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破界与融合:统编版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实践路径与发 展探索

丁遐
  
天韵媒体号
2025年83期
泉州市实验小学 362000

摘要:本论文聚焦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深入探讨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通过分析跨学科融合的理论依据与重要意义,结合统编版教材中的具体教学案例,阐述语文与科学、历史、艺术等学科融合的实践方法,同时剖析当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旨在为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助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推动教育教学创新。

关键词: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单一学科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跨学科融合教学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它打破学科壁垒,促进知识的整合与迁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作为我国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跨学科教学资源,为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1]。

1.2 研究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跨学科融合,有助于学生拓宽知识视野,培养创新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对教师而言,能够推动其更新教育理念,提升跨学科教学能力,促进专业成长;从教育整体来看,有利于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推动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2] 。

二、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的理论基础

2.1 跨学科融合的概念界定

跨学科融合是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方法、思维等进行有机整合,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形成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中,以语文教学为核心,融入其他学科的元素,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培养综合素养 [3]。

2.2 理论依据

2.2.1 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至少拥有语言智能、逻辑 - 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 - 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多种智能。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智能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语文与艺术融合的教学中,擅长空间智能和音乐智能的学生可以通过绘画、表演等方式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语文内容。

2.2.2 情境学习理论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具有情境性,学习应该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 [5]。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够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的实际应用场景相结合,创设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语文与历史融合的教学中,通过还原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三、统编版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的价值体现

3.1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3.1.1 拓宽知识视野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涉及自然科学、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通过跨学科融合教学,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打破学科知识的局限。例如,学习《琥珀》一文时,将语文与科学融合,学生不仅能理解课文的语言表达,还能深入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地质演变等科学知识,拓宽知识视野。

3.1.2 培养创新思维

跨学科融合教学鼓励学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思考问题,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在语文与美术融合的写作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绘画作品,发挥想象进行创作,能够突破传统写作思路,创作出新颖独特的文章。

3.1.3 增强实践能力

跨学科融合教学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参与跨学科实践项目的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开展“传统节日”主题的跨学科教学时,学生通过调查、采访、制作手抄报等活动,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同时提升了信息收集、整理和表达能力。

3.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2.1 更新教育理念

跨学科融合教学要求教师摒弃传统单一学科教学的理念,树立整体教育观和跨学科意识。教师在探索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更新教育理念,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3.2.2 提升教学能力

为了实现跨学科融合教学,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综合素养。同时,教师还需要掌握跨学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技能,提升教学能力。通过参与跨学科教学实践,教师能够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3 推动教育模式创新

3.3.1 打破学科壁垒

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科之间界限分明,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难以形成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跨学科融合教学打破了这种学科壁垒,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整合,构建起一个相互关联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认识和理解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3.3.2 优化课程体系

统编版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开展,促使教育者重新审视和优化课程体系。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和资源,开发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跨学科课程,使课程设置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求,提高课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四、统编版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的实践案例分析

4.1 语文与科学的融合 —— 以《蝙蝠和雷达》为例

4.1.1 教学目标

语文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科学目标: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以及雷达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兴趣和科学探究能力。

4.1.2 教学过程

在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播放蝙蝠夜间飞行和雷达工作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课文讲解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梳理蝙蝠夜间飞行和雷达工作的相关信息,同时结合科学知识,利用简单的实验道具,模拟蝙蝠回声定位和雷达探测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学原理。例如,用超声波玩具模拟蝙蝠发出的超声波,用反射板模拟障碍物,展示超声波的反射过程(参考 [ 具体教学案例文献 1] 中关于《蝙蝠和雷达》实验教学的设计)。在拓展环节,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探讨雷达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1.3 教学效果

通过语文与科学的融合教学,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说明方法,还对科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课后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清晰地阐述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并且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其他科学知识,实现了语文知识学习与科学素养培养的双重目标(参考 [ 具体教学效果评估文献 1] 中对《蝙蝠和雷达》跨学科教学效果的调研 )。

4.2 语文与历史的融合 —— 以《草船借箭》为例

4.2.1 教学目标

语文目标:学生能够准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历史目标: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认识主要历史人物,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培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陈琳《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探索 》[J]. 人民教育,2023

[3] 王小明,刘学良《跨学科教学:概念、模式与问题 》[J]. 教育发展研究,2018

[4] 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M]. 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 让・莱夫,艾蒂安・温格《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 》[M]. 王文静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