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BIM的市政道路工程数字化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研究

梅海晓
  
天韵媒体号
2025年26期
浙江君泰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 金华 321117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正逐渐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以往的市政道路工程数字化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的困境和挑战,然后详细阐述了基于BIM的市政道路工程数字化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的实现路径,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验证了基于BIM的数字化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BIM技术;市政道路工程;数字化设计与施工一体化

引言

BIM技术的出现,为市政道路工程的数字化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BIM技术通过整合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构建可视化、可参数化、可模拟化的建筑信息模型,为市政道路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维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本文将深入探索基于BIM的市政道路工程数字化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的实现路径,以期为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精准性和高效性[1]。

一、构建全生命周期协同平台,打破数据孤岛

市政道路工程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其中的设计阶段会会产生大量的图纸、数据等信息,而工程进入到施工阶段后,又会生成进度报告、质量检验报告、安全记录、变更通知等各种实时数据。这些不同阶段和不同参与方的数据在没有一个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的情况下,就会形成一个个“数据孤岛”。数据孤岛的存在不仅会影响整个工程的效率,还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质量。所以企业要想提高市政道路工程数字化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的效率和质量安全性,就需要构建一个全生命周期协同平台。

例如,某企业在工程设计阶段就先构建了一个集设计、施工、监理、业主等多方参与的协同平台。这个平台可以作为一个中心枢纽,将各个阶段、各个参与方的数据整合在一起,实现数据的共享和流通。比如设计师在设计阶段设计完图纸后,就在平台上传了自己的图纸、设计数据等信息。而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其他的参与方就可以即时在平台上查看到这些设计资料。这样不仅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施工单位在查看设计图纸时,如果发现任何疑问或需要澄清的地方,就可以立即通过平台与设计师取得联系,进行实时的在线交流和讨论。这种即时的沟通方式不仅避免了传统模式下信息传递的延迟,还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性。工程进入到施工阶段后,施工单位就开始在平台上实时更新自己的进度报告、质量检验报告、安全记录等数据,以此来确保所有参与方都能及时了解工程的进展情况。该企业通过构建这个全生命周期协同平台,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整个工程的效率,还为工程的高质量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利用三维建模和施工模拟,优化风险控制

目前市政道路设计大多沿用传统的二维图纸模式。虽然这种设计方式可以基本完成整个设计方案,但是这些图纸到了真正实际施工时,还是会发现不少问题。比如早晚高峰的车流变化在平面图上也很难直观的体现。这些藏在图纸背后的实际情况,经常导致设计方案和现场施工对不上号,最后要么返工耽误进度,要么留下安全隐患。而设计团队引入BIM技术后,可以在三维空间搭建道路数字模型,将车流量、地质结构、管线分布等数据融入立体场景[2]。然后设计团队就可以通过可视化模拟,验证道路纵坡与周边建筑的协调性,预演不同时段的交通组织效果,从而提升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并且BIM技术还可以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提前发现施工中的问题和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例如,某市政道路改造项目中,设计团队采用BIM技术构建三维模型,整合道路线形、地下管线及周边建筑数据。设计团队完成建模后,通过动态交通模拟发现,原设计方案中公交专用道与右转车道在多个交叉口存在空间冲突,高峰时段可能引发严重拥堵。于是设计团队就立刻在模型中调整车道布局,优化路口渠化设计,并邀请交通管理部门在线协同审核。项目进入施工阶段后,项目组桩基施工前,通过三维模型与地质勘测数据叠加,发现部分支护桩位置与地下燃气管线存在高程冲突。施工团队立即调整桩基定位方案,同步在模型中更新管线避让路径,并将修改后的数据推送给所有参建方,避免现场返工。

三、BIM+物联网实时监控,提升质量管控

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周期长、任务重,需要实时监控施工进度和质量情况。传统模式下,质量员需要抱着记录本在不同标段疲于奔命,而监理工程师还要等待很长一段时间后才能收到纸质检测报告。这种依赖人工巡检的管理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造成关键数据遗漏和失真。而BIM技术可以通过集成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实时监控施工进度和质量情况。施工单位引入BIM技术后,就可以在BIM平台上实时更新进度报告和质量检验报告,而监理单位可以随时查看和审核这些报告。这样BIM+物联网的实时监控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施工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确保工程质量的有效管控。

例如,某企业在施工现场的关键部位安装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各类传感器,实时监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这些传感器与BIM平台相连,可以实时地将数据传输至平台,形成可视化的监控报表。而质量员和监理工程师只需通过电脑或手机登录BIM平台,就可以随时地查看施工进度和质量情况。系统一旦发现异常数据,就会自动发出警报,提醒相关人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施工管理的效率,还大大增强了工程质量的可控性和可靠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BIM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设计效率,还能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随着BIM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它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所以我们也应该积极应用BIM技术和培养BIM技术人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BIM技术会成为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赵金林,岳强,韩玉宽,等.BIM数字化助力市政道路工程EPC总承包模式[C]//中国图学学会建筑信息模型(BIM)专业委员会,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十届全国BIM学术会议论文集.青岛市市北区审计局;泰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泰山服务中心;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24:5.DOI:10.26914/c.cnkihy.2024.039046.

[2]陈锦平.基于BIM技术的市政道路工程设计与施工优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20):138-140.DOI:10.19569/j.cnki.cn119313/tu.20232004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