这些形式不仅增强了课堂趣味性,也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参与。

3.2 注重朗读教学与多媒体手段的结合

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为朗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背景音乐或影像资料,营造与诗词内容相符的课堂氛围。例如,在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时,配以西湖美景的视频素材,可以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到诗中描述的晴雨交替景象。此外,通过语音识别软件,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发音问题,并及时调整,提高朗读质量。

3.3 强化教师指导与反馈

教师在朗读教学中的指导和反馈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通过示范朗读,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声音和情感表达的参照,同时通过个性化的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针对学生朗读《过零丁洋》时语调平淡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其通过加重语气的方式表现诗人的悲愤情怀,从而提升其对诗词的情感把握能力。

总结

朗读教学是初中语文课堂中提升学生古诗词理解与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理解、促进表达,朗读教学在古诗词学习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未来教学中,应进一步探索多样化的朗读形式,结合现代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最终实现其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祝敬会. 谈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J]. 考试周刊, 2023, (34): 72-75.

[2]袁瑞芳.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读什么 [J]. 语文教学之友, 2020, 39 (09): 47-48.

[3]程六洲. 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语言艺术探析 [J]. 基础教育论坛, 2019, (16): 33-3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