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内PID技术控制工业辊道窑炉温度稳定性的研究

郭海松
  
天韵媒体号
2025年20期
江苏博涛智能热工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在工业控制领域中, PLC技术以其控制功能强、可靠性高、灵活性强、可扩展性强等优点,成为工业控制中的主要选择之一。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获得更好的温度控制效果,可以考虑采用 PLC内 PID技术控制。基于此,本文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为控制核心,结合 PID技术控制方法,以工业辊道窑炉温度稳定性为研究对象,分析了 PLC内 PID技术在工业窑炉温度稳定性控制中的应用方案,并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研究表明,采用 PLC内 PID技术控制工业辊道窑炉温度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精度,为进一步研究 PLC内 PID技术在工业窑炉温度稳定性控制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逻辑控制器(PLC);PID技术控制;工业辊道窑炉;

引言:在工业控制领域中, PLC是一种功能强大的通用计算机,它不仅可以用于工业控制领域,还可以用于自动化领域,而且其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在传统的 PLC控制中,主要采用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两种技术来实现。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获得更好的温度控制效果,可以考虑采用数字电路技术来实现。基于此,本文将详细介绍采用 PLC内 PID技术控制工业辊道窑炉温度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一、逻辑控制器(PLC)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PLC是一种功能强大的通用计算机,它不仅可以用于工业控制领域,还可以用于其他自动化领域,而且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 PLC技术的发展,其性能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因此其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PLC技术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兼容性,在工业控制领域可以实现灵活配置,可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来调整配置。在实际应用中, PLC不仅可以与各类传感器、执行器等硬件进行连接,还可以与各类I/O接口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对各种信号的采集和控制[1]。

二、PID技术控制原理及应用

2.1 PID控制原理介绍

PID控制是基于比例、积分、微分的复合控制,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控制理论,其主要特点是可以通过改变系统中的各变量数值,使系统在短时间内达到稳定状态。以本文中研究对象为例,当窑炉温度出现波动时,温度控制器通过对各变量数值进行调节,使窑炉温度保持稳定状态。首先将输入的窑炉温度数据通过 PID控制器进行整定,使其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如果误差较大,则通过调节比例系数(K)和积分时间(T),使误差减小;如果误差较小,则通过调节微分时间(D)和比例系数(K)使误差减小;如果误差较小,则通过调节微分时间(D)和比例系数(K)使误差增大。

2.2 PID控制器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在工业控制中, PID控制器的应用比较广泛,比如,在工业窑炉控制中,如果采用普通的 PID控制方法,在温度稳定的情况下,控制精度不是很高。当温度波动较大时,容易造成窑炉出现过烧、欠烧现象。而采用 PID控制器后,其控制精度大大提高了。因此,在工业生产中使用 PID控制器进行温度控制是比较合适的。

2.3 PID控制器在温度控制中的应用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一种工业辊道窑炉,其主要功能是在加热时,将高温的金属物料经过加热炉后,使其具有一定的强度,并且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其在一定的温度下形成一定厚度的金属片。在这种情况下,金属片的厚度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为了使金属片能够顺利地完成加工,需要对其进行加热。此外,由于金属片是一种比较厚的材料,所以加热时所需时间较长,因此需要进行合理地控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利用 PID控制器对温度进行控制。

三、工业辊道窑炉及其温度控制需求

3.1 工业辊道窑炉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辊道窑炉烧结原理是通过进料、预热、烧结、冷却和出料几个步骤完成的。

以下是辊道窑炉烧结的具体步骤:1.进料:原料通过进料装置被连续地送入窑炉的上部,通常是通过一个输送带或者辊道来实现。2.预热:原料进入窑炉后,首先经过升温区,该区域内温度逐步升高,用于提高原料的温度,并将其预热至一定温度,以便后续的高温烧结。3.烧结:在经过升温区后,原料进入恒温区,该区域内温度相对恒定。恒温区将热能传递给原料,使原料在高温下发生烧结反应,从而使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形成物料制品。4.冷却:经过烧结后,物料制品进入冷却区域,该区域内设有冷却装置。冷却装置通过将冷却介质(通常为空气或水)吹入窑炉,迅速降低产品的温度,以防止其过热破裂。5.出料:最后,成品通过出料系统被移出窑炉,完成整个烧结过程。

3.2 工业辊道窑炉温度控制的重要性

辊道窑的温度控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温度的控制不稳定会影响产品的质量,严重时会造成产品报废。当窑炉温度过高时,在加热过程中窑炉内产生大量的热,使物料发生膨胀,产品膨胀后其体积和重量都会增大,而且在温度高时,还会出现爆板现象。当窑炉温度过低时,在加热过程中物料由于受冷却作用而收缩,就会造成产品变形。当窑炉温度过低时,物料受热不均匀、氧化反应不完全、制品表面质量下降。所以,要想获得稳定的窑炉温度,就必须进行温度控制。而且在工业窑炉中,对温度的控制也有严格要求:控制温度范围广、精度高、稳定性强、调节快。

3.3 窑炉温度控制的现有问题

辊道窑炉的温度控制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手动控制,二是,自动控制。传统的手动控制方式存在着人为因素和技术缺陷,导致其不能满足工业辊道窑炉温度的稳定性要求。针对这种情况,需要运用 PID算法来实现自动控制。对于工业窑炉温度的自动控制系统来讲, PID算法是一种有效的、相对成熟的算法。但是,由于其自身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在温度的动态控制过程中容易出现超调现象;由于系统中存在着各种干扰因素,使得系统不能够达到最佳状态;在系统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际应用的条件等等。这些因素都是制约 PID算法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主要原因。

四、基于PLC内PID技术的工业辊道窑炉温度稳定性控制

4.1 PLC内PID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PLC内 PID技术的原理是,先通过 PID模块将比例、积分和微分计算出误差,然后再通过 PLC内部的内部程序进行计算。由于 PID模块在 PLC内部,所以它与普通的 CPU、专用编程器没有任何区别,只是增加了一个 PID控制模块而已。PLC内 PID控制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可以通过编程改变 PID的参数,以达到不同的控制目的;2)由于 PLC本身就具有自适应功能,所以可以通过编程来改变 PID参数,达到不同的控制目的;3)可以通过编程改变 PID的时间常数,从而实现不同的控制目的;4)可以通过编程来改变 PID的积分时间常数,从而达到不同的控制目的。

4.2 基于PLC内PID技术的窑炉温度控制方案设计

窑炉温度控制方案的设计是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为核心,同时与 PLC相连接的上位机进行温度实时监控,在上位机中对温度进行 PID控制,通过调节调功器功率(MV)控制加热棒加热功率,从而实现对窑炉温度的自动控制。由于窑炉温度控制是一个大惯性、纯滞后的系统,因此其具有时滞特性,特别是在大时滞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调节会产生很大的超调量,影响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在整个控制系统中加入了 PI控制器和 PID控制器以提高控制精度和速度。

4.3 实验验证及结果分析

为验证该控制方案的有效性,我们采用本文所设计的模糊 PID控制器对工业辊道窑炉的温度进行控制,并与常规 PID控制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所设计的模糊 PID控制器的控制效果良好。当温度偏差为±1℃时,响应时间为15s,超调量为1℃/s,系统的调节时间为24s,调节时间比常规 PID快3倍。在工业辊道窑炉温度控制中,采用本文所设计的模糊 PID控制器后,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其控制效果可通过 PLC实现与上位机进行通信实现,从而实现对窑炉温度的自动控制。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工业辊道窑炉温度控制中,采用 PLC内 PID技术来实现控制具有很好的精度和稳定性。从仿真分析可以看出,当温度处于200-1100℃

之间时,采用 PID技术控制的系统超调量为0.7℃/s,调节时间为5s。因此,从仿真和实验结果来看,采用 PLC内 PID技术来实现工业辊道窑炉温度稳定性控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精度,可以有效提高工业辊道窑炉的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丁志坚,余春生,孙绪明.浅谈辊道窑炉结构的改进及节能[J].中国陶瓷工业,2007,(06):46-47.

[2]李亚平.辊道窑炉燃烧—发电集成系统特性研究与评价[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3]常天奇,田亮,冯海,等.基于模糊自整定串级PID的空冷型PEMFC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J].太阳能学报,2025,46(02):156-164.

[4]丁芳超.机电控制中PIC与仪器仪表的协同作用研究[J].仪器仪表用户,2025,32(02):46-47+5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