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核心素养的读思达教学法在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中运用的课堂模式实践探索

卢晓聪
  
天韵媒体号
2025年16期
福建省晋江市陈埭民族中学 福建省晋江市 362211

摘要:为适应新课改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高中数学教学开始探索读思达教学法与大单元教学相结合的策略。读思达教学法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大单元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系统把握知识要点,两者相辅相成,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奠定良好基础。文章对课堂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索,概述了读思达教学法在大单元教学中的运用,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展开论述:在课前导入环节中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大单元知识建构节中的应用、在课后大单元复习拓展环节中的实施。

关键词:核心素养;读思达教学法;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课堂模式

引言: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所必备的关键能力素质,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读思达教学法作为近年来倡导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反复阅读、深度思考、小组互助、展示交流、规范表达等环节,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交流能力的提升。大单元教学有别于"一课一得"的传统教学,注重系统设计和整体实施,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将二者有机结合,能有效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理念。

一、课前导入环节的设计要巧设情境、明晰目标

大单元教学打破传统的"一节一课"模式,以知识群为单位进行整体设计与实施。然而,由于单元内容庞杂,学生容易感到无所适从。读思达教学法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反复阅读、深度思考,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规范表达。因此在课前教师要善于巧设情境,将其应用于大单元导入环节,教师可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单元主题,明确学习目标。同时呈现单元知识结构图,帮助学生梳理学习重点,把握学习方向。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深度思考、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在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初步理清知识脉络,形成单元学习的整体规划。

以"导数及其应用"单元为例。在进行课前导入环节时,教师可先抛出问题情境:"2003年非典期间,广东省疫情变化如图所示,为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我们需要探究疫情的变化快慢。请同学们思考,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疫情的变化率?"接着出示单元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概括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导数",围绕"导数概念""导数计算""导数应用"三条主线展开学习。在自主学习、反复阅读、深度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逐步掌握、规范表达导数的定义、导数与切线斜率的关系、导数的几何意义与物理意义等重点内容。学生对导数的学习从一个现实问题引出,在思维导图的引领下层层深入,形成了整体的学习规划,这充分体现了读思达教学法在课前大单元导入中创设情境、明晰目标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中的知识建构要深度探究、创新课堂模式

大单元教学是一种整体化、系统化的教学设计理念。它强调围绕某个核心主题,将相关的知识内容有机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单元。这种教学模式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构建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读思达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反复阅读、深度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作为引导者和协助者,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探究主题,组织讨论交流活动,搭建合作学习平台。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通过主动阅读、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在与他人互动中深化理解、内化知识、规范表达。将大单元教学与读思达相结合,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条件:(1)巧设探究主题。教师要围绕单元知识,设计具有开放性、挑战性的探究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反复阅读、深度思考。(2)细化探究任务。将探究主题进一步分解,明确探究的目标、步骤、方法,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探究。(3)促进小组合作。采取异质分组,为学生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鼓励学生分工协作,相互启发,取长补短。(4)组织成果交流、规范表达。教师要创设展示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分享探究心得,互相评议,碰撞思想火花。在交流中,学生能发现问题,完善认知。

例如,在学习"圆锥曲线"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思考:"圆锥曲线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抛物线形的桥梁、椭圆形的机床、双曲线形的凹面镜等,你能探究出它们形成的数学原理吗?"接着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围绕"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三个主题,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归纳、逻辑推理去发现其统一的定义方式,总结各曲线的性质特征,并尝试应用解析几何的方法给出它们的方程。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建立起圆锥曲线的整体认知,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三、课后环节要拓展延伸,内化提升

大单元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形成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建构完整的认知结构。读思达教学法注重学以致用,强调让学生学会学习、规范表达。将其应用于大单元复习环节,教师要精心设计一系列拓展应用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复习巩固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学生通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新情境中审视所学知识,必然会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通过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学生能真切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步形成数学化思维,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以“立体几何”为例,教师可设计一系列开放性探究任务,引导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某校拟在操场上建造一个储水罐,观察俯视图可知其底面是个半径为5米的圆,高度为10米。(1)该储水罐的最大储水量约是多少立方米?(2)若用厚0.3cm的不锈钢板焊接,需要多少平方米的材料?(3)改用直径10米的球形储水罐,储水量会增加多少?"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既要复习球的表面积、体积等知识,又要回顾圆柱的相关内容,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某科技馆设计了一面旗帜造型的雕塑,请你为雕塑安装合适的灯光,使其在地面上恰好投射出一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这一任务需要学生应用光照投影的成像规律,联系直线、平面、投影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空间想象、数学建模,将所学知识迁移应用到新情境。

四、结束语

总之,将读思达教学法与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相结合,能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在授课时巧妙引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反复阅读、深度思考。同时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在交流碰撞中获得启发,加深理解。最后通过复习拓展,规范表达,引导学生内化知识,形成能力。相信通过广大教师的智慧和努力,定能用好读思达教学法这一利器,激活数学课堂,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祁义和.利用“读思达”教学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J].高中数理化,2023,(S1):71-72.

[2]林琴.“读思达”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3,(26):43-45.

[3]翁建新,陈美兰.“读思达”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析[J].中学理科园地,2023,19(02):12-13.

[4]王君禹.聚焦“读思达”,探索高中数学高效学习策略[J].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4,(09):71-74.

注:本论文系基金项目: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3年度开放课题《基于“读思达”教学法的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KCA2023204)研究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