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四高”主题牵引教学模式建构研究优化路径剖析
摘要:在新时代育人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四高”主题牵引教学模式已经逐渐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已难以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探索“四高”主题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不仅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革新,还关系到教师专业发展、质量保障等诸多因素。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四高”主题教学模式建构路径,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参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四高”主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
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日益复杂,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特征。面对新的时代背景和育人形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然而,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仍存在内容不够鲜活、方式方法单一、实践性不强等问题,难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亟须加强教学模式创新,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基于核心素养培育,围绕“高目标、高定位、高质量、高水平”的“四高”主题构建思政教学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站位:立足时代需求,把握育人方向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新时代育人方向和根本任务,紧扣立德树人这一主线,围绕“高目标、高定位、高质量、高水平”的“四高”主题,优化教学模式和路径。在“四高”牵引下,思政教育要坚持知行合一,强化实践育人,在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教学评价完善等方面系统发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彰显教育特色的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新范式,持续推动思政课程提质增效,切实增强教育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
在推进“四高”主题教学模式建构过程中,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要立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时代命题,结合学生群体特点和发展需求,科学合理设置育人目标,做到因材施教、精准育人。二是在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上,要综合运用讲授法、互动研讨法、翻转课堂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中完成对知识的内化吸收。三是在教学评价优化上,要构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提升和素质发展,激励学生全面发展、特长发展。四是在实践育人方面,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校史资源等,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传承红色基因。
二、高标准: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平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四高”主题牵引教学模式建构,关键在于坚持高标准,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平。教学内容是思政教育教学的基础,也是实现“四高”目标的重要载体。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能真正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树立精品意识,把提升教学内容质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着力构建内容厚重、思想深刻、视野开阔的高质量教学内容体系。
教学内容选择要紧扣学生实际,回应学生关切。教师要深入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接受习惯、价值取向等,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力求做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思想实际。比如,在讲授人生观、价值观相关内容时,可选取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现实困惑、矛盾冲突等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探寻化解矛盾的正确路径,在解决问题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开发学生喜闻乐见的拓展性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各类思想文化资源,精心遴选蕴含丰富人生哲理、体现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作为思政课教学的素材。如经典电影、文学作品、历史散文、名人故事等,都可以成为思政课教学的“活教材”。通过解读经典、品析人物,引导学生领悟真善美,塑造高尚品格。
三、高质量:注重过程管理,保障教学实效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四高”主题牵引教学模式建构,关键在于坚持高质量育人导向,注重教学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切实保障课堂教学实效。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必须在严格过程管理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高水平教学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围绕加强教学全过程管理、保障高质量教学实效,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重点把握以下环节:教学设计环节,教师要系统梳理课程内容,力求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环节清晰、节奏恰当。要注重将思想性与学理性相统一,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讨论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在主动思考和探究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教学组织实施环节,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灵活调节教学节奏,同时加强课堂秩序管理,塑造民主而有纪律的课堂生态,引导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积极融入课堂教学。教学反馈改进环节,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建议,诊断和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不足,有针对性地调整完善教学方案。还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体验,通过课后作业、随堂测试、个别访谈等方式,深入分析教学效果,研判学生思想状况,不断改进提升教学质量。此外,教师要加强教学督导和质量监控,建立健全评价考核机制,将过程管理与目标考核、即时反馈与持续改进紧密结合,推动思政课教学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更具实效性。
四、高要求: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四高”主题牵引教学模式建构,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育人本领。教师是保证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着眼提升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一要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组织教师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层,不断增强理论功底。同时引导教师及时跟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关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新进展,拓宽知识视野,丰富教学内容。二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集中培训、教学研讨、教学观摩等方式,促进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艺术,做到讲课有方、育人有术。三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坚定教书育人初心,涵养高尚师德情操。要完善师德考核评价体系,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首要内容,推动形成良好师德师风。
结束语
综上所述,立足核心素养培育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四高”主题教学模式,关键在于把握时代需求、坚持高标准、注重过程管理、加强队伍建设等,切实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在“四高”主题引领下,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强化质量管理、提升教师素养,将推动思政教育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朱冬梅.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育路径[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23(6):85-89.
[2]刘芳.立足核心素养培育 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以"职业道德与法治"为例(上)[J].教师, 2024(5):F0004.
2023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建设路径研究”(23B1065);
2023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ADDIE模型高校思政课‘四高’主题牵引教学模式建构研究”(ZJGB2023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