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高中语文"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的实践研究
摘要:本文以高中语文"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为研究对象,结合南川区教学实践,探索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路径。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和行动研究等方法,构建"情境导入---任务驱动---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总结提升"的教学模式,整合本地红色资源,设计多元化评价体系,形成可推广的教学案例。研究发现,单元整体教学能显著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教师的教学效能,为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实践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
一、引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与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载体。然而,当前教学面临诸多挑战:学生对作品时代背景理解困难、教学方法单一、评价标准模糊、学习兴趣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1],本研究以南川区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为例,以单元整体教学为突破口,探索"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的创新路径,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教学策略,推动语文教学改革。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1.政策要求:新课标强调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性,要求通过经典作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2.现实困境:传统单篇教学模式下,学生对革命作品的情感共鸣不足,教学内容碎片化,难以实现深度学习。3.区域需求:南川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教学中缺乏系统整合,亟需探索本土化教学模式。(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丰富单元整体教学理论在革命传统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
2.实践价值:为教师提供教学策略、案例和评价工具,助力核心素养落地。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梳理大单元教学、革命作品教学等领域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奠定理论基础。2.问卷调查法:面向师生发放问卷,分析教学现状与需求,回收有效问卷300份,形成调查报告。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教学案例(如"红色书信中的家国情怀"),总结成功经验与改进方向。4.行动研究法:在教学实践中边实施、边反思、边优化,形成"实践---反思---改进"循环。(二)技术路线:1.准备阶段:组建跨学科教研团队,制定计划,整合资源。2.实施阶段:按"五环流程"设计教学方案,开展实践并收集数据。3.总结阶段:分析效果,提炼模式,形成研究报告与案例集。
四、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一)教学模式框架:基于大单元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五环四维"教学模式。
五环流程:情境导入→任务驱动→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总结提升。四维支撑:目标统整、资源融合、方法创新、评价多元。(二)核心策略:1.目标设定:知识目标:掌握作品背景、思想与艺术特色。能力目标:提升文本分析、合作探究与创新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爱国情怀,增强文化认同。2.资源整合:挖掘本地红色文化(如南川革命纪念馆),引入影视、口述史等多媒体素材。建立数字资源库,共享教案、课件与案例。3.方法创新:情境教学:通过影视片段、角色扮演创设沉浸式学习场景。项目式学习:设计驱动性问题,如"革命故事改编与表演"。跨学科融合:联合历史学科开展"革命足迹探寻"活动。4.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课堂参与度、小组合作表现、阶段性成果(手抄报、剧本初稿)。
终结性评价:单元测试、项目成果、创作作品(诗歌、书法)。技术赋能:利用在线平台自动统计学习数据,减轻教师负担。(三)典型案例:1.案例1:"红色书信中的家国情怀"情境导入:播放《我的1919》片段,展示林觉民《与妻书》。任务驱动:分组收集赵一曼、左权等革命家书,分析情感与思想。成果展示:学生改编书信为短剧表演,撰写"新时代家国情怀"短文。2.案例2:"革命小说人物群像分析"情境导入:播放《觉醒年代》片段,引入《红岩》《青春之歌》。合作探究:小组分析江姐、林道静等人物成长历程。
成果展示:撰写人物评论文章。
五、研究成果与创新点:
(一)研究成果:1.构建教学策略体系:形成项目式学习、情境教学等策略,整理典型案例4个。2.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学生在区级语文竞赛中获奖率提高20%,创作优秀作品5份。3.总结教学模式:提炼"五环四维"模式,制定操作指南,被南川区多校采用。(二)创新点:
1.教学方法创新:融合情境教学与项目式学习,打破传统课堂局限。2.评价体系创新:建立多元化评价工具,覆盖知识、能力与情感目标。3.资源整合创新:本土红色资源与数字技术结合,增强教学感染力。
六、问题与对策
(一)存在问题:1.资源整合难度大:部分资源与教学内容匹配度低。2.学生差异应对不足:分层教学需进一步细化。3.评价实施繁琐:教师负担较重,数据统计效率低。(二)解决对策:1.优化资源库:建立筛选标准,制作多媒体课件整合图文视频。2.精准分层教学:设计差异化任务,提供个性化辅导。3.简化评价流程:利用信息技术自动化处理数据,突出核心指标。
七、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单元整体教学实践,有效解决了革命传统作品教学中存在的碎片化、低效化问题,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教师的教学能力。未来需在以下方面深化探索:1.技术赋能:引入VR技术打造"虚拟革命纪念馆",增强学习沉浸感。2.家校社协同:开展红色研学旅行,拓宽教育场域。3.区域推广:完善"南川模式",推动成果在更广范围内应用。革命传统教育是培根铸魂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期待通过持续优化,让革命精神真正滋养学生成长,为培养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八、进一步探讨与扩展
(一)教学模式的深化与优化
1.教学模式的深化:在现有的"五环四维"教学模式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每个环节的操作步骤,确保教学流程的连贯性和有效性[2]。例如,在"情境导入"环节,可以引入更多的互动元素,如虚拟现实(VR)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历史场景,增强学习的沉浸感。
2.教学模式的优化: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设计差异化的教学任务。例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设计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如撰写革命题材的短篇小说或剧本;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3],则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二)教学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与开发1.本地红色资源的深度挖掘:南川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可以通过与当地文化部门合作,开发更多的教学资源,如红色文化展览、革命历史讲座等,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2.数字资源的开发与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开发更多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如革命题材的动画、互动式学习平台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革命传统作品的内容。(三)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1.评价指标的细化:在现有的评价体系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评价指标,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4]。
结语:革命传统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教学路径,为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研究,优化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完善评价体系,推动革命传统教育在更广的范围内落地生根,为培养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人民教育出版社.
[2].王小明.(2018).大单元教学设计:整体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M[教育科学出版社.
[3].李华.(2019).高中语文革命传统作品教学的困境与突破[J]语文教学通讯,12 (34),56-59.
[4].张伟.(2020).革命传统作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与实施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15 (45),78 - 82.
注:本文是南川区2024-2025年度课程改革小课题《基于单元教学的高中语文“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5-ncx-12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