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形势下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创新改革的研究

周干翠
  
天韵媒体号
2025年30期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济南 271199

摘要:新形势下物流行业进入数智化升级的快车道,技术革新让传统岗位急速萎缩。仓储、运输等基础岗位需求下降,而供应链网络规划、数据分析、智慧物流规划等高端技能缺口扩大。企业高薪难求的,是既懂物流又懂人工智能的复合型人才,但这类岗位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很难胜任。高职院校是技能人才的输出地,新形势下更要加强产教融合,与企业深度合作,发挥出该育人模式的优势,尤其需要对课程教学进行创新,摈弃传统的授课方式,切实提升育人质量,做到产业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供应相匹配。

关键词:新形势;产教深度融合;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创新改革

一、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产教深度融合的必要性

1.主动适应物流行业发展的需求。物流行业数字化升级不仅要求人才具备传统物流管理知识,还需要掌握大数据分析、智能仓配管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高校应主动适应这一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主动深化产教融合,及时了解行业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通过产教融合,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当前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实训条件普遍落后,限于经费投入的不足,无法做到各项教学资源的更新、实训设备的升级。当前物流行业的数字化升级所需的物流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设施设备、供应链大数据分析系统、智能仓配系统等,学校很难做到全投入。而通过产教融合,借助企业先进的实习实训场地、设备,学生可以在企业实际环境中学习和锻炼,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当前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育人模式应侧重于实践操作,故对教师的要求随之提升,教师不仅要教授理论,还要会现场操作演示物流设备、物流系统。通过产教融合,可以快速提升教师实践技能,破解教师实践能力普遍不足的瓶颈,打造一支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深化与企业合作,加强科研交流、开展培训服务;校企合作开发教学平台、实训平台及各项教学资源,动态更新教学资源,并共享这些资源,进而实质化实施产教融合,而不是形式上的校企合作。

二、当前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1.课程设置方面

当前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仍旧是传统思维,仍在强调仓储、运输等传统模块,未能及时将新技术、新模式融入课程体系,而企业急需的智慧物流、供应链数据分析、供应链金融等新兴领域课程仅作为选修课开设,课时设置偏少。同时理论课程占比过高,实践实训课程比例过低。现有实训条件落后,无法开展相适应的实践课程,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

2.教学模式方面

首先是校企合作大多停留在表面,企业参与课程开发和教学的深度远远不够,学生难以接触到真实的行业环境和项目。其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很强,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导入真实案例、项目,但当前仍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未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虚拟仿真、在线课程等。再次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景模拟等互动式、体验式教学方法应用不足,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师资队伍方面

新型物流岗位更加侧重于复合技能,要求教师既懂教学,又要懂系统、还要会操作和数据分析,系统规划等。而这些要求,当前很多物流管理专业教师都明显不足,他们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普遍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对行业最新发展动态了解不足,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有效结合。

4.实践教学方面

当前部分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滞后,设备设施陈旧,很难与当前的智慧物流教学相匹配,难以满足学生实践操作的需求。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合理,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如当前评价方法多以理论考试为主,诸如叉车操作、设备操作还没有列入必考项。

三、基于产教融合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创新改革

1.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物流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重新规划课程体系,同时增加实际操作和案例教学的比重。课程体系设置在保证传统基本理论够用的同时,大力度增设数字素养类课程、交叉学科课程,如物流与IT的融合产生出车货匹配、G7等领域;物流与工程学的融合产生出AGV、无人机、自动化仓储分拣等领域。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引进具有丰富物流行业经验的专家,或者聘请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增加教学中的实践性与前沿性。实施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双向挂职锻炼,打造“双师双能”教学创新团队。定期开展教师培训,特别是与行业接轨的培训计划,如物流新技术、智能化设备应用、供应链管理等。鼓励教师参与学术研讨会、行业论坛,提升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3.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室,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让学生通过模拟物流操作场景来提升实践能力。同时,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确保学生能够在企业中积累实际操作经验。通过引入企业实际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综合素质。

4.创新教学方法

校企携手开发课程内容,专业教师与企业导师协同授课,灵活运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景教学等“多元”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为满足物流企业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人才需求,校企共建“云课堂”,利用大数据、AI 技术等数字化手段,通过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教学资源,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云课堂”。

5.创新教学评价体系

构建“多元多维”评价体系。聚焦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构建量化过程评价指标,建立“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增值评价”多元多维评价体系,由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多主体从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多个维度进行课程教学效果评价,评价方式采用考试、作业、项目报告、课堂表现、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整个学期中的学习过程和成长变化。。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应重新找寻定位,着重培养物流操作类技能人才,通过一系列课程教学创新,变革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继续深化产教融合,以满足物流行业数字化转型期高质量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张玲雅.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校企全程合作育人模式探究—以江苏商贸职业学院物流专业为例[J]山西青年,2022(7):84-86.

[2]刘波,欧阳恩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本质、特征与价值取向—基于耦合理论的视角[J]职教论坛,2021(8):60-67.

[3]郭雅诗.教育生态学视域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山西大学,2022:6.

基金项目: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2024年度课题《新形势下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创新改革研究》,课题编号:CJRHZWH2024-39.

作者简介:周干翠(1983.10-),女,山东莱芜,硕士研究生,汉族,副教授,高级物流师,研究方向为现代物流管理。

E-mail:zhougancui2021@163.com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