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梁宇
  
天韵媒体号
2025年19期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三骏满族蒙古族锡伯族乡第一中心小学 131221

摘要:本文聚焦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阐述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语文学习重要性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培养思维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从优化提问设计、引导深度阅读、组织讨论交流、开展拓展活动等多个维度提出具体且可行的策略,旨在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策略

引言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对学生的语言表达、知识积累和思维发展起着关键作用。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多样的文本内容,在理解文本意义的过程中,锻炼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良好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提高学习效率,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现状与问题

1.1教学目标重知识轻思维

在部分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学目标往往侧重于字词的掌握、课文内容的记忆等基础知识层面,而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缺乏明确、具体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是否记住了知识点,忽视了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1.2提问方式单一

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但一些教师的提问方式较为单一,多为简单的事实性问题,如“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文中主人公叫什么名字?”等。这类问题只需学生从文本中直接找到答案,无需深入思考,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3阅读方法指导不足

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没有给予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缺乏系统的阅读技巧,不知道如何提取关键信息、分析文本结构、理解作者意图等。这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思维难以得到有效的锻炼。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2.1优化提问设计,启发学生思维

1.设计开放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没有固定答案,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在教授《司马光》一课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你是司马光,除了砸缸救人,还有其他办法吗?”这样的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拓宽思维视野。

2.设置递进性问题

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教师可以先问:“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让学生了解基本信息;接着问:“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西沙群岛的富饶?”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内容;最后问:“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促使学生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2.2引导深度阅读,提升思维品质

1.品味文本语言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文本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处。比如,在学习《秋天的雨》时,让学生找出描写秋雨颜色的词语,如“五彩缤纷”,并思考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来形容秋雨。通过对这些词句的品味,学生不仅能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还能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升思维的敏锐性。

2.分析文本结构

帮助学生梳理文本的结构,了解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段落之间的关系、开头结尾的作用等。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每个季节的景色有什么特点,从而让学生清晰地把握文本结构,提高思维的条理性。

2.3组织讨论交流,促进思维碰撞

1.小组合作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一个有争议或有深度的话题展开讨论。例如,在学习《狐假虎威》后,组织学生讨论:“狐狸是聪明还是狡猾?”每个小组的成员各抒己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相互启发,思维不断碰撞,能够培养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全班交流分享

小组讨论结束后,安排各小组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分享。教师鼓励其他学生积极提问、发表不同意见,进一步深化讨论。这种交流分享的过程,不仅能让学生听到不同的声音,拓宽思维视野,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2.4开展拓展活动,激发创新思维

1.角色扮演

选择适合的课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比如,在学习《陶罐和铁罐》时,让学生分别扮演陶罐和铁罐,通过模仿角色的语言和动作,深入体会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对文本有更独特的理解。

2.创意写作

在阅读完一篇课文后,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续写、改写,或者创作与主题相关的新故事。例如,学完《坐井观天》后,让学生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会发生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富有创意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书面表达能力。

结语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通过精心设计提问、引导深度阅读、组织讨论交流、开展拓展活动以及结合多媒体资源等多种策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不仅获取知识,更能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策略,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和改进策略研究.赵静.环球科学.2024

[2]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索.马弘.读好书.2024

[3]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互动与融合策略研究.陆永芬.读好书.202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