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整本书阅读视域下高中语文深度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新时代语文教育变革中,整本书阅读是培养学生深度阅读和文学鉴赏素养的关键。面对教学碎片化和解读表层化问题,本论文研究高中语文深度教学策略,提出“主题情境链构建”、“多维互文性解读”和“动态过程性评价”三大解决方案,并通过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案例,论证这些策略在提升阅读兴趣、思维品质和文化理解方面的价值,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高中语文;深度教学;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引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系统性、深度化阅读,但当前教学常陷入重数量轻质量、重情节轻思想的误区。本研究旨在创新教学策略,推动语文教学从知识传递向深度理解转变,探索有效路径。
一、整本书阅读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剖析
当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受传统教学思维与应试导向影响,存在明显的浅层化倾向。课程实施层面,部分教师将整本书拆解为零散知识点进行碎片化教学,忽视文本整体性与逻辑性,导致学生难以把握作品的思想脉络与艺术特色;阅读任务设计缺乏层次性与挑战性,多以摘抄段落、概括情节等低阶任务为主,无法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文本解读方面,教师主导的结论式讲解占据课堂主导,学生自主探究空间受限,对作品的主题意蕴、人物形象等分析停留于表面,难以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评价机制上,单一的考试测评与读后感写作,无法全面衡量学生的阅读过程与思维发展,削弱了阅读教学的育人功能。这些问题致使整本书阅读难以发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亟需创新教学策略加以突破。
二、整本书阅读视域下高中语文深度教学创新策略
(一)主题情境链构建,激活阅读思维的深度探索
在教育领域,主题情境链构建是一种创新的教学策略,它以作品的核心主题为线索,通过创设一系列递进式的情境任务,引导学生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这种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线性阅读模式,将学生置于一个真实且可感的情境之中,从而激发他们主动挖掘文本的深层内涵,进而培养他们的高阶思维能力。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家族兴衰与人性百态”这一核心主题,精心设计并构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递进式情境任务:“大观园导游设计”、“红楼人物职场应聘”以及“续写贾府命运”。在“大观园导游设计”这一任务中,学生需要深入研究贾府的建筑布局和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而在设计导游词的过程中,对这些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而在“红楼人物职场应聘”环节,学生则需要通过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探讨他们在现代职场环境中的适应性,这不仅要求学生对人物有深刻的理解,还要求他们能够将这种理解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最后,在“续写贾府命运”的任务中,学生被要求续写原著的结局,这需要他们深入理解原著的悲剧内核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而在续写中体现出对作品深层次的把握。这些情境任务层层递进,不仅推动学生从对情节的梳理走向对主题的深入探究,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红楼梦》这部作品的理解,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表达的能力。
(二)多维互文性解读,拓展文本理解的广度与深度
多维互文性解读策略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单一文本解读的局限性,通过引入来自不同时间、空间背景以及不同文学体裁的相关文本,构建起一个丰富的文本对话网络。这种方法鼓励学生从多个维度去探索和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框架,通过比较和联系不同的文本,从而加深对文本深层含义的理解,并且显著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教材《呐喊》时,教师可以引入鲁迅先生同一时期的散文作品《朝花夕拾》,以及现代作家余华的某些小说片段,甚至可以结合当代社会的热点事件作为互文材料。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机会在对比鲁迅笔下不同时期的乡村图景中,深刻感受到作者创作思想的演变和深化;同时,通过将《孔乙己》与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学历焦虑”现象进行关联,学生能够探讨和理解知识分子在不同历史阶段所面临的生存困境。这种跨文本、跨时空的解读方式,不仅使学生能够跳出传统文本的局限,而且还能从更广阔的文化语境中去把握作品的现实意义,进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比较与综合分析能力。
(三)动态过程性评价,助力阅读素养的持续发展
动态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创新的评价策略,它彻底摒弃了传统评价体系中以结果为导向的单一评价方式。这种策略通过建立一个多元化、持续性的评价体系,能够全面记录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的表现与成长。它不仅仅关注学生的阅读成绩,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阅读态度、方法运用、思维发展等多个维度。通过这种评价方式,教师可以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为教学调整与学生改进提供有力的依据。例如,在人教版《乡土中国》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阅读档案袋 + 小组互评 + 教师点评”的综合评价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需要在自己的阅读档案袋中记录阅读计划、思维导图、疑问笔记、阅读感悟等内容,这些记录能够清晰地展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轨迹和成长路径。在小组互评环节中,小组成员之间会从合作参与度、观点创新性、表达逻辑性等方面互相评价,这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帮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自己的阅读过程。而教师点评则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阶段性测试等,对学生的阅读方法、理解深度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这种动态评价机制使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激发他们持续阅读的动力。通过这种评价方式,学生能够在不断的自我反思和教师的指导下,实现阅读素养的螺旋式提升,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深度教学策略的创新实践,旨在解决传统教学问题,培育核心素养。通过构建主题情境链、多维互文性解读、动态过程性评价三大策略,从激发阅读思维、深化文本理解、发展阅读素养等方面,重塑了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这些策略的实施,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维品质,推动语文教学从知识积累向文化传承、价值塑造转变。在语文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持续探索和完善深度教学策略,将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 张文瑞 . 新高考视角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J]. 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2025,(09):37-39.
[2] 张云丽 .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 [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5,(12):23-25.