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李发明
  
天韵媒体号
2025年12期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第三中学 653400

摘要:本文围绕此展开实践探索,阐述自主管理能力培养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班级管理效率。分析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学生参与度低、管理模式单一、缺乏有效引导等问题。提出从转变管理理念,构建自主管理体系,加强引导与激励等方面入手,如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建立民主管理制度、开展主题班会引导等,旨在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营造良好班级氛围,推动初中班级管理的优化与创新。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实践探索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班级管理中,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自主管理能力不仅关乎学生当下的学习和生活,更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具备自主管理能力的学生,能够更好地规划学习、安排生活,培养自律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在班级管理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有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然而,目前初中班级管理在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亟待通过实践探索找到有效的解决路径,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交等多方面得到锻炼。在学习上,学生学会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当学生自主规划每天的作业完成时间和复习预习时间时,他们能更好地掌握学习节奏,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在生活中,自主管理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安排作息、整理个人物品等,培养自律意识。在社交方面,参与班级自主管理,学生需要与同学合作交流,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更加自信和从容,从而促进学生在知识、品德、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提升班级管理效率

传统的班级管理主要依靠教师,教师任务繁重,且管理效果有限。当学生具备自主管理能力后,班级管理的任务可以合理分配给学生。比如,设立班级管理小组,负责班级卫生、纪律等方面的管理。学生们对班级情况更为熟悉,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而且,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高,会更加认真负责地完成任务,这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率。同时,学生在自主管理过程中,能够增强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加自觉地遵守班级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班级秩序。

(三)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

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更需要具备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能够让学生提前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节奏。例如,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人们需要自主安排工作任务、管理时间、应对各种挑战。具备自主管理能力的学生,在面对这些情况时,能够迅速调整自己的状态,积极应对,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这种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他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参与度低

在许多初中班级中,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参与度较低。一方面,教师习惯于主导班级管理的一切事务,从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到日常事务的安排,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决策。这使得学生缺乏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为班级管理与自己无关。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自身缺乏参与意识,习惯于听从教师的安排,对班级事务缺乏兴趣和热情。例如,在班级活动的策划中,教师往往独自决定活动内容和形式,学生只是被动参与,无法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才能,这严重影响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二)管理模式单一

当前初中班级管理模式较为单一,主要以教师的指令性管理为主。教师制定规则,学生遵守规则,缺乏灵活性和民主性。这种管理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班级纪律管理方面,教师往往采用统一的惩罚措施,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一视同仁,没有考虑到学生犯错的原因和个体差异。这种单一的管理模式不仅难以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还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三)缺乏有效引导

在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过程中,教师缺乏有效的引导。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不知道如何引导学生。例如,在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时,教师没有给予明确的指导和培训,学生在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也没有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这使得学生在自主管理过程中感到迷茫和无助,无法有效地开展工作,从而影响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

三、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策略

(一)转变管理理念

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到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改变传统的权威式管理方式,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例如,在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制定符合班级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规章制度的认同感和遵守的自觉性,还能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

(二)构建自主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班级自主管理体系,明确学生的管理职责和权限。可以设立多个班级管理岗位,如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卫生委员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同时,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说明书,让学生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此外,建立班级管理小组,定期召开小组会议,讨论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学会合作、学会沟通,提高自主管理能力。

(三)加强引导与激励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自主管理的引导和培训。在学生开始参与班级管理时,教师要给予详细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管理方法和技巧。例如,在组织班级活动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策划活动、如何组织人员、如何协调各方关系等。同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和反馈,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进步,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此外,建立激励机制,对在班级自主管理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如颁发荣誉证书、给予物质奖励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学生分享自主管理的经验和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

四、总结

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班级管理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当前在培养过程中存在学生参与度低、管理模式单一、缺乏有效引导等问题,但通过转变管理理念,构建自主管理体系,加强引导与激励等实践策略的实施,可以逐步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娴君.初中班级自主管理中学生角色定位与任务分配研究[J].名师在线,2023,(35):94-96.

[2]徐媛.班级管理,育人为本——浅谈高中班级管理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J].智力,2022,(05):178-180.

[3]王玉春.实施班级量化考核,培养中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J].科学中国人,2016,(26):119.

[4]袁莉娜.初中良好班风学风形成对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影响分析[J].新课程(中),2015,(11):24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