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备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语文课堂调动学生兴趣的策略研究

刘彩琴
  
天韵媒体号
2025年25期
福建省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364400

摘要:“备教学评一体化”是指将备课、教学、学习、评价环节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融入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学习,进而提升能力。在小学教学中,此种模式的运用至关重要。可以说,传统的教学往往只关注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而忽略了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关键性能力。通过“备教学评一体化”,教师则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发现学生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教学,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水平能力。本文针对此种情况,从文献研究、经验总结、课例分析等角度,阐述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调动学生兴趣的策略,希望为“备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带来参考与建议。

关键词:“备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语文;兴趣

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背景下,“备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这种模式更倾向于各个环节之间的融会贯通,打造出统一整体。因此,无论是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实践的形式,都会变得更巧妙,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则需要展开巧妙的规划、设计,围绕学生的兴趣与需求,让具体的教学环节变得更加完善,促成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关注学生兴趣,科学备课

兴趣是学生展开研究与探索的一个根本性因子。浓郁的学习兴趣,更能够驱动学生彰显出自身主体地位,开发出无限的潜能,展开语文学习等。所以,巧妙的备课也需要关注学生需求,尽可能地考虑多个要素来进行规划,让整体的教学过程能够形成“预设”,从而指导实践,让课程变得更具有引领带动意义。

以《丁香结》为例,教师则可以在备课时设定目标:指导学生去解析文本中的“格外茂盛”“半树银妆”等一些有创意的词语,并利用词语对其他事物进行深层描述;让学生学会模仿写作,对文中内容进行深度总结,并写出自己对于某物的感知,对“微写作”产生浓厚兴趣。围绕这样的“备课”和“预设目标”,整体的教学则会变得更具有引领带动意义,让学生在各个环节增强探究的指向性,从而获得发展。

二、解读学生兴趣,精准教学

新课标中提到:“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学科教学的推进,与不同教学方法的选择息息相关。除了固有的方式之外,尽可能实现创新,才能带动学生融入深度学习中。所以,在一体化教学的视域下,对标于课程的实时推进,学生的需求,形成更高效、动态的模式,贯穿于课程的始终,也尤为重要。可以说,教学方式的选择,必须转化以往背景下所存在的高耗低效问题。不同程度的变革以及创新,也需要契合于学生的真实需求。

以《牛郎织女》为例,此单元的主题为“走进民间故事”。因此,彰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融入任务参与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语文核心要素,走向深度学习,真正领会民间故事的魅力。因此,教师则可以运用“任务驱动法”,持续推进,鼓励学生尝试文本故事的复述,运用语言来进行表现,让他们进一步把握故事知识中的核心内容,强化学习效果。

三、聚焦学生兴趣,优化活动形式

丰富的学习活动形式,更能让学生建立兴趣,融入深层次的探索过程之中。所以,在备教学评一体化建构背景之下,关注到学生的具体需求,教师也应在不断创新中确定活动推进的模式。其中,基于小学生的特点,角色扮演、课本剧表演等,都是重要的实施形式。

以《将相和》为例,其中所刻画出来的角色形象十分鲜明,所呈现出来的故事情节也非常巧妙。而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课本剧表演,选择三个小故事之中的一个来进行演绎,在此目标导向之下,学生则能够自然而然地变化自己的学习思路,回顾文本,探析角色特征,设计一些动作、表情,辅助丰富的语言来进行表现,如此就能够达成预期的目标。

四、对标学生兴趣,融入科学评价

语文学科教学的推进与评价息息相关。评价作为一个重要的载体,更能够为学生的发展、成长而赋能。可以说,评价本身不应仅仅局限在终结性评价中,更指向于过程性评价。唯有如此,才能够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教师需要进行合理的调控、安排,让评价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持续渗透指导,为学生的探索带来支持。

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作者的游览顺序来绘制思维导图或者说游览图,培养学生围绕作者的见闻来进行梳理,把握其中的关键句、段落,形成更加宏观性的建构,体验“移步换景”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推进评价,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绘制成果,在持续探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对彼此的引领、带动,基于自评、互评,教师予以辅助,则可以不断优化导图,持续提升。

五、结语

总而言之,“备教学评一体化”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策略,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他们的发展带来支持。因此,展望未来,聚焦学生需求,教师仍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方法策略来进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开展极具创造性的活动,让具体的环节变得巧妙,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开发出无限的潜能,融入深度学习中,参与高质量探索,获得递进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晶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策略[J].格言(校园版), 2024, (27): 23-25.

[2]李萌萌.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建构思路[J].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4, (35): 44-45.

[3]缪琳曼.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构建[J].语文世界, 2024, (28): 48-4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