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探索基于数字化工具的小学数学运算教学“学教评一致性”的实践路径

陶文青
  
天韵媒体号
2025年54期
芜湖市万春小学 241060

摘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教育领域正经历深刻变革。本文聚焦于小学数学运算教学,探索基于数字化工具实现“学教评一致性”的实践路径。通过整合数字化工具,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借助数字化工具精准设定学习目标,创新教学活动,如利用动态课件演示运算原理;同时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实时跟踪学生学习数据,分析运算能力发展状况。旨在通过数字化工具的深度应用,优化小学数学运算教学流程,实现学习目标、教学活动与评价的有机统一,切实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运算素养。

关键词:数字化工具;小学数学;实践路径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教育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转型机遇。小学数学运算教学作为数学学习的基石,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数感至关重要,但传统教学模式在目标设定、教学实施与效果评价上存在脱节现象,难以满足新时代的教学需求。“学教评一致性”强调学习目标、教学活动与评价的协同统一,而数字化工具的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新的可能。然而,如何有效运用数字化工具,深度融合到小学数学运算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学教评一致性”,仍需进一步探索。本文旨在通过实践路径的研究,为小学数学运算教学的数字化转型与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一、小学数学教学“学教评一致性”的现状分析

(一)学习目标设定的合理性与清晰度不足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运算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学习目标的设定存在模糊性与笼统性问题。许多教师虽能依据课程标准,将运算教学目标简单概括为“掌握四则运算方法”“提高计算准确率”等,但缺乏对不同年级、不同运算内容的具体细化。例如,在三年级“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中,部分教师未明确区分“理解算理”与“熟练计算”的阶段性目标,导致学生在学习时难以把握重点。同时,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度不足,未结合学情设定分层目标,使得学习目标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

(二)教学活动与目标的匹配程度欠佳

当前人教版小学数学运算教学活动与设定目标的契合度较低。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传统讲授式方法,过度注重运算规则的灌输,而忽视对算理的直观讲解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这与“理解运算原理”的学习目标相悖。例如,在五年级“小数除法”教学中,教师多以示范例题为主,导致学生仅机械记忆计算步骤,难以灵活运用。在课堂练习环节,习题设计缺乏梯度,未能围绕目标分层设计基础巩固、拓展提升类题目,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教学评价的方式与有效性不足

人教版小学数学运算教学评价存在方式单一、反馈滞后的问题。教师多依赖课后书面作业与单元测试进行评价,以计算结果的对错作为主要评分依据,忽视对学生运算过程、思维方法的评价。例如,在批改作业时,仅标注答案正误。评价主体也较为单一,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自评与互评环节缺失,学生难以主动反思学习过程。同时,评价结果未能及时转化为教学改进的依据,教师无法根据评价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与目标,导致教学评价与学习目标、教学活动脱节。

二、探索基于数字化工具的小学数学教学“学教评一致性”的实践路径

(一)利用数字化工具精准设定学习目标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运算教学中,数字化工具为精准设定学习目标提供了新的可能。教师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平台,对学生的运算基础、学习习惯和能力水平进行全面评估,从而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学习目标。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前,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测试平台发布预习题目,收集学生的答题数据,分析出学生在连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中的易错点,以及不同学生对运算速度和准确率的掌握情况。基于这些数据,教师可以将学习目标细化。此外,数字化工具还能将抽象的学习目标转化为可视化、可操作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软件,将运算教学的知识体系、能力要求和素养目标进行系统梳理,清晰呈现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学习路径。同时,借助数字化平台的学习目标推送功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定制个性化目标,真正实现学习目标的精准化和差异化。

(二)借助数字化工具创新教学活动

数字化工具为小学数学运算教学活动带来了丰富的创新形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动态课件模拟生活场景,如文具店购物、公交车上下乘客等,将加减法运算融入其中。通过动画演示商品价格的变化、乘客数量的增减,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而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虚拟实验平台,让学生直观感受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自由调整小数的数值,观察小数点的移动和数位的对齐方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通过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深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此外,利用在线协作平台组织小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共同完成运算任务,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这种基于数字化工具的教学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运算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依托数字化工具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数字化工具为构建全面、多元的小学数学运算教学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持。教师可以利用学习数据分析系统,实时收集和分析学生在运算学习过程中的各项数据,以形成学生的学习档案和能力评估报告。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中,系统通过分析学生的练习数据,发现部分学生在计算“破十法 时存在困难,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这些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同时,数字化平台的自动批改功能,使教师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分析和个性化指导中。此外,数字化工具还能实现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开展学生自评、互评活动,让学生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学习。同时,还可以引入家长评价环节,家长可以通过手机端APP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参与作业评价和学习反馈。通过数字化工具构建的多元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运算学习成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教评一致性”的实现。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工具为小学数学运算教学实现“学教评一致性”提供了有效路径。通过精准设定目标、创新教学活动、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可优化教学流程。未来,应持续深化数字化工具应用,推动小学数学运算教学质量提升,助力学生运算素养与综合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路径[J].文理导航(下旬),2025(04):15-16.

[2]叶静.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5(03):10-1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