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备-教-学-评一致性”实践与探索

李娜
  
天韵媒体号
2025年12期
包头市第第二十九中学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承担着传授道德和法律知识的任务,更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法治观念、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价值取向的重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融入社会起着基础性的引领作用。“备-教-学-评”教学一致性要求教师在备课、教学、学生学习以及教学评价的各个环节紧密围绕核心素养展开,确保各个环节目标一致、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一致性对于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具有关键意义。实际教学中,“备-教-学-评”教学一致性的落实还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深入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教-学-评”教学一致性的重要性、原则以及实践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备-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实践。

1、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承担着传授道德和法律知识的任务,更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法治观念、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价值取向的重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融入社会起着基础性的引领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的焦点。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备-教-学-评”教学一致性的教学理念应运而生。“备-教-学-评”教学一致性要求教师在备课、教学、学生学习以及教学评价的各个环节紧密围绕核心素养展开,确保各个环节目标一致、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一致性对于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具有关键意义。它能避免教学过程中目标的偏离和教学环节的脱节,使教学活动更加科学、有序、高效。从学生发展角度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养和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在道德、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备-教-学-评”教学一致性的落实还面临诸多挑战。例如,部分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备课环节难以将核心素养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教学目标不匹配,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评价环节,评价方式单一,往往以考试成绩为主,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因此,深入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教-学-评”教学一致性的重要性、原则以及实践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核心素养视域下“备-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性

社会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备-教-学-评”教学一致性意义重大。第一,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它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筑牢根基。在政治认同方面,教师备课依据核心素养细化目标,如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时收集案例展现优势,教学引导学生讨论,评价促使学生阐述认同,增强自豪感与责任感;道德修养培养上,教师备课贴近生活设内容,教学以活动促体会,评价重实际行为,提升学生道德判断与选择能力;法治观念培育同样如此,备课明目标,教学用案例分析,学习靠竞赛、模拟法庭加深理解,评价督促强化观念。第二,提升教学质量,传统教学各环节脱节,备课缺乏对学生需求考量,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学生主体,学习被动、缺乏目标方法,评价依赖考试、反馈不足。而“备-教-学-评”教学一致性能化解难题,备课依据标准与学情定目标、选内容方法,教学围绕目标多元教学,学生主动学习,评价结合目标多元评价,反馈助力教师改进,提升质量,某地区调查显示改革学校学生成绩、兴趣、参与度均显著提升。第三,顺应教育改革趋势,时代发展促使教育改革聚焦核心素养培养,与传统知识传授大不同,“备-教-学-评”教学一致性应运而生,它助力教师落实课程标准,贯穿核心素养于各环节,打破教学壁垒、优化整合,也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评价改革提供支撑,适应改革要求,推动教学质量攀升。

3、核心素养视域下“备-教-学-评”一致性的原则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备-教-学-评”教学一致性遵循三大原则。其一为目标导向原则,它是保障教学连贯性的关键,教学目标如同指南针引领全程。其二是学生中心原则,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地位突出。教师备课要了解学生知识、生活、兴趣、能力差异,选贴近生活内容与合适方法。其三是动态调整原则,鉴于教学动态性,教师要依据学生学习情况与教学反馈灵活应变。教学中通过课堂提问等收集信息,发现学生理解困难。

4、核心素养视域下“备-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探究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备-教-学-评”教学一致性在各教学环节有着深入的实践探究。备课环节作为起始关键,教师需精准定位,既要深入钻研课程标准与教材,明晰教学重难点,又要洞察学生学情,据此选定适宜内容与方法。教学环节是核心,多样教学法激发思维,案例教学借典型案例助学生理解知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学习环节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强化体验,自主学习要求教师指引学生制定计划、明确目标,自主解决问题。评价环节举足轻重,构建多元全面体系,内容涵盖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方式综合课堂、作业、考试、实践活动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包含师生、家长,且应该及时反馈结果,以书面、口头等多样反馈肯定优点、点明问题并给建议,助学生明确方向、改进提升,全方位促进学生成长与教学优化。

通过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备-教-学-评”教学一致性的实践探索,成效斐然。学生核心素养全方位提升,政治认同稳固、道德修养进阶、法治观念深化、健全人格塑造、责任意识强化;教学质量显著跃升,课堂高效,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迸发,成绩斐然,且契合教育改革大势,为改革落地贡献经验。然而,实践中不乏问题,部分教师对核心素养领悟欠火候,教学目标与活动设计难精准对标;教学资源整合利用不佳,挖掘地方特色、运用信息技术均有短板;评价体系多元,但其科学性、客观性待打磨,难精准映照学生素养发展。展望未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将紧扣核心素养深耕细作,“备-教-学-评”教学一致性会深度践行。一方面可以强化教师培训,助力教师吃透核心素养,精进教学技艺,完美融入教学全程;拓展资源挖掘渠道,强化整合管理与共享,让教学素材充沛、取用高效。另一方面,评价体系完善成关键发力点,创新引入表现性、成长记录袋等评价手段,动态、全面、客观评定学习全程,深度剖析结果,为教学优化、学生个性化成长精准导航。另外,也可以借信息技术发展的东风,线上教学资源与平台将大显身手,积极试水线上线下融合模式,丰富教学样态,便捷学习路径,迎合学生多元需求;激励教师大胆创新,探索项目式、主题式学习等策略,激发学习热忱与创新思维,全方位锻造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黄山, 刘丽丽. 教—学—评一致性:课堂研究与教学的新动向:第十二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综述[J]. 教育发展研究, 2014(22):82-84.

[2] 周湘林,杜梦琦. 一致性建构的科教融合模式研究[J]. 中国高校科技, 2018(10):47-51.

[3] 雷浩.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探讨[J]. 课程·教材·教法, 2023, 43(10):42-49.

[4]吴晗清, 高香迪.“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偏差与实践困境及其超越[J].教育科学研究,2022(2):54-58.

[5] 张娜. “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四个维度[J]. 中小学班主任, 2024(20):70-7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