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分析

王金存
  
天韵媒体号
2025年41期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金羊镇九年制学校 甘肃省武威市 733000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广泛,涵盖了各种主题和情感类型的文本,这些文本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将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能够在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研究两者融合的时效性,就是要精准把握教育契机,优化教学方法,使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达到最佳效果,为农村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理学健康教育;融合;时效性

前言:

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学科,阅读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元素,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将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既能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又能为小学生提供适时、有效的心理支持。探索两者融合的时效性,旨在找到最恰当的方式和时机,让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最大效能,助力农村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基于文本情感分析,引导情绪识别与表达

语文阅读文本本身就含有丰富的情感信息,这些情感线索正是训练学生情绪识别及表达的良好材料。而情绪的识别和表达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成分之一,能够帮助他们了解他人的情绪以及自己所处的心理状态,进而更好地实现心理管理,促进人际交往[1]。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们的学习特点,教师会发现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比较薄弱,情绪感受能力却非常出色,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分析文本情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识别文章中包含的情绪内涵。当学生能够感知到课文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时,学生自然而然能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以讲授《秋天的雨》课文为例,理论意义上,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中对于秋天景色的描写以及文章作者用词的色彩,引导学生分析文字所蕴含的情绪。文章中“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这段话蕴含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朗读这段话,感受文字的节奏、韵律,之后可提问学生“从这些字词和句子当中你能感受到作者的什么情绪呢”,让学生说出情绪并用一个字来描述,如:开心、舒畅等。

随后,老师再让学生找一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能体现不同的情绪,如“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让学生说一说这段写出了怎样的高兴、兴奋之情。随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候有过这样的心情,当时是怎么表现的。学生能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能在生活中学会分辨不同的情感,并大胆地表述出来,慢慢地培养情绪识别和情绪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打下基础。

二、借助角色代入体验,强化心理认知与调适

角色代入体验是一种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角色内心世界的有效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强化对不同心理状态的认知,并从中学习到应对各种心理状况的方法,实现心理调适。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就像是一个正在快速生长的小嫩苗,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汲取力量,强化他们的认知能力,加强心理调适,有利于让学生从小养成茁壮的精神素养,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要。为了达成这样的教学目的,基于体验式学习,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

以《坐井观天》这篇课文为例,这个故事中出现的角色较少且情节性较强,每个角色都代表着一种特定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青蛙和小鸟,准备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青蛙为什么会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它的这种认知是如何形成的,这反映了它怎样的心理局限,而小鸟见多识广,它的心理状态又是怎样的。

在表演过程中,扮演青蛙的学生要努力表现出青蛙的固执和自满,而扮演小鸟的学生则要展现出开阔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表演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反思讨论。让扮演青蛙的学生分享在角色代入过程中,感受到青蛙那种局限于自身认知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以及这种心理可能带来的后果,让其他学生谈谈从这个角色中得到的启示,思考在生活中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坐井观天”的心理,应该如何调整,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不同的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进而在面对自己生活中的心理困惑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促进心理健康。

三、开展主题阅读拓展,培养积极心理品质

主题阅读拓展能够围绕特定的主题,引导学生阅读一系列相关文本,加深对某一积极心理品质的理解和感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这些品质,积极心理品质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2]。

例如以“勇敢”为话题为例,教师可以先选择课本中相应的拓展文本,比如《鲁滨逊漂流记》片断,这个片断中,学生将跟随鲁滨逊的感受去体会他一人在荒岛上面对各种无法想象的困难时的惊险体验。鲁滨逊遇到海难后流落荒岛,没得吃、没地方住,还要时刻提防野兽的攻击。但是鲁滨逊并没有因此放弃希望,他凭着顽强的意志力和勇敢的精神,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努力创造生存的环境。他搭房子、种庄稼、养牲畜,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学生阅读这些情节后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勇敢的力量,懂得勇敢就是在绝境中不放弃希望,想办法解决问题。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深入的讨论,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讨论性的问题,如“从这些文本中,你能感受到‘勇敢’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这些勇敢的人物与故事给你生活带来了哪些启迪呢?”鼓励学生积极表述自己的感悟。有的学生会说到勇敢就是在害怕做一件事的时候,不去逃避,要去尝试;有的学生会说到鲁滨逊的经历让他们懂得了面对再大的困难,只要有勇敢的心,就有可能去战胜一切。

总结: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且势在必行,实现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融合并保证时效性,需要持续探索和实践,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整合各方资源,切实关注农村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才能促进他们在语文素养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双重提升。

参考文献:

[1]余先菊.心理游戏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4,(31):80-82.

[2]余宝丝.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4,(34):74-76.

本文系武威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课题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路径研究》(课题立项号:WW [2024]YBGH271)研究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