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智慧平台的有效运用探究

张梅
  
天韵媒体号
2025年18期
太和县第一小学 安徽阜阳 236600

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从重构写作教学生态、优化教学范式转型、创新评价反馈机制三个维度,探讨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研究发现,信息技术能够打造智慧学习场域,通过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能够实现个性化教学,深化学习路径革新;能够构建数字化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持续提升。建议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写作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近年来,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写作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为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诸如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兴趣不足、个性化指导缺乏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因此,深入探索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的有效融合策略,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重构写作教学生态,打造智慧学习场域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正逐步重构传统的写作生态,打造智慧学习场域。传统写作教学往往面临着学生观察不细致、情感表达不足、写作技巧匮乏等问题[1]。信息技术的引入为写作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它不仅能提供多元化的教学资源,还能通过智能平台与数字工具的支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感知、体验和表达。

以《珍珠鸟》为例,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智慧教学平台展示《珍珠鸟》中的关键片段,比如珍珠鸟从初遇恐惧到慢慢信赖人类的过程。通过视频展示,学生能直观地看到动物的情感变化,教师可结合视频细节引导学生观察鸟儿的动作、神态及眼神等,抓住情感表达的核心。接着,教师可利用数字笔记工具,让学生记录下“惊慌”“亲切”“喜悦”等关键词,帮助学生在写作中把握情感线索的流动。这些记录不仅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思路,也训练了他们用语言准确表达情感的能力。进入写作实践阶段时,学生可以通过智能写作助手,学习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丰富写作内容,生动刻画人物或动物的形象。例如,学生可以尝试写出“珍珠鸟的眼睛如同闪烁的星星,充满了警觉和好奇”,通过这种方式深化情感表达,提升写作层次。

二、优化教学范式转型,深化学习路径革新

优化教学范式转型、深化学习路径革新,需要将信息技术与小学写作教学深度融合,形成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路径。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课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集中式讲授,而是通过智能工具和资源平台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与深度探究。借助大数据分析,教师能够清晰掌握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具体困难,为不同学生提供针对性的素材与方法支持。同时,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突破了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丰富了学生的写作体验,帮助其逐步养成发现素材、提炼主题、层次表达的能力。

例如,在“我的心爱之物”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完成主题写作的素材积累与表达训练。课前,通过智慧平台推送预习任务,如视频展示心爱物品的描写示例、文字范例展示不同写作视角。学生可以在平台上提交自己心爱物品的描述关键词、图片和与物品相关的故事大纲。这一过程让学生初步梳理自己的写作思路,并积累素材。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平台收集的学生素材,挑选典型例子进行细节深化,如引导学生围绕物品的颜色、质地、形状等展开描写,或通过情感类比强化物品所蕴含的故事和寄托。此外,教师可以使用智能工具为学生提供写作结构的模板,帮助他们将零散的素材组织成逻辑清晰的段落[2]。比如,针对描写玩具小熊的学生,可以提供“外貌描写-获得经过-情感寄托”这样的结构框架,引导他们在具体细节和情感表达上逐步深化,形成完整的作品。课后,教师可以推送与主题相关的扩展资源,例如“旱冰鞋”“风铃”的优秀表达范例和讲解,让学生自主反思并对自己的写作进行完善。

三、创新评价反馈机制,构建成长型支持体系

传统的评价方式多侧重于对学生最终作品的定性判断,往往忽视了学生写作过程中不断积累的进步和潜力。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可以实现对学生写作过程的动态监控和数据分析,进而形成个性化、持续性的成长型支持体系。这种基于数字化评价的机制能够细化学生在写作中的表现,还能够为教师提供具体、精准的指导依据,帮助学生在写作能力的各个维度上不断进步。

以《桂花雨》为例,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评价工具,为学生建立写作成长档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平台追踪学生在写作中的表现,特别是在描写故乡场景、表现思乡情感等方面的具体细节。例如,学生在描写桂花的香气时,可以通过数字平台记录自己对嗅觉的细致描写,系统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分析其在感官描写上的表现如何。系统还可以对学生在场景刻画中的生动程度、情感表达的深度进行自动评估,并给予个性化的反馈。基于这些数据,教师能够看到每个学生在写作各个环节的优势和待改进之处。定期生成的写作分析报告将清晰显示学生在意象选择、细节描写、情感抒发等方面的特点,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提供更精准的指导。例如,对于在情感表达上较为薄弱的学生,系统可以自动推送关于如何加强情感描写的建议,甚至给出一些写作示范,帮助学生克服写作中的难点。与此同时,学生能够实时查看自己的成长档案,了解自己在写作练习中的进步,并根据反馈进行自我调整。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即时且具体的写作指导,而不仅仅是针对最终作品的评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和自信心。

结束语:

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的创新。在实践应用中,教师要注意把握技术应用的“度”,避免过度依赖技术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写作教学将迎来更多可能性。教师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深度融合的新途径,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朱孔磊.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综合), 2024(1):52-54.

[2]黄学婷.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散文选刊:中旬刊, 2022(8):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