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渗透与思政有关的廉洁教育

范密
  
天韵媒体号
2025年33期
钟祥市郢中街道莫愁小学 湖北荆门 431900

摘要:“廉者,清不滥浊也”。对于学生来说,诚实守信是廉洁、公平公正是廉洁、严于律己是廉洁、品行端正是廉洁、表里如一是廉洁、勤俭节约是廉洁、保护环境是廉洁、明辨是非是廉洁、知错就改是廉洁、遵纪守法是廉洁。此文探究如何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将生活中的廉洁教育内容有效地利用数学眼光、数学思维、数学语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充分渗透廉洁思想,引导学生树立廉洁意识,使“敬廉崇洁”的良好风尚在学生的人生观中蔚然成风。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渗透;廉洁教育

心存廉洁志,处处开荷花。廉洁教育似无字典籍,可推动社会的前行;廉洁教育似春风细雨,可浸润着师生的心灵;廉洁教育似和熙春风,可吹进小学数学的课堂。本文探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深挖廉洁教育素材,探究如何有效运用数学眼光、数学思维、数学语言将廉洁教育渗透在小学数学课堂之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算好乘法“经济账” 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观”

勤俭节约是廉洁的开端,要想学生廉洁,就必须要培养勤俭节约的意识。勤俭节约就是要在生活中始终坚持不铺张浪费、不大手大脚的原则,把钱用到刀刃上。数学核心素养中的数学运算是数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形式,是得到数学结果的一项重要手段。数学运算能通过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培养学生严密谨慎的科学精神和优化意识,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渗透节俭意识,深入思考怎样花最少的成本去拥有同等的待遇,算好生活中的“经济账”,增强勤俭节约的廉洁意识。

在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除法练习五中,3位老师带50名学生参观植物园。成人票:10元/人,学生票5元/人,团体票(10人及以上)6元/人。怎样买票最划算?学生根据已知信息解决的数学问题:“既然有团体票,那就让所有师生购买团体票。(3+50)×6=318(元)”。教师引导:“老师购买团体票划算,但是学生每人购买团体票比购买学生票要多出1元,而且学生人数为50人。让所有学生都购买团体票划算吗?”小组内讨论一分钟后,学生抢答:“让7名学生和3名老师凑成10人购买团体票,其余学生购买学生票最划算。”学生纷纷通过数学运算计算出最划算的购票方式,增强了勤俭节约的廉洁意识。

2.看好时间“计时器” 培养学生严于律己“观”

时间观念是学生严于律己的基石,严于律己又是廉洁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要从小学会管理时间,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好习惯,做一个严于律己的好学生。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数学抽象是数学核心素养的一方面,反映了数学的本质。只有通过抽象概括才能把握数学的本质,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认识钟表的知识点中,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运用抽象思维能力,养成珍惜时间、尊重时间的良好习惯,增强他们严于律己的廉洁意识。

在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练习十九中,展示了一个小女孩上学一天的图片并搭配了显示有相应时间的钟面,要求照样子说一说。例:早上上学出门——快8时了;锻炼身体——( ),吃午餐——( ),看电视——( )。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准确的回答出答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与钟面,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观察小红早上出门上学的时间及晚上看电视的时间,让学生通过数学抽象,感受小红早上出门的时间距离上课时间仅剩30分钟,时间安排较紧凑;小红晚上快8时了还在看电视,没有提前洗漱,做好睡觉前准备,亦或没有安排足够的睡前阅读时间,没有合理利用时间。学生听后,异口同声表示要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用好数字“分与合” 培养学生公平正义“感”。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必须具备的价值,是廉洁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公平正义对其今后的成长发展起着先导性作用。直观想象是数学核心素养的举足轻重的一部分,也是分析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必备手段。教师可以在解决数学“分与合”的问题中,运用直观想象,渗透公平正义的思想,保护孩子们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增强他们公平正义的廉洁意识。

在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分与合练习四中,一群孩子在拔河:左边有3个男生,右边有5个男生。这个游戏公平吗?说一说怎样才能使这个游戏变得公平。学生在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常识中,能一眼就看出左边队伍有3人,右边队伍有5人,这个拔河游戏不公平。教师追问学生:“拔河比赛不公平会怎么样呢?如果你是其中的一支队伍,你觉得怎样做才能达到公平?”教师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直观想象及公平意识。通过激烈的讨论,学生不仅阐述了公平在游戏中的重要性,还回答了如何让这个游戏变得公平。

4.选好思路“解难题” 培养学生知错就改“感”

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碰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犯错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改错的过程;小学生从不缺乏犯错的机会,但他们需要的是改错的勇气。知错就改是廉洁的表现之一。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模型构建,数学建模是数学应用的重要形式,是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实际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针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也是渗透学生在生活中要细心谨慎,提升应用的能力。教师课堂中能通过数学建模鼓励学生不做“小马虎”, 遇到困难不找借口不逃避,做错事情,即知即改,增强学生知错就改的廉洁意识。

在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练习十二中,小马虎在计算一道乘法算式时,把一个乘数29看成了26,得数的积比正确的积少了216。这道题正确的结果是多少?学生能通过探究解答:“想要求得正确的积,必须先求出另一个乘数。216÷3=72,72×29=2088,正确的积为2088。”老师为学生的数学思维点赞,同时指出,要想求出正确的积,必须根据错误的乘数和少算的积来求出另一个乘数。这个解题思路形成的过程是一个数学建模的过程,学习上大家要认真思考“解难题”;生活中,也要勇于面对错误,做到知错就改,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5.当好推理“小侦探” 培养学生明辨是非 “心”

小学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拥有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是廉洁的重要标准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辨别身边的是与非。要想做到明辨是非,逻辑推理少不了。逻辑推理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是得到数学结论的重要方式。课堂中,教师利用说谎推理题,运用逻辑推理,引导学生在学习上形成有论据、合逻辑的思维品质,生活中做一个诚实、不撒谎、善辨真伪、能分善恶的好孩子,增强他们明辨是非的廉洁意识。

在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练习册中,甲、乙、丙三人中只有1人说真话:甲说:“乙在撒谎。”乙说:“撒谎的不是我。”丙说:“我没撒谎。”根据三人对话,判断说谎的是谁。学生根据“两假一真”的原则和假设的方法,推断出乙说的是真话,甲和丙在撒谎。因为,假设乙说的是真话,那么甲和丙说的就是假话。甲说乙在撒谎,就是乙没有撒谎,丙说自己没有撒谎就是自己在撒谎,假设成立。”听了学生精彩的推理,老师露出欣慰的笑容,打趣道:“都是谎言惹的祸,幸亏大家都能运用逻辑推理,做一个明辨事理的‘小侦探’。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深刻得体会到了诚实的重要性,下定决心做一个明辨是非的好学生。

6. 做好统计“调查员”培养学生社会公德“心”

良好的社会公德是廉洁的核心,要想树立廉洁意识,离不开良好社会公德的指引。数据分析是大数据时代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学核心素养中的数据分析,通过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的知识点,运用数据分析,增强学生的数据思考能力,探索数学背后的事物本质,同时引出社会公德中的助人为乐、传递爱心、团结友爱等主导价值,由点及面,渗透社会公德意识。

课题名称:《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渗透廉洁教育》

课题编号:28

课题主持人:范密

课题参与者:周军 何俊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