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备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备课要求、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评价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关联系、相互影响的。只有这几个环节通力合作,才能够达成更好的教学效果,故而“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在新时期备受关注。形成高度的一致性,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卓越的学习成效。为此,新时代背景之下的语文教师需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具体的优化设计,着眼于各种巧妙模式的应用、资源的调配与安排等,打造融合、统一的整体,在潜移默化中促成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
关键词:备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
随着教育系统的完善,其各项运行活动也逐渐向着系统化和一致化发展。对于语文学科教学而言,促成备教学评之间的衔接,构筑统一整体,则能够改善以往背景下所存在的局限。由“零碎化”向“整体化”转变,也能够为学生搭建起更加有意义的探索空间,让各类型的学习活动变得更加有条理,做到及时性的反馈,真正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文针对备教学评一体化的要求,联系经验总结,展开了小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策略的论述,以供参考。
一、聚焦备课目标,革新教学方法
语文学科教学推进的过程中,涉及多个环节、不同的资料知识。而聚焦备课目标,促成教学方法的革新,更能够形成一种高效状态,从而实现“一体化”的建构。可以说,运用不同的工具,让各个环节的联结变得更密切,也能够带动学生的高质量探索与发展。如,将信息技术当作一个有效的载体、工具,推动教学变革就是重要方向。可以说,此类技术本身拥有着直观明晰的特点,同时可以融合图片、声音、动画等多重要素,为学生带来一系列的感官刺激。其次,这种模式,也可以改善原有背景下教师一味进行固化讲解的模式,尽可能打造出交融性的空间,让学生进行深层次感知。
例如,在《祖父的园子》这一课的教学中,由于此年级学生对自然世界的观察程度不够,难以理解在园子中发生的各种事情。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菜园的风光,注意观察其中的动植物,搭配上课文的讲解,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闲适安逸的环境中,也要学习植物奋发向上的精神品格,在青春的岁月中绽放奋斗的理想与目标。这种巧妙的模式,会形成一种明确的创新特点,为活动任务开展奠定有利基础。
二、以学生为中心,全面丰富活动内容
从创新性的视角出发,全面革新活动内容、开展形式,也成了一个重点。可以说,在极其巧妙、丰富、充满乐趣的活动中,学生则会展开文本的深层次思考,对标不同的环节,学生也能尝试赏析、品鉴,进行语言应用。因此,尽可能丰富具体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教师需要关注到学生的具体需求、新课标要求、分析课程特点,从多个方向出发来进行有序设计。
例如,在《曹冲称象》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感受称象的过程,明确人物角色的智慧,感受其中的科学原理尤为重要。所以,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之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还原整个故事的架构,从起因、经过、结果等角度出发,进行梳理,在层层深入的辨析中感受“主要线索”。同时,教师也可以带动学生实现拓展,提前准备一系列的工具材料,让学生参与跨学科主题视角下的科学实验,通过不同程度的验证过程来增强思维的敏捷性,持续获得发展。
三、基于评价支持,与教学产生互动
评价作为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在新时期逐步受到了关注。可以说,评价本身需要作为一个重要的途径,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帮助他们发掘自身的一些优势、不足,逐步形成一种“积极”带动“消极”的效果。可以说,评价本身应促成有效调整,联合学生的发展过程,进行不同程度的反馈。评价,还需与学生实时互动,形成一定的支持性策略,为他们的成长赋能。
以《白鹅》一课为例,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针对具体的描写来进行分析,明确作者在刻画白鸽形象时所运用的一系列修辞手法、描写方法。因此,学生就能够阐述自己的不同想法,而教师则可以对标学生的表现来进行评价,起到明确的点拨、指导作用。与此同时,对标“我的动物朋友”这一主题,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迁移写作方法基础上,融入写作进程中,针对他们的写作成果、记录表现进行点评,分析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不同想法,或者说在记录故事时所用到的完善逻辑、在语言层面的亮点、融入的丰富情感,让评价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全面落实语文课堂创新教学,更能够实现对学生的引领、带动,帮助他们持续获得发展。因此,展望未来,在备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广大教师也需要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与探索,在实践中持续总结经验,聚焦“一体化”的建构,全面改善原有背景下的实施模式,形成明确的创新性特点,基于不同的方法丰富活动内容,贯彻落实新课标要求,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带动学生参与实践探索,落实不同程度的反馈与评价等,真正在层层深入的辨析中发展素养能力,增强自主学习水平,提升核心素养等,达成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敏.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家长, 2024, (35): 89-91.
[2]郑晓晓.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建构思路[J].天津教育, 2024, (32): 168-170.
[3]李云仙.“教·学·评”一体化下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J].天津教育, 2024, (30): 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