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课后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梁小婷
  
天韵媒体号
2025年18期
静宁县曹务中心小学 743405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农村小学的课后服务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一个重点,即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和校外培训的压力。本文旨在探讨农村小学课后服务在“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实施现状及相应的应对措施。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农村小学课后服务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揭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促进农村地区课后服务工作的开展,促进农村小学课后服务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关键词:双减背景;农村小学;课后服务

“双减”政策的出台,是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为减轻中小学生的课外负担和校外培训压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而制定的一项重大政策。但政策的落地实施,特别是农村小学课后服务的建设与提升,在农村地区面临着诸多挑战。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课后服务意义重大。但农村小学课后服务发展滞后,存在资源分配不均,师资力量薄弱,亟待改革完善等问题。

一、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课后服务的现状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农村小学课后服务的现状却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也制约了农村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农村小学课后服务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由于缺乏必要的教学设施、图书资料、活动场地等,课后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受到严重限制。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学校对课后服务的目标定位不明确,导致服务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课后服务的对策研究

(一)明确课后服务目标

明确课后服务目标,是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课后服务目标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兴趣、需要,保证服务的内容要与学生的现实相吻合、相一致,课后服务目标的确立要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年龄、兴趣、要求等各方面。目标要包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素质方面。学校可以开设绘画、音乐、体育等多样的兴趣团体及课程,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提高,包括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科学发展教育等活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的能力,提供必要的辅导服务。学校和教师在课后服务中,一定要明确目标,要根据目标制定相关的措施和策略,进而提升课后服务的效果和质量。

例如,进行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后服务中明确这一单元的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联想和思考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可以是历史中真实的人物形象,也可以是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还可以在课后服务中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全面帮助学生提升,发挥课后服务的真正作用。

(二)丰富课后服务内容

为了提升课后服务的质量与效果,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成为了当务之急。通过课后服务内容的多样化,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和需求。丰富的内容可以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从而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多样化的课后服务内容,可以缓解家长担心孩子上课后无人照看,学习负担过重等问题,使家长焦虑的情绪得到缓解。开设足球、篮球、羽毛球等球类课程和增强学生体质和运动能力的跳绳、跑步等体能训练项目。设立图书角,提供丰富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读书,分享心得,增强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宣传、敬老院慰问等志愿服务活动。与专业的辅导机构合作,引进专业的师资和课程,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课后辅导和兴趣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体验,促进其全面发展,是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例如,进行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巨人的花园》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后服务中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化演绎,让学生自己真实的去演绎课本中的童话故事,丰富课后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提升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也提升了课后服务的质量。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学校图书馆和班级设置图书角和学习角,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阅读和学习的场所,进一步丰富课后服务的内容。

(三)转变课后服务模式

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必须转变传统的课后服务模式。“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课外负担,提升校内教育质量,传统的课后服务模式已难以满足这一要求。转变课后服务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其不同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可以提高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服务质量。传统的课后服务往往以作业辅导为主,缺乏多样性。转变后,应增加兴趣培养、体育锻炼、社会实践等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例如,可以开设体育兴趣班、艺术社团、科学实验小组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接触到更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传统模式下,学生往往被动接受课后服务。转变后,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服务内容,提高其参与度。学校可以设立课后服务菜单,列出各项服务内容、时间和地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安排进行选择。传统的课后服务往往局限于校园内。转变后,可以探索与社区、企业等外部资源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在转变后的课后服务模式中,可以鼓励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其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例如,可以设立学生自治组织,负责课后服务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下农村小学课后服务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减轻课业负担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和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农村小学课后服务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建议相关部门和学校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提升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农村小学生提供更加优质、丰富的课后服务体验。

参考文献:

[1] 戴芳菁. "双减"政策背景下农村小学课后服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互动软件,2021(12):164-165.

[2] 孙友鹏. 农村小学课后服务的落地困境与提升对策[J]. 教学与管理,2023(26):18-22

此文系2023年平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课后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阶段成果,立项号:PL[2023]GH831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