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以杨氏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为载体进行学校拓展性体育课程开发研究的实践探索
摘要: 本文以杨氏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为载体,通过对小学五年级拓展性体育课程的开发研究进行实践探索,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运动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体育课程开发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其次探讨拓展性体育课程的相关概念和特点,最后围绕杨氏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进行实践探索,并总结取得的经验和成效。本文研究的结果表明,以杨氏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为载体进行学校拓展性体育课程开发研究具备一定可行性,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拓展性体育课程;杨氏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实践探索
前言: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健康体魄是学生努力发展的根基,而体育课程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提出,应开展拓展性体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因此,本文以杨氏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为载体,进行学校拓展性体育课程开发研究的实践探索,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太极拳教学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体育课程开发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背景
体育课程开发研究属于系统性工作,旨在提高体育课程的质量和实效,以往体育课程更加注重技能的教学,而缺少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然而,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运动能力是决定其未来参与各项体育运动和社会活动的基础。因此,开发拓展性体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是当前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2.意义
针对体育课程进行开发研究的意义如下:(1)社会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身体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体育课程开发研究旨在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全面的身体素质,满足社会对健康人才的需求。(2)教育改革需求,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体育作为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也需要进行开发研究,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3)提高体育课程效果,传统体育课程注重技能的教学,忽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体育课程开发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研究和开发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相结合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程的实效性和吸引力[1]。(4)培养综合能力,综合运动能力是指学生综合应用多种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进行有目的的运动活动的能力,通过体育课程开发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动能力,提高其参与各项体育运动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二、拓展性体育课程的相关概念和特点
拓展性体育课程是现代体育教育领域的重要概念,与传统体育课程相辅相成,旨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运动体验和综合素质培养。传统体育课程主要注重传统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等,而拓展性体育课程在这些基础上,增设一些非传统运动项目,如舞蹈、瑜伽、太极拳等。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使其从多个角度和方面感受运动的乐趣。拓展性体育课程不仅仅关注学生的运动技能的提高,更注重培养综合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等。
通过参与创新性的体育项目和任务,学生需要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创新潜能和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其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各种团体项目和活动中,学生需要与其他学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通过与他人协作、交流和互动,学生能够培养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由于不同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存在差异,课程设置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需求,通过提供多样化的运动项目和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与,发展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扩展运动领域的视野,培养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于综合素质的需求[2]。
三、杨氏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的实践探索
1.讲解环节
通过详细解读太极拳的历史渊源、哲学思想和基本原理,向学生介绍太极拳的内涵和价值。注重在讲解中加入生动的比喻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术语。通过对太极拳的讲解,引发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并激发学习的动力。在杨氏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的实践探索中,讲解环节至关重要,详细流程如下:
太极拳历史渊源介绍:简要介绍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向学生展示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重要性,提及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并引导学生思考太极拳的独特之处。
哲学思想讲解:讲解太极拳背后的哲学思想,如阴阳观念、养生理念和平衡观念等。通过生动有趣的比喻和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例如:可以以天地间的变化、水的流动等自然现象阐述太极哲学的内涵。
基本原理解析:在这一环节,重点讲解太极拳的基本原理,详细介绍太极拳中的动作、姿势和呼吸等基本要素,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利用示范和示意图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太极拳的基本原理[3]。
练习示范: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太极拳,进行简单的练习示范。以慢速和分解动作的方式进行示范,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和模仿。在示范过程中,注重动作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并向学生解释每个动作的核心要点。
学生反馈与问题回答:在讲解环节的最后,给予学生提问和反馈的机会。学生可以提出对太极拳的疑惑和困惑,耐心解答和指导。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太极拳的理解和兴趣,并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通过以上的讲解流程,可以使学生对太极拳的历史、哲学和基本原理产生深入了解,激发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和动力,为后续实际操作打下良好基础。
2.示范环节
邀请专业的太极拳教练进行示范,并注重展示动作的细节和技巧。同时,也鼓励学生进行模仿和跟随,通过反复观看示范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太极拳的技术要领和动作流程。通过示范,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太极拳的魅力和效果,进一步激发其对太极拳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
教学素材准备:精心选择教学所需的素材。这包括编排完整的太极拳套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动作和技巧进行示范。选择一位经验丰富的太极拳教练作为示范者,确保示范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示范动作展示:示范者准备好,站在教学区域的正中央。通过清晰的示范动作,示范者展示每个太极拳的动作和姿势。示范者注重动作的连贯性、准确性和流畅性,并强调每个动作的关键点和技巧。同时,示范者还应注重呼吸的配合和练习过程中的内外整合。
细节演示和讲解:在示范过程中,示范者对每个动作进行细节演示和讲解,放慢动作的节奏,并强调动作中的关键要点、身体调节和力量转移等。示范者解释每个动作的用意和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太极拳的内涵和实际运用。
学生模仿和跟随:在示范和讲解过程中,学生被鼓励进行模仿和跟随。示范者反复示范相同动作,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观察和模仿。学生可以参照示范者的动作,并尽力模仿示范者的身体姿势和动作流程。示范者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观察和指导,以确保学生的动作正确且流畅。
反复练习和巩固:示范环节结束后,学生被鼓励进行反复练习和巩固,可以根据示范者的动作,自行进行练习,并逐渐增加练习的速度和流畅性。在这个阶段,示范者提供一些技巧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以上的示范流程,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太极拳的动作和技巧,增强对太极拳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通过反复的示范和实际操作,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太极拳的技术要领和动作流程,为后续的太极拳实际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4]。
3.练习环节
采用多种练习方法和形式,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太极拳的技术水平。具体可参考以下方法和形式:
集体练习: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练习,以便学生能够在相对统一的指导下进行太极拳的练习。示范者将带领全体学生一起进行太极拳的动作练习和流程模仿。注重动作的整体统一和节奏的协调,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地跟随并运用基本太极拳的原则。
小组合作练习: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帮助,安排小组合作练习。学生将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内的成员互相观察和辅导,以提高彼此的技术水平。小组内的学生可以互相纠正动作的不准确之处,并一起进行太极拳的动作练习。这种合作练习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互助。
个人实践练习:在练习环节中,鼓励学生进行个人实践练习。学生可以在教学区域内以个人为单位自由练习太极拳动作,通过不断的重复和实践,巩固并提高自己的太极拳技术水平。示范者巡视和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并给予个别的指导和建议。
个性化指导和反馈:在练习过程中,注重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示范者逐个地观察和辅导学生,发现其在练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姿势不准确、力量使用不得当等,并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并与学生进行个人交流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遇到的困难和疑惑。
通过以上的练习环节设计,学生有机会在集体练习、小组合作练习和个人实践练习中不断进行太极拳的实际操作,巩固和提高技术水平。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也有助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得到关注和解决,提高练习的效果和效率。练习环节的多样性和个性化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使其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提高各自的太极拳技术水平。
4.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方面
理论和实践结合: 在教学中,结合太极拳的基本理论,如中正自然、上下相随、节节贯穿、松柔连贯等,教授给学生并进行相关练习和实践。通过理论的讲解和实践的演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太极拳的重要要领。
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并组织小组间的互动合作。例如:可以让各小组依次表演一段太极拳的动作序列,其他小组则提出建议和反馈,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能力和相互倾听与尊重的能力。
创新思维的培养: 设立创造性任务或项目,鼓励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太极拳中的问题。例如:让学生尝试不同的动作连接和节奏控制方式,鼓励他们在韵味和流畅性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尝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尝试的勇气。
实践成果展示与评价: 组织太极拳编排和表演的比赛或展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成果。同时,提供有效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精益求精,并在互相学习和分享的氛围中共同成长。
要实施这些实践探索方案,教师需要具备专业技术和指导能力,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太极拳的同时,培养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同时,鼓励学生展示个人的理解和创意,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太极拳教学中全面发展。
通过以上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实践探索,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学生在讲解环节中对太极拳的理解更加深入,对太极拳的内涵和哲学思想产生清晰认识。在示范环节中,学生通过观摩和模仿,能够准确地掌握太极拳的技术要领和动作流程。在练习环节中,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逐渐熟练掌握太极拳的动作,体会到太极拳对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在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中,学生发展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学会协作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理设置教学目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情境,在杨氏二十四式太极拳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一定的探索和成果。这些探索不仅提高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和主动性,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太极拳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有益借鉴。
四、实践探索结果及其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发现以杨氏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为载体进行学校拓展性体育课程开发研究具备一定可行性,并取得显著成效。在实践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示范、练习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开展太极拳教学课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此外,还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其能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增强团队意识。
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身体素质得到明显的提升,灵敏度、柔韧性、协调性和反应速度都有所改善。通过太极拳的练习,耐力和爆发力也有所增强,体力水平也得到提高。实践数据显示,学生在太极拳技巧的掌握上取得显著的进步,大部分学生能够流畅地完成基本的拳法动作,并且能够根据要求进行自由组合,展示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此外,学生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团队合作的练习,学生学会相互尊重、互相帮助和协作的重要性,能够主动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一定的任务,并相互倾听,学会欣赏和接受他人的观点。实践数据显示,学生在团队合作的项目中表现出色,团队之间的配合默契程度有所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杨氏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为载体进行学校拓展性体育课程开发研究的实践探索,总结以下几点经验和成效:合理设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太极拳的效果;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本研究结果表明,以太极拳教学为载体进行学校拓展性体育课程开发研究具备一定价值,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蔚,郭家刚,党笛洋,等.传统与新知 24式太极拳MOOC教学在高校中的实践探索--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J]. 2021(2020-13):146-146.
[2] 候昆,白冰.高校公共体育太极拳”以武育魂”教学改革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1(9):89-90.
[3] 李凌云,李旭森.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实践探索——以六艺太极拳为例[J].中华武术, 2021(11):85-89.
[4] 秦明珠,赵亚杰,王丽萍.非遗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融合的实践研究——以上海市市北中学校本课程”青春太极拳”为例[J].非遗传承研究, 2023(2):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