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探索边境地区小学国防意识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合各学科提升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策略研究
摘要:边境地区小学具有地理位置特殊的特点,因此对该地区小学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与爱国教育尤为关键。作为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优化教学方式,应用多学科融合的教学理念,提高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育,促使学生可以在正确的引导下不断进步,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边境地区;国防与爱国教育;心理品质培育
引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认知逐渐成型的关键时期,对于边境地区学生而言,教师应该应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培育学生心理品质,让学生成为具有正确三观的爱国人才。下文笔者将对边境地区国防与爱国教育措施展开分析,希望可以通过笔者的研究,为相关教育人员提供建议。
一、国防意识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合各学科的措施
(一)课程设置层面进行融合
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教师应该将国防与爱国元素全方位引进并渗透,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可以精选一些体现家国情怀的文学作品,通过带领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帮助学生体悟文字背后的思想感情,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写作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感书写成为文章,加深爱国情怀的熏陶。对于数学科目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关于军事战略中的问题,如兵力部署比例计算等,将爱国与国防的种子扎根在学生心中[1]。在科学科目中,可以根据边境地理特点,向学生讲解关于国防的重要性,为学生介绍军事科技发展态势。在美术科目中,可以让学生自主创作爱国主题的绘画。音乐科目中让学生学唱经典爱国歌曲。通过全面深入地融入爱国与国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加深爱国意识[2]。
(二)教学方法层面进行融合
教师所应用的授课方式应该做到新颖高效,这样才可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法,为学生打造生动氛围,如模拟出边境冲突的情景,让学生探究应对之策,明确国防安全的重要性。还可以创设戍边英雄坚守岗位的情景,培育学生爱国热情。项目式教学也是有效教学手段的一种,教师可以打造《建设边境安全防线》的项目,在其中融入多学科知识,并将学生划分成为小组,以小组的方式合作完成任务,从地理环境分析、军事防御、文化保护等多个方面跨学科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了保障教学活动更具完善性,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大屏幕展示相应的图文资料,应用互动式讨论法,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提高教学成效[3]。
(三)实践层面融合措施
实践活动的进行,是升华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教师可以组织进行模拟军训活动,让学生切身体验军人的生活,学习军事技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形成纪律意识。还可以组织开展边境巡逻活动,让学生明确边境安装的重要价值。为了加深学生的体验,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边境地带历史遗迹与各类军事设施,让学生直观体验国防历史与文化。对于校园活动而言,教师可以组织爱国主题的演讲比赛,让学生抒发自身的爱国之情。还
二、提高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措施
(一)培育学生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我国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如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推动,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深刻体悟到中华民族的智慧;为学生展示现代国家建设成就,如高铁的发展、航天工程的突破等,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综合国力的强盛。在边境地区,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授当地地区特有的民族文化与发展成果,如边境贸易,提高学生自信心与自豪感。在课堂中,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分享一下你认为的民族自豪时刻,组织开展文化展示活动,对学生在国防、爱国主题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认可与表扬,借此方式让学生在理解民族伟大中提高自信心,以一种自信的姿态面对学习与生活。
(二)培育学生坚韧品质与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实现对学生品格的培育,教师可以组织军事体验活动,并为学生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野外生存等,以此来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敢于前进、不怕苦累、学会坚持;还可以开展团队拓展活动,如拔河比赛等,让学生在心中形成团队的概念,提高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加入到边境地区建设的相关项目中,如帮助当地地区群众改善生活设施,在项目参与过程中克服困难,形成坚韧不拔的品质;组织小组合作国防知识比拼,小组中成员应该分工合作,共同前进;讲述边境救援中团队合作的感人事迹,借此方式激励学生在遇到困难时相互帮助,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团队精神。
(三)提高学生责任感与使命感
结合边境地带较为特殊的战略位置,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真实的戍边军人守护祖国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边境安全对整个国家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作为边境地区的学生,也有责任、有义务维护国土安全;开展《我为边境做贡献》活动,如制作手抄版、书写关于维护安全的征文,让学生将自身情感落实在纸面上;引领学生重视边境地区的生态保护,参与植树等环境保护行动,让学生明确对家乡环境的责任;设置班级“边境小卫士”岗位,该学生主要负责每天向其他同学宣传边境知识,提高全体学生责任意识;模拟边境危机情景,让学生们相互探索化解危机的方案,明确自身使命与职能,为国家与民族发展不懈努力。
三、心理品质提升的策略
(一)师资培训
为了强化心理品质提升成效,就需要进行师资培训,经由专业培训,让教师可以了解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在培训进程中,可以经由国防与爱国主义心理研讨会的形式,让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观察并发现学生们的心理变化,应用合理举措提高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为融合教育奠定基础,引领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健康心理。
(二)校园文化
创设积极心理培育氛围,打造优良校园环境,粘贴英雄事迹海报、布置国防教育长廊等。进行国防主题演讲比赛,让学生们在氛围浓郁的环境下受到熏陶与影响。在日常校园活动中,鼓励学生将军人的品质要求自己,这样才可以促使心理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形成。
(三)融合教育实施保障,评价体系创设
创设多元化评价指标,在知识掌握程度这一方面着眼,考核学生们对国防、爱国知识的理解情况。如边境地带的地理知识、英雄事迹等。在情感态度方面,教师可以将评价重点放在民族自豪感、责任意识等方面。在能力方面,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军事技能掌握情况、团队合作能力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边境地区小学而言,教师应该认识到国防爱国教育的重要性,应用多种方式,秉持跨学科理念,培育学生正确品格与思想观念,促使学生可以在国防课堂中得到进步与提高,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潇婷,杨燕.广西边境地区小学数学教师学科知识水平现状调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24,10(17):140-144.
[2]祝怀新,刘淑涵.边境“直过民族”地区小学教师环境教育实施现状研究——以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为例[J].教育文化论坛,2024, 16(05):79-86.
[3]黄潇婷,杨燕.边境民族地区小学教师PCK水平发展现状及其纾解路径——基于广西C市的调查[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3, 38(05):111-120.
本文系2024年度广西学校安全稳定与应急工作研究课题“边境地区小学生国防意识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的策略研究——以东兴市华侨学校为例”(项目编号:GXAW2024C13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