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文化濡化视角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儿童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路径探析
——以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下册《开国大典》为例
摘要:本文从文化濡化的视角出发,以小学语文课文《开国大典》为例,探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儿童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路径。通过深入分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与价值,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儿童的认知规律,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旨在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培养儿童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儿童语文核心素养;文化濡化;教学策略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主流和引领,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和精神内涵。在新时代背景下,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文化濡化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和教育的方式,为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作为一篇重要的历史题材课文,为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提供了良好载体[1]。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价值及教学意义
(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其核心在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从哲学层面看,它为个体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引,帮助人们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中保持清醒的认知和坚定的信念。在社会学角度,它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增强了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从教育学视角而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通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开国大典》中蕴含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元素
(一)爱国主义情怀
《开国大典》一文生动描绘了新中国成立时的盛大场景,展现了人民群众对新中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洋溢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这种爱国主义情怀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
(二)艰苦奋斗精神
文中通过对革命先辈们为新中国成立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的描述,体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一精神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三)团结协作意识
开国大典的成功举行离不开各界人士的团结协作,这种团结协作意识在文中也有所体现。团结协作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对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三、文化濡化视角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儿童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路径探析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情境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理解。通过多媒体播放开国大典的历史影像,创设与《开国大典》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盛况,感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开国大典的场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文本解读,深入理解
文本解读理论强调,对文本的深入分析和理解是获取知识、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对《开国大典》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深入解读,挖掘其中蕴含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元素,帮助他们理解其内涵和价值。
(三)互动探究,发展思维
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例如,“为什么说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新生?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精神?”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此外,还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实践活动,拓展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应用是深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的重要环节,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书籍,观看革命题材影视作品,或者组织参观革命纪念馆等活动,组织儿童开展与《开国大典》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演讲、写作、角色扮演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2]。
(五)多元评价,激励成长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多种智能,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而不仅仅是学业成绩。在《开国大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观察、学习档案、作品展示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参与度和进步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对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及时反馈和激励,促进他们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熏陶下不断成长。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以《开国大典》为例,通过文化濡化的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儿童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好地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22.
[2]沈晓敏.统编教材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学说略[J].小学教学设计,2023(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