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打破壁垒: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下高中政治教学评价体系新探索

龙斯琦
  
天韵媒体号
2025年26期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中学

摘要: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至关重要。本文提出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评价模式,强调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以提升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同时,主张制定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体系既能反映一体化育人的整体要求,又能精准对接高中阶段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水平。

关键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高中政治;教学评价体系;新探索

随着教育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评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的单一主体评价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教育评价的需求,迫切需要构建一个更为开放、多元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将多元评价主体有效整合,以及如何科学制定评价标准,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高中政治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提供新思路。

一、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评价模式,提升评价全面性与客观性

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评价应打破单一主体评价的局限,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评价模式。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要从传统的“掌权者”转变为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引导者,注重动态性、过程性评价,以评促学、促教。

以高中政治《全面依法治国》单元教学为例,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评价模式可从以下方面展开。例如,在讲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时,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如是否积极思考并回答“如何理解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等问题。对于积极发言且观点有深度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理解有偏差的学生,耐心引导纠正,记录下每个学生的表现,为动态评价积累素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教师在各小组间巡视,观察小组讨论的氛围、成员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培养其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的能力。[1]在学习完“科学立法”这一框题后,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可以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方法的有效性、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反思。在完成“严格执法”的学习后,组织学生进行同学互评。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在小组作业“模拟行政执法”中的表现,从团队协作、专业知识运用、沟通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如一位学生评价另一位同学在模拟执法过程中,法律条文运用准确,但与群众沟通时态度不够温和,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学生相互学习。教师还可以引入教育监管部门、学校、社会和家庭形成合作评价机制,将评价视域从课堂拓展到更广泛的领域。教育监管部门可以对学校的《全面依法治国》单元教学进行宏观评价,检查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国家法治教育的要求,教学内容是否准确传达了全面依法治国的理念。

二、制定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评价标准,契合一体化育人目标

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进程中,评价标准要体现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连续性方面,围绕教师队伍、课程设置、教学实施、学生培养、教学保障等设立一级指标并细分二级指标,以了解学习、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评价标准主线,贯穿政治认同、道德修养等核心素养评价。阶段性上,考虑高中阶段学生特点,侧重政治素养的评价,如是否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否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通过这种方式,使评价标准既符合一体化育人的整体要求,又能精准反映高中阶段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水平。

例如,在高中政治《人民当家作主》单元的教学评价中,我们可以根据上述提到的评价标准,设计出既体现连续性又具有阶段性的评价内容。一是在连续性评价,可以评价教师队伍可以从教师的专业背景和教学经验是否符合教授《人民当家作主》单元的要求出发。课程内容是否涵盖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沿革、组织结构及其在中国政治体系中的地位;是否有足够的课时安排,使得学生能够深入探讨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践路径。教学实施是否采用了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学生培养中是否鼓励学生参与模拟人大等活动,增强其实践能力和公民意识。教学保障中是否有完善的评价机制,能够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并进行调整。[2]二是阶段性评价内容,政治素养方面:学生是否能够准确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否能够分析当前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及其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影响?思想基础方面:学生是否建立了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个人崇拜的情感链接;是否能够从历史和现实中找到证据,证明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使命担当方面:学生是否表现出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是否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良好的公民素质。

总之,通过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评价模式和制定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评价标准,我们可以有效提升高中政治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更好地服务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及如何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评价标准,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塞飞.基于思政课一体化构建高中政治教学评价体系的路径探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4,(33):35-37.

[2]冯海霞.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开展爱国教育的实践探究[J].科学咨询,2025,(01):107-11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